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能近取譬
“黄河流域山东东昌府濮州范县一带的张文明,山东曹州一带的周尧德,以及盘踞在河南开封府封丘县的程正国,除了这三个之外,河南山东各地的灾民也有起义闹事的苗头,可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的是一个大烂摊子。”
梁祖龄语气凝重地说完这句话,林时恭却是产生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种各地爆发起义闹事的情况,像极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的局面,只是与众不同的是,三国初期的东汉王朝已经濒临没落,而现在的大明朝廷还在有气无力地运转着。
不过也好在在这种群雄割据的局面之下,像梁祖龄这样的官员还在岗位上敬业苦守,在朝廷毫无协助的情况下维持着民生安定,要不是有梁祖龄以及李长庚这些人苦苦支撑着,估计河南和山东早就沦陷了。
“对了……”林时恭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像周尧德、张文明和程正国他们,为什么要起义闹事呢?这是跟军乱有关还是其他原因?”
梁祖龄摇了摇头,“据我所知,近几年灾情四起,、旱灾、蝗灾侵袭各地,不只是河南与山东,两京地区、山西、陕西、江西、湖广、福建都各有灾情,而军乱只不过是流寇为起义闹事找的理由罢了,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些流寇甚至大放厥词,谈及人变则变人,天变则变天,这种飞语简直无理取闹!”
林时恭这才恍然大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部分学者对明朝万历年间的气候变化以及频繁的灾情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了一个惊天理论。
所谓一万年一度的小冰河时期,正好就发生在万历皇帝登基到明朝灭亡的这段时间,这种诡异而偶然的气候现象直至二十一世纪才被人研究透彻,有学者认为明朝万历年间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最寒冷的年代,这是有科学道理作为研究基础的,但在明朝这个时候,这种气候变化无法用科学来解释,故此明代的时候就有不少百姓认为,这是大明国运寿数大限将至的征兆。
这种思想给不少流寇带来了信心,甚至以天为号大肆聚众起义,看似是在将诉求暴力化,实际上是想推翻大明的统治,可见起义流寇用心之险恶。
但也正是因此,林时恭想到了剿寇的办法。
“既然流寇以天为号,顺天而行,我们何不将计就计,逆天而立?”
“此话怎讲?”
面对梁祖龄的疑惑,林时恭娓娓说道,“流寇宣称人变则变人,天变则变天,可他们也没有说明,天变是好是坏,何以有顺天而行的指示?况且他们之所以喊出这种口号,无非就是要抓取人心,我为独私,变心即至,能近取譬,岂非仁义?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兵分两路,你镇压流寇,我安抚民心,只要将、旱灾、蝗灾处理成对民有利的现象,流寇们的喻示岂不是能不攻自破?”
梁祖龄眉头微皱,“、旱灾、蝗灾这都是大灾,怎能有利于民?”
“梁大人不必疑虑,你只要将职权交给我,我必然能办好这件事。”
“灾情严峻,事关重大,你可不要开玩笑。”
“我之前说过了,我林时恭不打诳语,就看梁大人相不相信我了。”
梁祖龄略思一番,接着说道,“行吧,我会批给你一道功令,河南境内示令如示人,不过为了防止你逾规越权行事,我会让两个人随从于你。”
梁祖龄派来随从林时恭的两人,一个是河南布政使司参政使何隶安,一个是归德府府衙推官杨东光。
翌日,林时恭和这两人便各自带上仆从,前往最为严重的地方,正是河南开封府通许县。
原先黄河流域河南一带,率先降临在开封府北边,知府韩士践至劳不懈,锲而不舍,接连半个月奋斗在抗洪前线,最终成功筑坝将洪水截住,可没想黄河波涛汹涌,冲破了南方的水坝,轰向了通许县的方向。
很不幸的是,通许县县城外有好几百亩即将等待收割的麦野地,被洪水这么一冲,积涝成灾,所有粮米泡汤了,县民哭天喊地,哀叹世道不平,天公作恶,一时间里悲愤的声音席卷开封府府衙。
韩士践也十分介怀此事,便亲自到通许县考察,与通许县知县傅国讨论该如何抗洪抗涝,还通许百姓一个公道。
但话是这么说,做起来谈何容易?洪涝积地三尺有余,小孩子落入水中都有可能被淹死,更别谈那些麦米了。况且通许县地形复杂,西平东低,黄河流势一泻而下,虽然尚未冲垮通许县的县城城墙,可西面那几百亩田地都被冲散了,不出几天,田里的麦穗都被淹得枯萎了。
林时恭等人来到通许县的时候,就看到一些农夫用脏兮兮的手捧着湿漉漉的麦穗,悲愤嚎哭,捶胸叹息。
本来河南近几年的收成就不好,今年更是颗粒无收,通许县的县民都指望着这几百亩田地有所收成,可如今洪涝成灾,别说收成,居住的地方都有可能被洪水冲垮,米库见底,民宅存危,县民们已经没有希望过好下半年了。
见到这个景象,林时恭倍感痛心,曾几何时,他的老家山东也发生过如此严峻的灾情。
来到通许县县衙之后,林时恭等人与知县傅国以及知府韩士践会晤。
听完傅国与韩士践对灾情的汇报,林时恭对身边的何隶安问道,“河南灾情如此严峻,朝廷有派赈米来吗?”
“有是有,只不过……”
“不过什么?”
“赈米数量不多。”
“你这是什么屁话?”林时恭略显愤怒道,“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数量不多是几个意思?”
“林大人息怒,请听我一一道来,赈米五百石,平粜米两千石,这个数量要赈济河南全境灾民,实属不够,朝廷派来的监察御史也宣称要将赈米用对方向……”
“用对方向又是几个意思?”林时恭冷然道,“现在通许县县民受灾,几万县民无粮可食,赈米此时不批,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