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赋诗杨府
梁祖龄乞休辞官了。
在起落沉浮的官海中,打拼了数三十年,梁祖龄或是出于无力,或是出于失望,递奏辞疏,交还官职,退休归乡。
在当时的河南官场,唯一知道梁祖龄辞官了的,只有林时恭一个人,其余官员也是几天后,才发现多日不见梁祖龄,便四处打听,这才得知梁祖龄已经辞去官位了。
一时间里,官场上一片哀鸣,甚至是被惊动了,梁祖龄兢兢业业,也算是名声不错的清官巡抚,他的辞官,对河南官场而言无疑是一个悲恸的消息,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蜃起潮跌,月亏星转,争几年风云滔滔,蓦然回首,谁知他世隐幽山,谁负他流年韶华?
接替梁祖龄巡抚河南的是原江西道监察御史张惟仁。
手握朝廷文书,前来河南赴任,张惟仁给当地官员上了一课,将所有官员奉上的金银统统退还,随后便钻入繁多的官务之后,接管巡抚事务。
张惟仁也算是清官,他的到来给当地官场立了榜样,显得兴致勃勃,胸怀大志,但林时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内心总是空荡荡的。
或许林时恭只是觉得,每一个晋升为大官的人,都是如此热血激昂,志满千里,只是在后来官场的沉浮之中,历经磨炼之后,志气被打磨完了,所有的官都只剩下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变得圆滑油腻,顺从官风,二是尽心尽力,紧随着对官场失望透顶。
似乎这片辽阔土地上的朝代,即便不断更迭,都无法避免这个规矩。
就连千古名臣张居正,守身恪己,为大明社稷鞠躬尽瘁白了头,死后也被一批官员细数种种不对,指责他为官不当,行事不正,身为他的学生兼君主,万历皇帝更是在张居正死后抄了他的家,这种悲剧,与其说是官场之悲,不如说是官场的惯性所在,官海众官,都难逃这一劫。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但一旦前浪污了,后浪也会被染指,不会有谁真的能独善其身。
林时恭本想在交还御史公文官职之后,便专心打理自己的商业,但张惟仁在得知林时恭的事情之后便找上了门,邀请林时恭作为巡抚的助手,继续担任河南御史。
林时恭婉拒了,河南不是他的菜,他心之所向,至始至终都只有朝廷官场。
交还公文之后,林时恭便感到轻松了许多,趁着金秋风醉,枫树遍城,林时恭便与郭鹏在归德府游玩了几日,好巧不巧,便碰到了一对新人结婚。
在漫城枫树之中,身着红色婚服的新郎官骑马领行,身后几个男人抬着花轿子跟随,轿子后方一队人马,敲锣打鼓,欢呼祝贺,喜庆冲天,旁观群众纷纷喝彩,好似他们对这场婚事极其认可。
林时恭问过旁人才得知,这对新人是折柳先生杨东明的孙子杨牧道以及南直隶吏部侍郎宋允厚的女儿宋宛然,林时恭不知道后者,但前者还是知道的,毕竟新郎官的爷爷,杨东明也曾救过自己的一命。
心想着自己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便也随着大婚队伍跟去,到了杨府门口,林时恭便遇到了故友,河南推官杨东光。
见到林时恭上门,杨东光欣喜不已,亲自将林时恭和郭鹏请进杨府,邀请他们坐在上宾的位置。
杨东明听说林时恭来了,也是十分热情地过来接待,与林时恭对酒交谈,甚是欢畅,酒过三巡,林时恭也有点飘了,便提议给杨东明的孙子当场写一首祝婚诗,以作祝贺。
杨府堂院高朋满座,听闻有人当场赋诗,也是相当好奇,纷纷让出了一条路,几个家丁搬来桌子,取来纸笔,众人垫脚瞩目以待。
“献丑了。”
林时恭醉醺醺地走上前来,袖子一撸,手提毛笔,便在红色宣纸上笔走龙蛇。
秋栉泛叶彤,春沐合二人。
醉过知酒重,白首至情根。
满园桃水流,命中姻缘成。
君听杨与鬆,鹣鲽共余生。
众人目光睽睽之下,林时恭一口气写下了这么一首祝婚诗,顿时引起众人惊叹。
“好诗!”
“二人情根,姻缘鹣鲽!”
“作为祝婚,这诗意真是浪漫!”
“好一个杨与鬆!寓意杨家与宋家喜结连理,真是妙啊!”
满堂惊叹声此起彼伏,谁也不敢相信,林时恭竟能借着酒劲触笔成诗章,还贴合了当下的氛围,这一下子,众人都纷纷对林时恭着重审视了一番。
杨东明也是相当欢喜,对林时恭的赋诗感到十分满意,亲自将诗纸贴在大堂正墙,随后借着喜庆,又跟林时恭喝起了酒。
满堂客人更是想跟林时恭套近乎,毕竟这可是个才子,谁人不愿与之相识?
原本前来祝贺杨家和宋家喜结连理的客人,纷纷向林时恭敬酒,仿佛他才是主角。
可那些客人还未靠近过来,便被一股扑面而来的杀气镇住了,站在林时恭身边的郭鹏,那杀气腾腾的眼神以及凛然的站姿,令一众宾客纷纷敬而畏之。
这让一众宾客更加加重了对林时恭身份的猜测,有这么一个护身少年,众人纷纷猜测林时恭也许非富即贵。
林时恭也没有拒绝众位宾客的近乎,考虑到婚庆氛围,林时恭便让郭鹏退守一边,与众宾客一起喝起了酒,虽然林时恭喝得有些飘了,但他对宾客们的旁敲侧听予以模糊的回复,对他自己的身份,也一概不提,这让热情的宾客怎么打听也问不出林时恭的真实身份。
来者不拒,敬酒不退,林时恭终于醉倒在酒桌上,杨东明算是比较好客,便给林时恭准备了睡觉的地方,郭鹏也只好将林时恭抬到房间里,守护着他的安危。
待到第二天醒来,林时恭还是有点意识模糊,踉踉跄跄起床,刚要出门,险些被门槛绊倒,好在郭鹏扶住了他。
“少爷,你先坐会吧,昨晚你喝得实在太高了。”
林时恭便坐在床上歇了一会,这时他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朗朗上口念书的声音。
“这是哪里的声音?”
“折柳书院。”郭鹏回答道,“就在杨府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