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平是真的要走。因为这也是原先与朱成贵定好的计划之一。
蒋彬急道:“苍正!你看你看,国士这分明就是不屑于你我行径!”
陈炎平连忙摆手说道:“没有没有。秀林兄说的哪里的话。是真有他事!刚刚也只是想起多时未与苍正兄见过面,所以才来参会一见,以免将来友宜不增。许子墨……哦,想来是苍正兄安排的此会吧。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蒋彬气道:“什么无可厚非。国士,你可别因此而看贬了我们!”
陈炎平笑道:“苍正兄的为人我是知道的,秀林兄更是那种愤见不平之人。话既然说到这里了,那小弟便多说几句吧!秀林兄你刚正不阿,为人侠义。可比之莲!莲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虽有有一时之朋,却未必能有一世之友。炎夏之时可宜人之清凉,但世人却爱取其子而食。秀林兄很多话都在理,世人也知你有理,但能得莲子食苦者,甚少呀。”
陈炎平话头一转,又说道:“而苍正兄正是能食莲子者。秀林一定是误会苍正兄了。从此事看苍正是有一些私心过重,但他如那冬之牡丹,未到春时世人皆不知其志!花之待放,必蓄其力。苍正无有根基,不结好仕林,怕是将来入仕之后无有左右,将来想为国为民,只不过是虚妄残念。今日虽入俗套,也是万不得已。”
于矫叹道:“知我者国士也!”
陈炎平笑道:“定是尚学之事遇到坎处了吧?”
于矫点头说道:“唉,户部不给银子,这尚学根本成不了行!若要促成此事,唯有一计!就是纠结仕林之中有名望之士,联名上书。一不言户部之银,二不言翰林院之困,只谢皇上皇恩浩荡,为进士有安学之所。皇上见此,必催户部供银!”
陈炎平摇头汉道:“想当然尔!”
于矫疑问道:“这是为何?”
陈炎平道:“户部皆由太子党人所辖,而这尚学之事也由太子党人主导。将来从尚学出来的进士们,必定也会是太子党,所以太子党没有理由阻挠。户部之银也是国库之银,皇上之银。银子拨不出来估计就是皇上的意思。其一,在国库预算之上分摊不出来这笔银子。其二,皇上不愿意再让让太子党做大。终归所有,才变成这样的局面。你若是真的联名上书,那只能是为难皇上,怕是会事得其反!”
于矫问道:“那皇上为何还会准了此奏呢?”
陈炎平笑道:“为了让太子党把精力放在这虚无之事上呀!做无用之功事,免朝堂之祸尔。”
于矫对陈炎平再一次起了肃静之心,他拜服道:“还请贤弟教我。”
陈炎平说道:“可知郑大学士最近在做什么?”
于矫说道:“贤弟这么一说,我倒是怀疑起来了。尚书刚要筹立的时候,郑大学士好生的积极,但后来他好像……怎么说呢,做还是做的那些事,只是越来越不像是在为尚书在做……”
陈炎平笑道:“郑大学士在做武英学院之事。”
蒋彬问道:“何为武英学院?”
陈炎平说道:“长安城城南之外,设立了一个学府,名曰武英!”
于矫说道:“尚书之事尚且不成,这什么武英学院如何能成?”
陈炎平笑道:“有银子就能成。苍正兄听我一句劝!入官之事,不必急于从翰林院入手,你当带着那些想入尚学的进士们去武英学院求学。只要尚学一空,皇帝必定是会想起初衷的。”
蒋彬问道:“那个时候皇帝就能把银子拨出来了吗?”
陈炎平笑道:“怎么可能。”
于矫疑问道:“那为何要如些而为?”
陈炎平说道:“尚学不可能能成形,刚刚说过了,那只是皇帝用来移睛之物!但皇上也不可能真的让尚学空了!所以,你只要带着人转学而去,皇上必派人来招。皇上有诏,那么必有官位以待!”
于矫眼前一亮,蒋彬却骂道:“做官做官,苍正,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官迷!”
陈炎平连忙说道:“秀林兄,刚刚我说过了,苍正兄不是为了自己!如若连官位都没有,如何能为百姓谋福祉呢?我还顶着一个六品官衔,有临淄王做靠山呢。”
于矫说道:“秀林,你真是误会我了。”
陈炎平又道:“皇上能招之人必是进士魁首……于矫兄,你只要一呼而起,若有众人相随,必定事成!”
于矫想了想说道:“太子党那一边应该是不乐意的吧。”
陈炎平笑道:“苍正兄所言不错,我若所料无误,你入仕之时,一定是太子党人!”
于矫惊道:“那我且不是与弟为敌了么?”
陈炎平笑道:“太子党中借势之人多如牛毛,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不必介怀,你随波而动,伺机上位便是了。”
蒋彬越发的不高兴,他说道:“这么说来,弄了这么多事,就只有苍正兄你自己一个人上位了,入尚学之人反而没份?”
陈炎平说道:“苍正兄,我知你必有异志,你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可与我们明说了!定不能让秀林兄误会!小弟我也可为你参谋一二。”
于矫想了想,说道:“与二位实说了吧,我想争一口仕人之气!”
陈炎平与蒋彬听得就有些纳闷,汉国的文风还是很兴盛的,这仕人之气又是从何来讲?
于矫看了看左右没人,这才又接着说道:“齐国琴师田不归来汉的时候带了几名弟子过来。就住在我于家大院里,那个趾高气昂呀。不提那冒名的姜封禅,就那个高再清自负其家大富,求学于师,精通数术之算,把我们关中学子全都比了下去。若不是去了礼部赵大学士那里,被赵家小姐的琴技给镇住了,还真不知道拿什么对付他们好。”
陈炎平问道:“这与你要入仕没有什么关系吧?”
于矫说道:“齐国凡有才学者皆可由门客身份入世家之门,再推荐给齐王用以治世,而我汉国呢?考制不对!官风不对!”
陈炎平与蒋彬互看了一眼,陈炎平说道:“我大汉国科考举士,哪里不对了?齐国还不如我汉国开明呢。”
于矫说道:“面上文章而已,在齐国寒门子弟还有出头之日,在我汉国,芸芸学子哪里有什么出头之日!如同赵贤弟你。”
陈炎平说道:“那我只是没去考而已。”
于矫说道:“什么呀。拿一个举人并不是难事!进士对我来说也是易如反掌,但……但你看看朝堂里。”
“朝里怎么了?”陈炎平十分好奇的问。
于矫说道:“有几人不是世家出身的?最近发生的事情国士应该都清楚了吧?皇上为什么这么忌惮已经致仕的长安魏家、陇南赵家?这些世家有银有田有丁!简直就是一方土皇帝。拿刚刚上任没多久的户部崔青华来说,崔家也是世家!唐朝时李、牛、裴、崔共治天下!他崔青华若是科举,有不中的道理吗?”
陈炎平这才明白过来,说道:“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
蒋彬也有一些听明白了,他说道:“刚从关外迁进来的外来户,参加科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些年洛阳沈家的事情也闹了个沸沸扬扬。最近好一些了。”
于矫说道:“好什么呀,许子墨多有才华的人呀,到现在还只是秀才功名呢。还得改!现在是好一些,只是当今皇上明英。说句犯忌讳的话,如果隆启皇上不在了呢?谁能保证后世之君也能这么明英神武?多少贤才不得入考,又有多少进士不得重用?”
陈炎平笑道:“你想改制?这还怎么改?把科举再改回孝廉?这不是饮鸩止渴么。”
于矫说道:“科举好改,全部糊名即可。”
陈炎平笑道:“苍正兄天真了,与考官联合,做好暗记即可,糊名解决不了太多的事情。”
于矫说道:“这就是我说的官风之事!与科考无关,只有官员有关。”
蒋彬也说道:“考官若是要作弊可比考生来的容易多了。但这是个人廉洁问题,不是弊政。糊名确实可正科举之风。”
于矫说道:“所以政结在于官风!我若不当官,如何能有权面圣,就算是我以进士之资进献谏书,连内阁的门都进不去!”
陈炎平问道:“你想如何改制?”
于矫说道:“外来户之所以不中,是因为忠诚之虑。只要延其年限即可。比如坐户十年后方可科考!但科考一定要一视同仁!选官也得一视同仁,不分亲疏。”
陈炎平说道:“怕是做不到不分亲疏……”
“以法规之!”于矫说道:“吏部之考核多为人情世故左右,已经名存实亡。科举在于选士,选士在意安民,安民在核吏治!必课吏职、信赏罚。纪纲不肃,法度不行。律法不严,吏冶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