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平愣了愣神,问道:“唯一一个?纳兰德平时不与别人说话吗?”
朱成贵道:“纳兰翰林自小不爱说话,孤僻一格,原先他父母以为他是哑吧,后来才发现,他只是不说话而已,遇上情急的事态也会说话,进了馆子一样的点菜。父母总不能为了让孩子说话,天天下馆子让他点菜去吧。于是请了私塾先生教书,但他只看书写文,却也不读出声来。这个纳兰德把全身的心思全投到书里去了,每日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他父母就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为他娶一房妻子,夜里总要聊聊情话吧,要不然怎么生儿呀。谁知道他宁可跟书一起睡,也不与他妻子睡在一起。他父母什么办法都用过了,最后只好随他去了。”
陈炎平问道:“他怎么当上翰林的?”
朱成贵说:“纳兰德家里并不富裕,正如六爷所知,他们祖上是契丹辽国女真一族。早些年,契丹国乱,耶律嫡姓被萧氏诛杀殆尽,牵扯甚广,这纳兰家就是当时从辽国迁入中原的,想要避开契丹,却又不习惯南方的天气,所以就到了汉国。投奔跟随了乱臣朱时进。太祖皇帝拨乱反正,诛杀朱时进,将朱时进麾下残兵一并收编。这纳兰一家人就在其中,两代人一直跟在永济侯的身边,任为俾将。”
陈炎平问道:“这么说来,永济侯还认识纳兰德一家?”
朱成贵道:“当然认识了,这些还都是永济侯跟霍大人说的,要不然还真不知道纳兰家是怎么一回事呢。只不过后来皇上登基,李太后伏隐,永济侯卸甲,由当时镇南将军接任征南将军,皇上一直都不放心征南大营,特别是征西将军王辅臣值守西北,再不入京,虽然奉调奉诏,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是要分疆一域。王辅臣反相未现,兵力雄厚,且各国虎视眈眈盯着汉国内乱。这个时候,宋第案已经查出了个大概,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李太后!皇上是更不放心征南大营,别忘了金宇岩也是永济侯的旧部呀,于是派张兵去征南大营,削退老将,监查军务。这纳兰德家里就是在此削退之列。”
陈炎平说道:“女真人虽然彪悍,但在汉国却无根基,没有门路上下打点,被削退军职也属正常。”
朱成贵点头道:“正是这样,永济侯自己也偷偷收留了一些削退之人。征南将军金宇岩与后来当上兵部尚书的张兵十分交好,所以一点也没有为难那些削退军职的俾将,全额发放抚恤。纳兰家根本不会种田理财,且又给儿子讨了一房媳妇,没几年就没落了。纳兰德只是不说话而已,他不傻也不笨,早看出来了,想给家里做点事,又不知道做些什么,自己只会读书,想来想去,就去考了科举。”
陈炎平笑道:“足不出户,寒窗十年,用心之人,必有所报,一朝金榜题名么。”
朱成贵道:“谁说不是呢,从县试、府试、院试连过三关,半年后秋围乡试中举、来年春围会试中第、直到宣政殿里的殿试,根本就是马不停蹄。汉国能行此事者只有三人,曹相在乡试、会试时匀落过弟,礼部尚书赵同和赵学士还在会试中落弟、成亲举孝,六年不中呢。”
陈炎平问道:“这么快呀,对了,一个是纳兰德,还有两个是谁呀?”
朱成贵拱着手道:“一个是南城于家的于矫,另一个……呵呵。不才,正是臣。”
陈炎平哈哈笑道:“原来是变着法子夸自己呢,中了进士,应该能当官了呀。也应有官场往来了,怎么还说只与那个人犯认识说话呢?”
朱成贵道:“他家里除了他全是粗人,论起勇武来,永济侯还得翘起拇指称道呢。谁能想到有朝一日金榜提名,还中了个探花,拜为翰林侍诏。他爹一高兴,心火旺涌,梗肌闭脉,当场就笑死了。他母亲见他爹死了,思念过度,两个月之内也死了。纳兰德在家守孝了三年,但又不会疏通关系去谋一官位。但进士及第的身份还是在的,这要是不给个什么东西真说不过去,所以又被谴回到翰林院里任职,做些抄抄写写的活。且因为他不说话,与同僚们也没有往来,平日连招乎也不打的。”
陈炎平道:“真是可怜。这么说来,纳兰德家里就只有一个妻子了,两人还不怎么说话?纳兰德又是怎么跟人犯认识的?”
朱成贵道:“人犯名叫徐贺之,是个屠户,也养猪。外面没货进或是猪肉可出栏的时候,就杀自家的猪卖。纳兰德是女真人,祖上渔猎为生,所以世代爱吃河鱼猪肉。他妻子只喜欢吃羊肉,从来不买猪肉,可纳兰德爱吃呀。所以就时常自己去买肉,两个人就认识了。”
陈炎平问道:“纳兰德失踪之后,为什么偏偏抓了他呢?就是关在北城兵马司的那个人?只因为他们认识?”
朱成贵道:“纳兰德失踪的时候,有邻居听到纳兰德的老婆在骂纳兰德。第二天开始,纳兰德就没去翰林院点卯。他没有什么朋友,甚至都没有人发现他失踪了。直到后来皇上想找一本旧书,急诏翰林院馆库待诏,这一诏才发现翰林院里少了一个人。左右寻不见纳兰德,连他老婆都找不着了。”
陈炎平问道:“刑部为什么会认定他已经死了呢?也许是去哪里玩了?更或许是悄悄潜回契丹女真了。”
朱成贵白了陈炎平一眼道:“这么说您自己信么?”
陈炎平说道:“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是可不可能的问题,连尸体都没有,各种情况都可能会发生。除非是出现了尸体,要不然刑部怎么立案?这不是上朝,察言观色就能知道政敌怎么想。”
朱成贵点头赞道:“六爷所言不错,应该去斧正一下霍大人起草的《奇案集》与《刑名则律》”
陈炎平道:“行了行了,说案子。“
朱成贵道:“纳兰德没来点卯的那一天清早,有人见过他了。”
陈炎平疑问一声,道:“什么人?”
朱成贵说道:“是个更夫,值夜至天白放班回家,天亮后见着纳兰德往人犯徐贺之的肉铺方向去了。”
陈炎平道:“两个问题,那个更夫怎么知道那个是纳兰德的?又怎么知道纳兰德是向人犯的肉铺去的?
朱成贵道:“纳兰德喜欢吃肉,特别是回锅肉,他只吃后三刀。六爷知道什么叫后三刀么?”
陈炎平说道:“就是猪后腿根少油薄皮的地方,那地方最多只能取三刀,也就只能取二斤三两。纳兰德吃肉到底与此案有什么还有关系?你都已经说过好几回了。”
朱成贵笑道:“六爷果真是比臣还懂得吃呀,刚刚说过纳兰德是自己去买肉的,而且怕去晚了,那三刀肉就被人买走了。所以纳兰德都是在徐贺之的肉铺清早开张之前去买。有一次九门提督府巡城的府兵看见了,纳兰德清早一人在街上走,被拦下盘问,纳兰德不爱说话,见着人就把自己身上翰林的名刺给出来。那些府兵才走了的,这事让更夫看见了,且隔那么几天就看见纳兰德一清早的买肉,所以脸熟还知道其姓名。”
陈炎平点着头,道:“这么说来,那天纳兰德并没有异常?早上还去人犯的肉铺里买肉,然后夫妻就双双失踪了?”
朱成贵道:“按更夫的意思,纳兰德那天早上行色匆匆,好像很着急着去肉铺的样子。最奇怪的地方是人犯徐贺之,之前长安令只是想找他来问问有没有见过纳兰德,可是徐贺之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如同与纳兰德得了一样的毛病。打了十棍,连疼都不带喊的。”
陈炎平眉头一皱,道:“他没喊冤?他也不爱说话?”
朱成贵点头道:“邻居说徐贺之平时并不是那种不爱说话的人。相反的,却是一个话劳,极尽刻薄调侃之言词。但这事一出,他就像哑巴一样了。长安令拿了一个不说话的人,上报到了长安知府何倚那里。当时何倚任长安知府不久,并不熟悉事务,他就直接报了嫌疑人犯到刑部,还把消息透漏给了翰林与礼部众官员们。这些年天下不太平,县城府城还好,到了乡下地方,多有强盗出没,读书人又好游山玩水,被劫杀常有发生,但又拿不到人,翰林清流们早有怨言了。”
陈炎平呵呵笑道:“知县拿不到证据,翰林上书要给读书人一个公道,于是刑部不得不接这一手。但却发现一无证据二无证人,只有一个更夫说见过纳兰德。”
朱成贵道:“不错正是此事。”
陈炎平想了想,说道:“人犯徐贺之的家里去过了吗?”
朱成贵道:“霍大人早就去过了,除了找着一盆灰,什么都没有找着,地都往下挖了三尺。桌子、床全都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