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多党轮权
宫城两边的柳树,几只雀鸟扑哧着翅膀飞窜而去。
望着雀鸟的飞影,林时恭淡淡地说道,“今日大明,内不排忧,外不制患,一经事发,大明社稷危在旦夕。”
“内忧何在?”方从哲问道。
林时恭回答道,“党争最为利害,要不将党争这颗毒瘤打掉,朝廷必然崩溃。”
“没这么简单的。”方从哲摇头苦笑,“朝内结党联盟,已有数年,怎能说打就打,如此思想,必然会被言官攻击的。”
“若是能让言官们合作……”
“这种办法我也试过了。”方从哲继续苦笑,“不只是言官,朝廷文武百官无一不涉及党盟,对于各个朝廷议题,百官各有看法,各有异议,各有争执,要令他们合作,实在是难上加难。”
“若是能让他们的利益处在同一个阵线呢?”林时恭提议道。
“利益阵线?这如何能实现呢?文武百官争议不同,哪里来的同一个利益阵线?”
方从哲这话,令林时恭自身也是担忧不已。
方从哲是明朝的身体,明朝的思想。
而林时恭是明朝的身体,共和国的思想。
共和国时代本就具备了先进思想,可在方从哲这个内阁首辅面前,林时恭却无法给予回应。
这如实地说明了,明朝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大,党争造成的严峻问题,若是延续下去,必然会对整个朝廷体制造成崩溃性冲突。
与此同时,这也证明了一点,多党轮治的思想,无法运用到大明朝廷的体制上。
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国外的多党轮治方针之所以能通过基础政体运行多年,根本原因在于国情环境以及时间局限,再加上大多数的国家法律鼓励多党轮治,才能将多党制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但大明不同。
毕竟君主只有一个。
那便是皇帝。
皇帝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手里还握着实权,说出口的话掷地有声,比起内阁首辅,皇帝更像是国家总统,但他的权力却远远超出了现代总统的权力限制。
于是,这就造成了,朝廷文武百官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皇帝而进行的。
如果皇帝是精明并善于判断的,朝廷的办事能力就还好说,可偏偏万历皇帝不理政事,这就给朝廷造成了压力,而这份压力,形成了言路的放纵,同时也给了群龙无首的百官互相攻讦的机会,这就是党争的形成原因。
但这并不表示这个严峻的党争问题无法解决。
至少,秉持共和国思想的林时恭之所以对党争问题爱莫能助,除了权力不大之外,更多的是他对大明国情的不了解,而方从哲恰恰就是党争时代的产物,身任内阁首辅多年来,他早已对党争问题剖析彻底,并也多次尝试解决这颗毒瘤,可以说他比林时恭更加了解党争的危害性。
“林大人,你说 ,多党轮治,真的可以消除朝廷内结党联盟的风气吗?”
面对方从哲忽然抛出的问题,林时恭摇头,“很难说,党争问题,不是轮治就能解决的,至少,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实现。”
“林大人所言甚是,但先前你与我谈及多党轮治的思想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说来听听。”林时恭好奇地问道。
如果方从哲生在共和国时代,他或许是一个激进的进步主义者,毕竟此时此刻,他提出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概念。
“多党轮治的思想,赋予了党争过大的权力,而朝内百官,对权力极其觊觎,谁有权,谁就能把控言路,故此轮治的思想,莫不可行。”
方从哲背负双手,一边走一边接着说道。
“但若是能将权力分为几大块,由楚、浙、齐以及东林党独自负责,或许就能解决党争的问题。”
“可是……”林时恭提出了质疑,“分工不是早已规划好了吗?要是需要各个党派负责并拥有不同的权力,那六部等中央官署又有什么作用?”
“林大人误会了,我说的是分权,而并非是分工。”方从哲慢条斯理地说道,“如今大明社稷,面临三个严峻的问题,地方灾寇,国库虚空,以及百官缺员,由此延伸不少琐碎事务,故此,我主张,若是哪个党派有办法解决相应的问题,那就立下状书,扛下问题责任,一旦处置不当,那就削免他们的权力,由其他党派负责处置余事。”
林时恭恍然大悟,“所以说,这已经不是多党轮治了,而是多党轮权了?”
“不错。”方从哲坚定地问道,“林大人,你觉得如何?”
“这个办法好,我觉得可以试试。”
林时恭点了点头,内心对方从哲也是多了几分佩服。
多党轮权,不仅规避了党争的利害,更促进了办事效率。
党争误的不是国,而是政事。
若是能将政事分为几大块,单独交给不同的党派负责,那么权力都在某个独立党派的手中,自然不会影响到办事效率。
“只是……”林时恭想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若是朝官不同意呢?”
“朝官同意与否,并未影响到轮权的体制,我与各个党派首领协商此事,即便一个人不同意,党派之中,只需一人同意,多党轮权的思想,便能继续延续下去。”
林时恭听了便是一惊,毕竟,这不就是未来共和国时代,多党合作协商的思想吗?
这让林时恭不禁感到违和,三百年后的政体思想,竟然从方从哲口中说出,林时恭都不由地怀疑,除了自己之外,方从哲也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吧?
“哇!小哥哥!我们又见面了!”
就在林时恭与方从哲为多党轮权的事情讨论的时候,一道兴奋而稚嫩的声音响起。
回头一望,只见一名身着红蓝色窄袖圆领衣的少年,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
“方先生好。”
少年恭恭敬敬地给方从哲作揖行礼。
方从哲一愣,立即回礼:“臣,参见太孙殿下。”
太孙?
林时恭疑惑地望去,这才认了出来,那名少年,正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未来的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