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怕死,但有的是怕死的人,到时候再从他家丁里审出点什么东西来。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家的那百余口人,别忘了原刑部尚书张世丙本来是不判死的,谁知道审他家中奴役的时候,却被人供出了藏甲之事,结果你也知道了。汉末董卓虐暴还有蔡邕给他收尸呢,李经承呢?怕连给他收尸的人都没有。”
徐贺之问道:“六爷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做?”
陈炎平说道:“你得站出来去指证李经承!?”
“什么?”徐贺之没有想到陈炎平会提出这么一个要求,连朱成贵也没想到陈炎平会这么说。
陈炎平说道:“把纳兰德之死推给李经承!就说是李经承一大早在肉铺与纳兰德发生口角并杀了他,他还威胁你,让你一同处理尸体。之后还给了你银子让你认罪。并且还保证你认了罪也只是流徒不会判死。”
徐贺之笑了一声说道:“不,六爷,我不做那样的小人。他对我有恩,我不能……”
陈炎平说道:“你要救李经承只能这么做!谋反罪可是要诛族的!杀人罪只是判死,至少不会牵累到李经承的家人。父皇是个念旧情的人,他也不愿意将这件事公开于众,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身边最亲信的人背叛了他。而你这个被胁从之人罪减三等甚至可以以胁从不问来处置,你最多也只是劳役而已。到时候就算是李经承判了死罪,你也能很好得照顾他的家人,也许……也许父皇看在李经承并没有做出什么对皇上不利之事,且还有往日情份的面上,不会判死。所以你的指证很重要。”
徐贺之愣了愣,他看了看陈炎平又看了看朱成贵,再次沉默了。
陈炎平继续说服:“你不是在害他,你是在帮他!目前而言,这是最好的办法。你知道本王为什么能知道这些吗?因为李经承今日与别人动武了,而他用的武功与你救本王的那几招一模一样,你与李经承的特殊关系让本王一下子就把心中所有的疑惑都解开了。知道为什么李经承会与别人动武吗?这不是什么意外事件,这是父皇安排好的,就是为了试探他的武功底细方便在捉拿他的时候不出纰漏。本王估计李经承的运数也就到今天了,在父皇杀心未灭时你没那么多时间去考虑你那点小小的义气了。”
陈炎平停了停声线,又道:“你是读过书的,你应该知道义乃四维之一。世有三义,小人之义,同生共死,舍身而取。大夫之义,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通达天下,以牧民安康取其义也。帝王之义,乃德行之信,义以成命,奉礼义成。天地给予,失则国失,得则民归。无人可及。你这等小人之义,会害了李经承的,做个大夫之义吧。”
陈炎平说完看着徐贺之,等待他能给自己一个回答,但是徐贺之并不想回答他提出的这个条件。
陈炎平看了一阵又说:“你的沉默正好说明了你并不反对,只是下不了决心。看来你不是一个当机立断的人,你既然做不了选择,那本王来帮你选择吧。朱中堂,我们走吧。”
徐贺之还在沉默,陈炎平已经转身离开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得面对心中的困境,徐贺之便是这样纠结自己的人。
陈炎平、朱成贵、素贞姑娘三人出了秘密牢房,站在那破旧的房屋里,朱成贵感叹道:“服了服了。臣是真的服了。”
素贞姑娘奉承得说道:“他就是徐贺之吧,纳兰德案小奴也听闻过。爷果非常人,一个证物一个字证词都没有的案子,愣是给破了。”
陈炎平说道:“莲儿,朱中堂与你说的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那是什么?”素贞姑娘有些不解。
朱成贵说道:“是权谋,是帝王之术。是个人就有自己的立场,不同的立场所思所想也几乎不同。臣为官十余年,一步步坐上这刑部尚书的位置,以为自己了解官道,却没有想到,原来事情是要这样解决的。小人为已,大人为利,六爷则是站在治国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我只是想着让案情清楚明白,给朝庭与皇上有一个交待。而臣却没有想过,这个案子的根结在于皇上,皇上的根结在于国家的体面。六爷的眼睛看的是天下,所以是什么都想到了。臣是如何也想不到还可以让徐贺之去指证李经承,换个罪名来处理。”
陈炎平说道:“朱中堂,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李经承了,而是张茂公!把它盯死了,他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这个案子可完结不了。而且……”
“什么?”朱成贵问完才想到问题所在,他说道:“对了,李茂公是张载的孙子,还有张兵,这事皇上他……”
“父皇还不知道这事。张兵比李经承好处理,因为张茂公曾威逼张兵接手李其格留下的人马,但张兵没同意。可见张兵还是忠心于陈汉的。”
朱成贵想了想说道:“六爷不想让皇上知道?也是呀,有了李经承这一碴,张兵的事就不能再闹成这样了。他可是一个外戚呀。他要是出事了,皇上那里面子上真的挂不住。况且张兵主持着兵部,没有他别人还真玩不转,他要是失势了,七皇子那边可就危险了。”
陈炎平说道:“把张兵也盯上吧,怕就怕张茂公狗急跳墙,或是攀咬张兵,或是逃走之后对张兵不利。”
朱成贵看了眼陈炎平说道:“臣知道怎么做了。臣不会让他活着见到皇上的。糟了!”朱成贵好似想起了什么,大吃一惊。
陈炎平苦笑道:“已经晚了!进宫吧。”
素贞姑娘没明白他们在打什么哑迷,问道:“爷怎么了?”
陈炎平说道:“当初不知道纳兰德案会牵扯到李经承,而且还没有充足的证据,所以只能把徐贺之之关在北城兵马司里。今日朱大人发现了李经承与徐贺之的关系,觉得此事重大,不能把徐贺之再扔在那里,防止徐贺之像洛阳知府一样被人灭口,所以换了个地方。没有大理寺、御使台、及县府衙门的移交公文,徐贺之就从北城兵马司里被刑部的人提走了。而且还没有关在刑部大牢里,现在怕是同在刑部的张茂公应该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朱成贵接着说道:“这样就证明了我们什么都知道了,所以张茂公那里……”
陈炎平说道:“他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逃跑,二是立刻联系李经承举事,放手一搏!只是这名不正又言不归的,李经承又拿什么举事,只能是和乱臣朱时进一样,一场闹剧而已。他没有机会成功的,而且李经承本就不是一个会对父皇下手的人。张茂公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只能跑。”
朱成贵说道:“六爷来之前没说,是不是在等着张茂公逃跑?”
陈炎平说道:“他要是不跑,我们怎么办?真抓了个活的回去父皇能不管不问么?再把张兵的事全捅到父皇那里去?”
朱成贵苦笑道:“还是六爷想的深远,他这一跑,将来抓拿他时就算是死的,皇上也不会起疑心的。”
陈炎平说道:“一起进宫吧,先拿李经承。让张茂公再跑一段。”
朱成贵点了点头。
…………………………………………………………
大汉国。
长安城皇宫。
八皇子陈炎宇院所的小院之内,一群力士府卫们正在八皇子陈炎宇面前卖力得摆弄着花架子。陈炎宇也十分欣喜的看着,有时也上去有模有样的学两招。宋玉在一边指导着陈炎宇,矫正着他的姿势并教他如何发力。
而在院所之外,陈炎平与翰林大学士郑通站在墙角根边正在密语着什么。
陈炎平自离了那个朱成贵关押徐贺之的秘密牢房之后,便与他一起进了宫。陈炎平没有去御书房找陈解,而是直接来到了八皇陈炎宇的院所里,朱成贵也不在身边,站在身边的却集贤院大学士郑通。
郑通没有了之前在陈炎宇面的那般严厉姿态,好像是被训服了的藏獒,远看还有一些威仪,近处一看,却在唯唯诺诺得应合着陈炎平说话。
“学府?”郑通不知道陈炎平这个纨绔的皇子为什么会提起这两个字。
“本王府中有文渊阁一座,内藏万卷书籍。尝通读古史而感慨世道,而又读以儒学补之,亦不得益。太史公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也。又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而想兴办一学府,本王创办的学府与国子监不同。为的不是做官,而是实学。”
“实学?六爷所谓何意?”郑通再问。
陈炎平说道:“刚刚有言,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故而翰林院也分设各院,各读其经,各行其道。本王读史而有感,天下知学者众,而知行者寡,汉时郑玄教学礼记大学,其中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