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4节
    王永珠看了杜使君一眼,知道他是真的担忧,心中满意。
    也小声的道:“就算他们再有本事,可太过傲慢,不听使唤,又有何用?勉强留在身边,生了异心,那才得不偿失!尤其是身边的人,挑选要慎之又慎!宁愿老实听话忠心,慢慢去调教!”
    “要知道那些有本事的人,往往自视甚高!他们能有各种法子,将你吩咐下去的事情做得漂亮,在你没有把握将人收服的时候,这种聪明有本事的人,还是敬而远之的好!要知道,聪明人能帮你把事情办得漂亮,也能将你的事情毁得更漂亮!”
    杜使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和自小以来,杜使君听祖父祖母在耳边训诫的,身边的人,尤其是贴身伺候的人,别的都靠后,唯有忠心本份最重要倒是不谋而合。
    正说着要进院子里去,就听到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王家人回头看去,就看到几匹马托着几个熟悉的身影跑近了。
    王永贵忍不住道:“哎呦我去!怎么又回来了?”
    可不是,这又回转了三四个人,是什么情况?
    那三四个汉子,到了宋重锦面前,翻身下马,噗通噗通,单膝跪在了他的面前。
    不说王家人,宋重锦都有些懵:“你们这是?”
    “宋小寅、宋小卯、宋小午、宋小未拜见大人!先前小的们无知,多有得罪之处,还请大人海涵!给小的们一个带功赎罪的机会!”四个大汉倒头就拜。
    宋重锦和王永珠顿时明白了,这四个人是单独回转,是要投靠他们?
    王永珠却不大相信,要知道,她跟宋重锦这身份,也就在乡下和县城唬唬人。
    在京城根本不入流好吗?
    谁会放着国公府的亲兵不做,跑来投靠他们?
    真以为自己是小说里的龙傲天,王霸之气一放,主角光环一顶,就乌泱乌泱的人围过来要投靠?
    所以王永珠第一反应是,这些人该不会是得了宋弘的叮嘱,不管如何都要留在他们身边监视他们夫妻吧?
    宋重锦也有此想,两夫妻此刻脑回路是一样的。
    那四条大汉也知道,估计宋重锦压根不相信。
    看看周围,宋小寅小声道:“还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宋重锦无可无不可的带着人,去了他那边的院子。
    进了院子,还没等宋重锦发问,四个人一下子就跪倒在地,先自认了错。
    也十分光棍的道,他们本该听从国公爷的吩咐,要时刻跟在世子爷身边,将世子爷的动向时刻传回国公府的。
    这一路来,他们也在观察着宋重锦。
    宋弘身边的亲兵,宋五那一批的,如今除了宋五,还有一个宋十六,负责情报工作,无人知道他长什么模样,其他的几乎都战死疆场了。
    接下来,就是十天干排行的,宋小乙这一批人,十天干如今也就留下五六个还活着。
    再下来,才是他们十二地支排行的,他们在宋弘身边并不算太得用。
    这次被派来保护宋重锦,十天干里,只有宋小乙,十二地支却来了七八个,剩下的就是二十八星宿排行的一批。
    一般宋重锦他们这一辈的男丁出门,都是由二十八星宿里的人护卫着。
    这次因为宋重锦要去赤城县,所以才出动了天干和地支里的人。
    这里面,十二地支里,有两人早年受过宋重钧母族侯家那边的恩惠,这次被派了过来。
    二十八星宿里,也有好几个,也有了自己的偏向。这一路,那两个偏向宋重钧的护卫,没少在其中煽风点火。
    果然有不少立场不坚定的,或者本身就别有用心的,也就跟着起哄,都觉得跟着宋重锦只怕一辈子要老死在赤城县。
    又以为宋重锦到底刚被认回不久,就被发配,以后一切都要倚仗国公爷,不敢怎么他们,所以才一路这么怠慢下来。
    他们四人关系一向不错,又沾亲带故,一直冷眼旁观这府里的几位少主子,想找个潜力股,却没找到明主。
    直到宋重锦认亲回去后,他们也暗中关注着,却发现宋重锦并非池中之物。
    一合计,就动了心思。
    这国公府既然已经立了世子,看宋重锦也不是个没手段的,又占据着名分大意,只要在赤城县经营得好,等到回到京城,只怕这世子之位就稳当了。
    他们兄弟若是一直留在宋弘身边,永远也要被十天干压上一头。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投靠了宋重锦,等将来宋重锦继承国公府,他们的前途也就不愁了。
    都是脑袋别在腰上过日子的人,要图将来有个荣华富贵,不就得豁出命去拼么?
    当年国公爷就是目光如炬,投资了当今圣上,才有了今日的卫国公。
    他们也想效仿一二。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日久见人心
    听了半晌,宋重锦和王永珠都听明白了。
    这不就是所谓的奇货可居么?
    四人是想趁着如今宋重锦还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投资一二,将来等宋重锦高官厚禄的时候,他们也能跟着平步青云。
    不知该说四人是眼光如炬呢,还是说他们这是豁出身价性命来赌了。
    王永珠看了四个人一眼:“你们可成家了?”
    宋小寅四人互相看看,才羞涩的一笑:“我们兄弟四人皆未成家,以后若是夫人有看到合适的,或者身边伺候的姐姐妹妹们不嫌弃咱们兄弟的,还请夫人多留意留意。咱们兄弟四个,都是一个村的,父辈皆已亡故,这成亲娶媳妇的事情,就指望夫人了!”
    竟然是打蛇随棍上,要赖上王永珠了。
    当然,这也是在表明他们的态度,对宋重锦和王永珠表忠心,所以接受王永珠给他们安排亲事。
    要知道,这王永珠身边伺候过的丫头,目前看虽然只有两个,可这能留在身边的,那定然是她的心腹。
    娶夫人的心腹为媳妇,那就代表被大人和夫人视同心腹了。
    这都是大户人家拉拢手下人经常用的手段,娶了谁的丫头,就跟谁绑在一条船上了。
    再者,这一路,他们也看到了,夫人身边的两个丫头,一个叫谷雨,一个叫立夏。
    叫立夏的那个本是国公府里的,年纪略大些,长得也水秀。要是在国公府,这样的好姑娘,可轮不到他们头上。
    还有那个叫谷雨的,虽然年纪小些,却是夫人从乡下一直带在身边的,只怕才是夫人真正的心腹。
    若能娶着,多等几年,他们兄弟也是甘愿的。
    王永珠看着宋小寅四兄弟,看着长得憨厚,却眼露精光,这一路倒是会藏拙的很,愣是没让人看出他们有这打算。
    只是她心底到底还有一点疑惑,沉吟了一下,突然开口道:“实话说吧,你们的话虽然听起来合理,只是我到底是不信的。你们这么些年跟着国公爷,想求荣华富贵还不容易?何至于要将身家性命都押到我们身上?若说是慧眼识英雄,我是不信的。”
    “必是有人用人情或者恩情,让你们不得不听从吧?说吧,你们背后真正的主子是谁?”
    这话说得太突然,宋小寅四兄弟脸色不由得一僵。
    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迟了。
    四个人互相看看,露出一丝苦笑来。
    宋小寅叹了口气:“既然瞒不过大人和夫人,那小的就说实话了。我们是国公夫人的人!”
    夫人?高氏?
    王永珠一愣,很快将自己的那点惊讶收起,看起来就好像她早就知道一般,淡淡的道:“果然是她!”
    其实她心中也是懵逼的!她猜到了老国公夫人,甚至可能是两位姑娘的生母董姨娘,就是没想过高氏。
    既然已经被揭穿了,宋小寅也就不瞒着了。
    原来他们四人,都是当初边疆的孤儿,他们那个村里被屠村,十室九空,满村就活了他们四个。
    一路乞讨,是高氏见他们可怜,将他们收进府里。
    和他们一样,被同样收进府里的,还有其他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大批孤儿。
    只是他们四个,因为是高氏亲自带进府的,给他们衣服穿,吃得饱,身子养好了后,本来高氏是想留他们几个在身边,就当个传话的小厮使唤。
    只是他们四个想着为爹娘亲人复仇,想去前线杀敌,可年纪太小了,也没人要他们。
    还是高氏,去跟宋弘说了,让他们四个跟着一起收进府的孤儿,一起被宋弘手下挑选着进了亲兵备选。
    四个人守望相助,倒是在亲兵选拨中脱颖而出,被选进了十二地支。
    他们心中对高氏感激,没有高氏,他们早就死了,因此即使是宋弘的亲兵,其实在他们心目中,高氏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子。
    这次,也是高氏让他们想法子被宋五选中了,让他们好生襄助宋重锦他们,若是觉得宋重锦是个值得跟随的,以后就彻底的效忠宋重锦。
    若是觉得宋重锦是个扶不起的,只需要他们兄弟四人保住宋重锦两夫妻的性命,也就算是偿还了她当日的恩情。
    不管哪一种情况,从出了国公府那一刻起,高氏跟他们之间就再无任何关系了。
    宋重锦和王永珠心中惊讶,不知道为何高氏这般帮助他们。
    不过此刻也不是商量讨论这个的时候,宋重锦也就点点头:“我知道了,你们既然回来了,那就认我这个主子了?”
    宋小寅四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又一起跪下,行了个大礼:“拜见主子!”
    宋重锦抬手示意四个人起来:“既然如此,我且先相信你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自然有的是机会证明你们的忠心!”
    宋小寅四个人知道这一关是过了,又谢过了宋重锦和王永珠,才出去。
    外头,姚大和石头已经给四人重新安排了房间,又安顿了下来。
    王家人见这二十尊瘟神走了,又回来四个,一个个顿时又蔫了。
    过了两日,慢慢发现,这回来的四个人,跟以前很是不一样了。
    虽然浑身还带着煞气,可再也不是那种傲慢,用鼻子看人的态度了,亲和低调了许多。
    只住在宋重锦那边的院子里守着门和书房,并不过王家这边的院子来。
    就是有客人来上门拜访宋重锦,也都客客气气的。
    大家再看到宋小寅他们四个,也就没那么排斥了,这都是后话。
    宋小寅他们回来后,先整理了一下,才又去跟宋重锦重新汇报一些情报和别的事情。
    大致是他们的情报来路,以及京城那边的动静,还有赤城县那边的一些情况。
    这次应该是再无隐瞒,宋重锦对京城和赤城县那边的动向才又有了大致的了解。
    和他看邸报,心中暗自揣摩的情况差不多。
    京城里如今开始乱了起来,以宋重锦的事情为开端,朝廷文武两个集团终于开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