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章 兵临城下
    这时东路军统领焦廷兴致颇丰地来见刘良佐表功,陈说他的东路军将士如何骁勇,黄得功的人马如何不堪一击,被杀得丢盔卸甲,狼奔豕突。
    刘良佐自然高兴,褒奖了几句。接着焦总兵请示何时进攻帝都,若攻城他愿做第一梯队,刘良佐满意地点点头,让他坐下不要着急,派人去传西路军将领蔡廷真。
    其实不用他请,这位临淮总兵带着亲从已经兴至勃勃地进了中军大营了。此时焦廷和刘良佐的快感和爽感,这位西路军的统帅蔡廷真也一样有,这一路的所向披靡,让他以为自己以前太过谦虚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纵姜子牙在世,诸葛亮重生也不过如此吧。
    不过他的斥侯发现十里之外的西山凹有几千朝廷的兵马,这应该是朝廷的犄角防御之势,他须得请示一下刘大帅。
    进帐落座后,这位蔡总兵跟那位焦总兵一个套路,先表功,后请示。刘良佐也赞赏了他几句,提到西山凹那五千人马,刘良佐轻蔑地一笑,“区区五千人马,何足挂齿?”
    刘良佐竟然也认为这是朝廷措手不及的暂时防御之举,在城外部一支人马,与城内互成犄角之势,妄图以此来拖延时间,以待各地的勤王之师,这有用吗?
    不怪刘良佐狂妄,在他的七八万人马面前,五千人马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刘良佐心里挂记的是另一件大事,便对这两位总兵提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疑惑。
    对于迟迟没有动静的熊州清兵,这二位总兵官也说不清道不明,但都摇头晃脑地认为,现在已经无所谓了,黄得功的兵马一败再败,驻守京营的兵马噤若寒蝉,连主动出战的勇气都没有,一股作气拿下帝都一切都全都迎刃而解了。
    这也正是刘良佐所想,此时刘良佐那张铜锣大脸尽是意之色,手捋着他张并不怎么稠密也不怎么长的胡子,踌躇满志,豪情万丈:当初我刘老以三万兵马拥之,现在我老刘又以十万大军反之,这真是山不转水转啊!稻草就是稻草,终究不是金条,一个昏聩无能的小福王,纵是将你扶上帝王之位也究竟是昏聩无道之君。这倒也罢了,一点不念拥立之恩,仗着侥幸收拾了黄得功和高杰,还想对老子动手,我花马刘是吃素的吗?
    刘良佐面对千古帝都,热血澎湃,心潮起伏,好像他的阴谋已经得逞,脑海甚至出现这样的画面:他的十万兵甲已经把帝都踩在脚下,不堪的弘光帝拜伏他的眼前,作乞乞可令状,他俨然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得瑟之余,刘良佐把大脸一沉,对两位总兵官道:“据本帅得知,京营兵只有六万,西山凹仅五千兵马,昏君妄想以此为倚仗跟咱们耗一耗,螳臂挡车,可发一笑,本帅命令……”
    刘良佐说到此有意地稍加停顿,两位总兵官及在场陪同的几位副将参将唰地一下全都站起来了,个个胸脯拔得笔直,脸沉如铁,两眼之中与刘良佐同样踌躇满志,仿佛一时间他们才是主宰这个世界的主人似的。
    刘良佐继续道:“焦总兵的东路军从东面进攻,本帅率中路军从南面进攻,蔡总兵先以雷霆之势扫平西山凹的人马,再挥师从西面进攻,三路大军一股作气拿下京师,速战速决,不得有误!”
    这才叫有其帅必有其将,刘良佐的心腹之将跟刘良佐同路货色,也多是飞扬跋扈之辈,纷纷拿出豪壮之气应诺道:“遵命!”
    此时南京城内真些人心惶惶了,四门紧闭,就是不闭城也没人敢擅自出城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众生百相,都被这种突如其来的兵变弄懵了。
    谁也没想到高杰之乱刚刚被平定,刘良佐又不甘寂寞了,这真是按下葫芦瓢又起呀!在哀怨天朝沉浮不定,慨叹人生命运多桀之余,有的已经开始想后路了。
    戍守京师,京营兵责无旁贷,因此五军都督府的中军大都督郑鸿逵,京营提督阎应元、京营兵佥事陈明遇和京营兵主薄冯厚敦,操江水师提督徐文爵,操江水师佥都御使郑彩,南京兵备道主事刘孔昭等人,早在刘良佐的兵锋刚一踏上京畿这片土地时,纷纷主动请令出战,欲将判贼消灭在京门之外。
    朱由崧对他们的指示仍然是不可浪战,诱敌深入。这些武将虽然不解,但早就对朱由崧奉若神明了,朱由崧三个月来的惊天憾地之作为,令他们只有敬畏,不敢有丝毫怀疑。
    而保卫皇宫的安全和皇上的安危,御营责无旁贷,因此当刘良佐的人马杀到京畿附近时,刘肇基跟京营兵的武官一样,要求出战,但朱由崧不允,甚至不让他移师京城,让他原地待命。刘肇基自扬州兵变以来,早就把朱由崧当成了坐在龙椅上能治国理政、胯上战马督师能征战四方的千古帝王,因此对这奇葩的圣命当然也是言听计从。
    与军将反应不同,以高弘图为首的主战派像井里的蛤蟆被人扔了一砖头一样,全都憋屈禁声,纷纷怀疑自己,更多地是怀疑皇上有没掌握大明时局的能力。
    与之相反,主和派,东林党,个个夸夸其谈,大放厥词,特别是东林魁首钱谦益又活跃起来,还觉得自己有几分失误,早知这位倡平伯如此能干,何须舍近求远去联络去计赚郑芝龙和左良玉啊?
    还好,好像没有人质疑他,钱公只有把这些不逮之事自欺欺人地压埋在心里,带着复社的健将和秦淮妓艳,以一副洞察天下、预见未来的头脑又开始为民请命了,他们甚至开始商议推选见多识广德高望重之人登城劝刘良佐退兵了,这方面兵部右侍郎史可法调停军变是出了名的,当然在首推之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这位史公觉得义不容辞,但碍于面子上还得谦虚推让一番,一时间东林众生你推我让,喋喋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刘良佐兵临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