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天道,就是修罗道,注意,是修罗,而不是阿修罗,现在许多一知半解的人会把阿修罗和修罗两个概念混在一起,实则可以说是荒谬无比。修罗在古印度语言中是神明、美好、正义的意思,专门指代天神种族,例如著名的帝释天因陀罗,而阿修罗的“阿”字则是个否定冠词,相当于英语里“happy”和“unhappy”,表示不是神、不美好、邪恶嗜杀,与诸神对立的种族,今人称某人经过一场大战,杀人无数,会说他是一个浴血修罗,这完全是一种非常莫名其妙的称呼,真的印度人听了会笑掉大牙。
因此表示美好、甚至指代神明的修罗天道,基本就是福报最为优渥的一道了,至于后来佛教概念中又加入了超脱六道轮回,逍遥成佛不受尘世之苦的顶级待遇,来引诱众人信奉佛教,修习佛法,这又是后事了,在婆罗门教中并无这种概念。
而天道依旧会根据此人生前的作为,大致分为三个大阶段,分别称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越往上去,人的本性就越少,神性就越显著,越往下面走,则凡俗烟火之气越重,众生还保有许多生前为人时的欲望,严重的时候甚至和人本身没有两样。
欲界天位于三大天道中的最底层,虽然名为“天”,但是一大半空间还未在天上,而是从须弥山的半山腰开始,根据天人众生的福报大小、欲望多寡,划分为六个小天界,分别称为夜叉天、忉利天、夜摩天、知足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向上就是色界领域了。
这六天众生都还保持着比较明显的人性特征,在欲望和执念方面都比较明显,与向上两层中的许多真神真仙区别还是较大的,因此才会有所谓“不安本座,犯下各种世俗的禁戒”的说法吧。
帕萨蒂让我们先粗略的看一下扇子上面所画的图案,能不能概括出大致在表现什么事情,我们应声凑到桌前,对着六把扇子上的图画细细查看。
索性这上面的图案似乎并没有什么玄机,非常直观明白,虽然画功高超,但是完全不留白、不含蓄、但论表现手法和小人书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有啥说啥,因此也让我们更加确定了此物不可能出自中国工匠和画家之手,否则就算是有意为之也不至于直白到这个地步。
这时我们才发现,那六把扇子的扇骨——即除开扇面以外其他的硬质材料,色泽上都有些微妙不同,也就说明这六把扇子的扇骨材质都不同,也不知道是否有什么隐喻和讲究在里面。
第一柄扇子的扇骨是紫檀木,色泽红紫油亮,韵味深沉,虽然历经多年,但是光彩不褪,想必是十分优秀的紫檀心所打造,这种树木在印度盛产,由于气候原因,比中国本土栽种率和成功率要高,因此也更容易找到其中顶尖的部分。
而这把扇子的扇面,对应的应该是位于须弥山腰,处于修罗天道最底层的夜叉天,它也是六幅图画中最为复杂的一副,密密麻麻如同蝇头小篆,真的非常佩服原作者哪里来的毅力和眼力,把这些几乎能够画一个简略版清明上河图的信息量,全部都浓缩到这样一柄小小的扇面中。
更为神奇的是,虽然图案非常密集,初看过去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但是只要静下心来细细观察,就能发现这幅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样景物都是别具匠心所画,其中的距离空隙控制的非常适当,既不会太大而浪费空间,也能够留出足够的距离保证每个个体之间不会重叠。
我仔细看了一下画中所做的内容,发现这几乎就是一副人间百态图,除了扇面上所有这些人物的活动范围都在一个半山腰上以外,没有任何能让人联想到欲界天的元素,就好像这只是作者从民间取材而来,直接把世间众生的喜怒哀乐画上了图中一般。
这些人里有些在大吃大喝,有些在玩耍赌斗,有些在卿卿我我,有些在勤劳工作,而图中央的则是四波衣着颜色不一致的军队,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扭打厮杀在一起,场面十分豪迈,几乎就是一整张人间缩影,哪里有半点仙境之气。
帕萨蒂自然也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便笑笑的告诉我们说不要在一幅图上太过于在意,可以先把六幅画都过一遍,再联系想想有没有什么端倪,于是我们按照她所说的,又把目光投向了第二把代表忉利天的扇子。
这第二把扇子的扇柄光泽更加亮丽,而且在大红宫灯的照耀下,还隐隐显现出半透明的通透花纹,如同血丝状的纹路深入甲片之内,入手坚硬而温润,但凡接触过此物者,都很容易看出来这是上品玳瑁的特征,玳瑁是一种同名海龟的壳所制,工作流程复杂,效率也不是很高,所以更加珍贵,不过在中国倒是稍微亲民一点,曾经玳瑁制成的饰品还一度卖出过白菜价,但因为大量捕杀,这两年玳瑁海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再也不能随意猎捕,因此市场对优品玳瑁的需求又渐渐明显了起来。
玳瑁因为色泽美丽,而且处理后呈现半透明状,可以折射光线,被称为生物宝石,是大光华大智慧的象征之一,所以被列为佛门七宝之一,而佛教出身地的印度也很流行使用玳瑁作为高贵的装饰品,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尊贵。
此扇以玳瑁作为扇柄,其华贵精致之气更重,而扇面上所画的内容,也非常复杂,若是说第一幅图是人物时间最多最密集的,那第二幅图就是非人的楼阁亭台等建筑物最为丰富,小小一幅图画内,几乎画满了各种高低大小,雕梁画栋各不相同的建筑,简直就像是浓缩的古印度房屋图鉴。
而这些建筑也不是乱画的,我大约知道一些关于欲界天的传说故事,与其对应后,可以发现这些房屋群大致可以分成五个大区,分别对应传说中的粗涩园、画乐园、杂园、大喜圆、大喜池。
粗涩园的外观最接近俗世中皇宫的模样,外表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虽然印度人的审美观和我们可能有些区别,但至少从精致的程度和上面的雕塑形象可以看出来此园代表的是世俗享受,喻义为“财色名食睡”这五大人欲,而能够到此处游玩则代表自身的五欲得乐,所以贪欲太重的人进门口的时候会被缠缚,而被缠缚之人无法得到欢乐。因为忉利天人与夜叉天一样,依旧没有脱离象征人世间贪欲本性的须弥山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忉利天人都有进粗涩园中游玩的资格,其中贪欲太重的人刚到门口就会被缠缚住,而扇面上此园的门口也确实有许多被绑住的人。
第二个名为画乐园,外貌不像前者一般富贵华丽,更显轻松闲适,流露出一股山水田园之味,在传说中则代表了基本五欲以外的世俗之人的诸般娱乐之欲,例如赛事、旅游、唱歌、打扮等等。有云:“于此诸欲中造就种种业,故而身现种种画色”,所以将其名之画乐园,在扇面上画的像个大观园似的,其中隐隐约约透露出不少游乐的项目。
而杂园的外表则如同竹林精舍,比起前两者瞬间清净出尘了不少,门口人流络绎不绝,其上还有缕缕香火云烟飘出,有些类似于寺庙的感觉。
它代表着除了以上世俗本性欲望以外的其他欲,境界已然高出一层,牵扯到了宗教信仰问题,基本都是与听闻正法、信奉神明后才生出的欲有关系,例如拜祭神佛,诵读经典,甚至以身供养等。
如果要举个例子,那这帕萨蒂所在的现代波夷罗教,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湿婆大神,就是很明显的杂园之欲,这个“杂”字除了表示是世俗以外一切杂欲外,也表示这种欲望虽然已经亲近神明正法,但依旧还是带着人性的要素在其中,只能算是一种接近正法的开端,斑驳而不纯净。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位于画面顶端的大喜园和大喜池了,它们的外观已经返璞归真,几乎看不出什么人造修建的痕迹了,菩提参天,池塘荷碧,花草鱼虫,各有乐趣,园内打理的十分完美整齐。
这就代表了忉利天人中境界最高者,想要得到正法的欲望,而且只是想要正法本身,而并非贪图它能够带来的其他间接好处,所以被称之为大喜。大喜园旁边有一池子,据说能在此处洗清任何于尘世间沾染的垢污,比喻人在听闻受持正法后,烦恼、执念和业障全部烟消云散,洗去一身铅华,一世纷扰。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在杂园和大喜园之中还有一棵参天大树,开枝散叶星罗棋布,其枝繁叶茂如同庄严大宝云,几乎把整个忉利天都笼罩其中,据说表达正法至高至广,一切有情众生都笼罩其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