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与之
    增加了一个自治省,除了在维也纳的报纸上刊登了这一消息外,没有在新神圣罗马帝国引起半点儿浪花。
    民间没有什么反应,维也纳政府就不一样了。每年几十万神盾的收益虽然不多,可是他们的付出也小啊!
    不要看奥地利的殖民地不少,实际上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截止到1861年末,除了最早开发的西非地区,因为拥有金矿和种植园,实现赢利12.6万神盾外,别的地区都是亏损状态,无非是亏的多少问题。
    中美洲地区殖民地亏损216.4万神盾;
    尼日利亚殖民政府亏损144.8万神盾;
    刚果地区殖民地亏损68.4万神盾;
    南洋地区殖民地亏损68.2万神盾;
    喀麦隆殖民地亏损34.2万神盾;
    利比亚殖民地亏损21.6万神盾;
    西奈半岛亏损20.5万神盾;
    塞浦路斯岛、克里特岛等地中海岛屿亏损18.6万神盾;
    巴塔哥尼亚高原据点亏损2.8万神盾;
    其它地区若干殖民据点共计亏损12.8万神盾。
    林林总总加起来,1861年奥地利的所有殖民地加起来共计亏损595.7万神盾。
    这还是建立没有大举对外用兵的情况下,要是爆发了战争,这个数字还要增加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巨额的亏损是制约奥地利殖民扩张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殖民地开辟初起,那完全是纯投入状态。
    新增加的兰芳自治省虽然不值得一提,可是在1861年末的年度核算中,他们却分摊了58万神盾的军费。
    名义上是分摊军费,保护邦国的安全,实际上这和直接上缴中央政府没有任何区别。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盾的流通,还有一笔铸币税可以收。
    这些收入加起来,从1862年开始南洋地区,就会由投入阶段转变为回报阶段。
    如果考虑到增加的工商业市场,为国内提供的工业原材料,价值就更高了。
    维也纳政府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安全保护,这根本就不需要说,财源所在自然要保护了。
    财政大臣卡尔兴冲冲的提议道:“陛下,我们的殖民方式是否要改变一下,这种间接统治获得的收益,并不比我们直接控制收益低。
    要是武力占领加里曼丹岛,至少五年之内我们无法赢利,后面能够带来的利润未必会增加多少。”
    奥地利在海外开辟殖民,也只是表面上风光,实际上有苦难言。
    作为财政大臣卡尔可以负责任的说:就算是综合各方面增加的税收计算,维也纳政府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当然,从事殖民活动的贵族、资本家们赚到了钱,奥地利国内的经济也因此受益。
    突然出现了一种不需要投入,仅仅只是提供安全保护,就能够获利的模式,财政大臣卡尔自然有兴趣了。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要做梦了,兰芳自治省这种好事怎么可能天天遇到。
    海外的土著王国不少,可是这些国家自己经营都要破产,还能指望他们给我们提供助力不成?
    兰芳自治省本身就是一家公司,只不过被外界误认为是共和国,加里曼丹岛又盛产黄金,才能够给我们提高助力的。
    况且,真要是搞几个土著王国进入帝国,你确定下面的邦国、国内的贵族不会闹腾?”
    满怀期望的众人,瞬间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真要是有几个土著王公进入帝国,他们也不会答应。
    兰芳自治省原本都是一帮平民,弗朗茨也只是打发了几个低级众生制贵族,政治上的地位有限,又能够为政府提供财力,大家都不会介意。
    要是冒出几个国王进来,一个个的地位比他们这帮人都高,估计是谁都会心里不平衡。
    这和欧洲这个邦国不同,人家是公认的老牌贵族,大家早就接受了。
    当然,政府中这些高层想要成为国王,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功劳足够大,弗朗茨不介意封几位殖民地国王。
    这种国王最多也就名义上的,理论上每一个封地贵族都可以建立一个国家,可实际上大部分贵族建立不起来国家。
    已经开发完成的殖民地不会大封,只能是没有开发的无主之地。
    开发的好就是一个伯国、侯国、甚至是公国、王国,开发的不好要借助国家的力量统治,最后仍然只是一个封地贵族。
    这个年代,国家都是可以交易的,爵位也是可以出售的,也可以向国王买。只不过价格非常的高,出售的通常只是终身制贵族。
    就比如这次兰芳自治省册封的几个终身制贵族,那都是人家送了礼的,不然的话可能册封的就不是男爵、子爵了,而是荣誉骑士。
    这也是礼送的不够多,如果有人出价足够高,世袭贵族也不是不能封。反正只要不让弗朗茨出封地,那么一切好商量。
    这又不是他一个人在卖,几乎在任何一个欧洲国王手中都可以买到爵位,前提是你足够有钱。
    这个价格也不一样,比如说新神圣罗马帝国爵位就非常难买到。
    为了保证贵族的荣誉,弗朗茨对各邦国国王册封贵族就有名额限制,还必须要报皇帝审批。
    对国家没有贡献的人,通常不会被通过。出身好的例外,比如说国王的儿子那就一定通过。
    兰芳自治省的人能够获得爵位,那是他们促使了兰芳加入新神罗帝国,也属于有功之臣。
    想要用钱够买爵位的,低于百万神盾伟大的弗朗茨陛下概不接待。这是他的心里价位,并且还在随着他身家增长而增长。
    直接后果就是弗朗茨登基以来就没有卖出过任何爵位。让很多人以为皇帝非常重视贵族荣誉,对金钱不屑于顾,增加了在贵族中的声望。
    人往往都对越难获得的东西,越是趋之若鹜。无功不封爵,不但没有挡住大家成为贵族的热情,反而让人更加沉迷其中。
    为了获得贵族爵位,奥地利很多贵族子弟、资本家都组织人手开扩殖民地,然后折算功勋获取爵位。
    普通民众没有这份儿财力,只能参军入伍,在战场上获取功勋。
    在这种大背景下,光是1861年弗朗茨就册封了286名贵族,其中封地贵族61名。
    封地自然是海外殖民地了,国内的封地皇帝陛下手中也没多少,可经不起这么分封。
    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提议道:“陛下,殖民部总结了各个殖民地的基本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南洋地区是最适合殖民的。
    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殖民部建议接下来加大在南洋地区的扩张。”
    弗朗茨看了看地图,犹豫了起来。短期来看南洋地区确实是最适合的殖民地,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且易于统治。
    缺点就是太远了,并且英法西荷四国势力混杂,想要继续扩张容易引发外交冲突。
    不是弗朗茨还怕冲突,他担心的是付出与回报的问题。只要奥地利不抢各国的殖民地,瞄准的目标是无主之地,冲突就在可控范围内。
    奥地利的实力不是无限的,现在摊子铺开的已经很大了,仅此于英国人,和法国人不相上下。
    为了防备美国崛起,中美洲地区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近在咫尺的非洲大陆必要加以控制。
    南洋战略实际上一直都排在最后,那怕最近一两年发了力,也仅仅只是有限度投入。
    弗朗茨直接抛出了所有问题:“殖民部看上了什么地方?竞争对手是谁?需要多大的投入?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多大?预计获得的回报,又需要多长时间?”
    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回答道:“备选目标有很多,中南半岛包括金边王朝、泰国、越南,还有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以及若干中小岛屿。
    这些地方都很不错,各国虽然开始了渗透,但是还没有建立起殖民政权,按照国际惯例还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英法荷西普五国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包括我们在内,在这些地区各国均有殖民据点。
    初步判断,荷兰人已经锁定了苏门答腊岛,他们已经占领了岛上的不少地区。只不过他们实力有限,一时半会儿拿岛上的土著政权没有办法。
    因为马六甲海峡的关系,英国人的触手已经深入到了马来西亚,可能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对手。
    法国人似乎有意中南半岛,如果我们选择目标撞车的话,少不了一番争斗。
    投入和风险,就要看选择的目标了。基本上利益越丰厚的地区,所需要的投入越大,面临的竞争也就越残酷。
    这些地方的回报率都不错,理论上建立殖民政权过后,三年内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没办法,在不确定有多少竞争对手加入的情况下,想要核算成本实在是太难了。
    殖民本来就是一项不确定的投入,很多看上去美味的地区,实际上也有可能是一块鸡肋。
    犹豫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既定的战略不变,南洋地区虽然美味,可实际上我们能够吃下去的并不多。
    殖民部可以把目标放在无主的中小岛屿上,其它地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尝试一下即可,和各国撞上了可以进行利益交换。
    我们不可能什么地方都插一脚,一旦超越了极限,殖民地就不在是补品,反而是要命的毒药。
    普鲁士王国不是要加入殖民队伍么?帮把他们一把,引普鲁士人进入南洋地区,给他们一个开门红的机会。”
    海外殖民不仅仅是看国力,更多的还是要看投入。奥地利在大力投入中美洲、非洲大陆过后,能投入南洋地区的实力已经很小了。
    实力不足,盲目硬上是要吃亏的。与其被人灰溜溜的赶走,不如从一开始就保守一点儿,省的劳民伤财还丢人。
    至于帮助普鲁士王国,那只是顺手而为,让普鲁士人在殖民帝国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若要取之,必先与之。
    要是见不到好处,普鲁士人怎么舍得大力投入呢?
    普鲁士国力有限,海军投入大了,陆军投入自然就少了,未来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难度也就下降了。
    凭这一点,就值得奥地利付出南洋地区的利益。反正德意志统一过后,这些肉还是在锅里,怎么也不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