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不久,长安城里爆发了一件令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新闻,兵部侍郎佟菱格的夫人在贤良寺与柳神仙的徒弟通奸时被人告发,结果被巡街的逻卒拿了个正着。
当晚侍郎夫人就含恨自尽了。
佟侍郎觉得这事很窝心就没有张扬。但佟夫人的娘家人却不干了,一纸诉状捅到了京兆府,说自己的女儿是被佟菱格虐待至死,佟菱格为了掩盖真相,居然诬陷他的女儿通奸,这个人既如此歹毒,必须要由官府出面惩治。
佟菱格是宁买道的授业师傅,出身寒微,发妻早亡,发迹后续娶左散骑将军周皓之女为妻,周皓是宁州老臣,自恃当朝勋贵,一向瞧不起佟菱格,而今女儿暴毙,他岂肯善罢甘休?
事情有些敏感,京兆府不敢管,推脱说逻卒归卫府节制,把这件事推到了卫府手里。
卫府没有回避,当天就把柳神仙座下的两个弟子捉拿归案。
经过连夜审讯,二人对合谋奸骗佟菱格夫人一事供认不讳,卷宗交给刑部,刑部复核之后定了二人死罪,因为临近春节实在不是杀人的好时机,所以二人被打入天牢等候来年秋后问斩。
受这件事的连累,名满京华的柳神仙也被卫府传唤,虽然很快就被放了出来,但仍然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事发不久,柳神仙就暴毙于家中。他的徒弟对外宣称是师父渡劫成功,飞升天界,做了真神仙,但据有心人说那几天长安城万里无云,天色正常的不能再正常,根本就没有渡劫的迹象,因此渡劫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事实可能是柳神仙是畏罪自杀,或者被什么人灭了口。
总是是横死,至于为什么,这就不好说了。
这件事关注的人不少,因为事涉桃色事件,总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不久之后,兵部侍郎佟菱格就被贬去河西苦寒之地为长史。
因此很多人都推测,弄死柳神仙和他两个徒弟的正是这位侍郎大人,毕竟刑部的大牢再戒备森严也阻挡不了兵部侍郎大人的脚步。
事实与传说当然有差距,刑部的大牢未必是一个侍郎能入侵的,但一定阻挡不了卫府的那只手,因为事涉机密太多,所以柳神仙和他的徒弟必须死。
而下令秘密处决柳神仙和他徒弟的正是李默本人。
随着柳神仙的死和佟菱格的贬斥,这件震惊京城的事总算告一段落。
对这件震惊长安的桃色事件,各方看法不一,但无人不佩服李默的勇气,处决柳神仙和他座下弟子是要得罪人的,而且都是高官显爵,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真武三年终于在一阵阵鞭炮声中过去了,元旦前一天,宁仁功下诏改元和庆。
诏书一下,举国欢庆。
正当人们都以为大夏的中兴大业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候,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却传了出来,范围倒是不大,仅限于当朝最高层的几个人知道。
宁仁功病了,而且不轻。
虽然宫里竭力掩盖,但李默还是很快得到了真相。
做了皇帝的宁仁功不好女色,却对宫里的俊俏小宦官恩宠有加,近来又跟禁军里的一个俊俏卫士好上了,一来二去的就染上了怪疾,一场普普通通的风寒后便卧床不起。
皇帝沉疴在身,对大夏的中兴大业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主上他,只怕是……。默之,你有什么打算?”
宁是谨专门把李默叫到他的府上,专门询问起此事,由不得李默再推脱。
但李默真的不想再被人当枪使。
“我建议立即召开厅事堂会议,大伙一起议论议论。真是晴空霹雳啊,怎么会这样,我这几天越想越觉得寒心,这究竟是怎么啦,为何老天非要跟我大夏过不去?。”
宁是谨听了,默然一声叹息。
厅事堂会议除了宁氏诸王,还有三个外姓,李默、傅西山和陈瑞安。
冯布是个聪明人,虽然有李默提名他为总管,但被他婉拒了,陈应人则因为陈瑞安而主动回避了。
厅事堂会议重开后,第一次是宁仁功主持的,此后几次则是由宁是谨主持,这次因为宁是谨偶感风寒精神不济,故此宁仁功委托宁是恭主持。
会场设在楚王府,内外戒备森严。
气氛很压抑,人人脸色铁青,除了一杯杯喝茶,没人肯主动说话。
傅西山最先打破沉默:“你们不说,我说两句。流年不顺,大夏不幸。摊上这么个事,怎么办,不说话若是能躲过这一劫,那咱们就都不说话。可惜不能。那么大伙还是说说吧。”
宁是谨道:“西山,说说你的看法。”
傅西山道:“那我就直说了,当下最要紧的是赶紧册立太子,一来为主上冲喜,二来也是为了预备不测。”
魏王宁世让道:“我赞同,册立太子是迟早的事,宜早不宜迟,我看今早定下来也好。”
众人纷纷赞同。
宁是谨问宁是恭:“要不表决一下吧,我是赞同的。”
宁是恭看了眼李默,李默道:“我也赞同。”
宁是恭道:“那就算通过了,至于立谁为太子,本不该我们来议论,但事急从权,我看还是议论个章程出来供主上参考。”
陈瑞安道:“自古立长不立贤,为的是一个法统,何况宁睿也绝非昏庸之辈。”
傅西山道:“天下是宁家的,立谁做太子咱们外姓就不说了,还是你们三位宁家人定夺吧。”宁是谨道:“西山,话不能这么说,既然把这件事放在厅事堂会议上来议论,就不要分什么宁家人、外姓人,果然信不过你们三位,又何必请你们来呢。”
宁是恭道:“是啊,你是他们的舅舅,还要请你说说他们的德行、品格、本事呢。”
傅西山道:“别,我还是闭嘴不说的好,免得让人说我外戚干政。”
李默道:“我赞同立嫡以长。”
宁世让道:“我是赞成立嫡以贤的,但我赞同立宁睿为太子。”
宁是谨道:“宁家家风素来立嫡以长,何况宁睿贤能绝不在他兄弟之下,所以我也是赞同的。”
宁是恭道:“既然都这样,那就举荐宁睿为太子,明日我便入宫奏明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