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节
    王希礼被他给气坏了,拂袖怒道:“我……我要上茅厕!!”
    “噗……”
    意识到自己干了啥事儿之后,祝保才看了看王希礼那张阴郁苍白的面色泛红,忍不住喷了,赶紧撒开了爪子。
    王希礼面皮薄,大抵上天才早夭得多,他身娇体弱,弱柳扶风,刚刚涨红了脸色,到现在出了茅厕,面皮上还泛着点儿红晕。才步出茅厕没走多远,却忽地看到前方乌泱泱的,拥挤的一片。
    王希礼脚步一顿,怔了一下。
    这不是平日里张榜的地方么??
    走过去一看,只看到这墙面上竟然贴出了一张试卷!
    这可不是作惩处性质的“贴卷”,这张试卷明显是作为范文给贴出来供学生们学习的。
    只看到这卷面最上首,写着峻拔挺秀的小楷“张衍”
    “这张衍是谁?”有人低声问。
    人群中,有人认出来了他,“王希礼?”
    “你怎么在这儿?昨天你不上帮孙夫子监考去了么?这张衍你认得么?”
    王希礼下意识地拂袖就走,走了一半,少年脊背忽地一僵,颇有些咬牙切齿般地转过了身子,终于还是耐不住好奇心,快步拨开人群,细细地读了下去。
    这一念不要紧。
    王希礼瞳孔骤然收成了个细细的针尖儿大小,呼吸随之急促。
    第38章
    身边儿不缺人惊讶地交头接耳。
    这是那张衍写出来的文章??
    且不提这卷面如何规整,字迹如何灵动俊秀。
    题目是“子曰庶矣”。
    题目是出自《论语·子路篇》,原文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意思是: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马车。孔子说:“卫国人口好稠密呀!”冉有说:“人口多了,又该干些什么呢?”
    孔子说:“让他们富足。”冉有又说:“他们富足了,又该干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然而这篇文章却没有在孔门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理国家的宗旨上多花笔墨。
    倒是提出了“人口红利”、“就业”、“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等等令人闻所闻,前所未见的概念,又探讨了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篇看下来,可谓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刀刀见骨,如震雷曜电,出师威声,“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
    更奇葩的是,或许知道自己些的这些东西不那么“正统”,对方果断地又搬出了孔老夫子给自己挽尊,比如说,“老龄化”
    和“养老保障”是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类的。
    整篇文章读下来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这种强烈而激越的实践倾向,令但凡是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有识之士,无不看得浑身热血上头,后背冒出了细密的冷汗。
    这就是为学的目的!不是在故纸堆里打滚,翻来覆去地剖析圣贤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含义,以至于流与空疏、僵化。
    而是要肖圣贤口气,却我手写我心!
    这文章看得包括王希礼在内的,这些骄傲的书院学子,心中都忍不住暗赞了一声当真是张狂恣意。
    雨又开始下了起来。
    近夏时节,暴雨来得仓促。
    傍晚,杏子街的居民们刚搬出凳子来纳凉,不移时的功夫,狂风四起,天际千里阵云排空,似铁索横江,雷云滚滚。
    怪峭的山峰横劈入天际,呈现出淡红色、灰青色。
    忽地,天公一剑劈向了渺小如蝼蚁的苍生,撕开了道巨大的豁口,豆大的雷雨啪嗒嗒地落了下来。
    众人急急忙忙地拎起了凳子,离家近的或是往家跑,离家远的或是寻个地方避雨。
    这会功夫,何家这屋檐下已经拥挤了不少端着碗的妇人。
    何夏兰远眺了一眼,感叹了一声:“下得这好大的雨!”
    “这可不是快入夏了么。”众人端着碗,附和道。
    望着这瞬间暗下来的天色,又纷纷发了愁。
    “雨下这么大,这得时候才能回。”
    何夏兰笑了一下,劝慰了两句。
    街头巷尾早已空无一人,然而就在这暴雨中,忽地升腾起了一柄黄色的桐油伞。
    桐油伞在这狂风暴雨中简直就像一朵无助无骨的花。
    雨水撒豆成兵般地落在伞面,声势浩大,若千军万马。
    俞峻振了振湿漉漉的袖口,攥紧了伞柄,陶汝衡并肩行走在这狂风暴雨中。
    他半边身子都被雨水给打湿了,还不忘将伞面往陶汝衡那边儿让。
    黑色的长靴踩在水洼中,飞溅起一阵水花。赛鸦鸰似的眼睫朦着淡淡的水汽。
    陶汝衡脸上不见愁色,指着不远处这如注的暴雨,哈哈大笑道:“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今日这暴雨实在下得酣畅淋漓啊!!”
    俞峻闻言,一言不发,只淡淡莞尔。
    两人走到张家门口,却看到大门紧闭。
    陶汝衡“咦”了一声,笑了声:“倒是不巧。”
    转过了身子,快步走到了这间壁的人家。
    间壁这门口或坐或站着不少人,在那儿乘凉避雨。
    此时此刻,何夏兰等人早已经看到了陶汝衡和俞峻,心里正讶异,冷不防就看到陶汝衡走了过来。
    只看到一老一壮年,两个陌生的士人。
    老士人纶巾黑襦,丰神矍铄,须发花白,端得是一副老神仙的模样。
    陶山长身边的那个士人,年纪约莫四十将近,黑头发黑眼珠,下颌线条深刻收紧。
    他半边身子都被雨水给打湿了,袖口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冷冰冰的布料贴着白皙的肌肤,露出骨节微突的手腕和纤长的大掌。
    何夏兰眼睛何其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之前来过一回的那个陶山长和俞先生?
    有那好事的,眼疾手快地惊呼了一声。
    “陶山长!”
    陶汝衡抚须含笑:“敢问诸位,那隔壁的张衍,张小友在家吗?”
    何夏兰微微一怔,猛然间想了起来。
    前几天张衍可不是去了书院考试么?这是成绩出来了?是什么样的成绩,犯得着山长亲自过来?
    却说昨天,俞峻批改完卷子之后,与孙士鲁等人商议了片刻,便将这卷子发了下去张榜贴起,自己又另誊抄了一份送到了陶汝衡那儿。
    陶汝衡见了,大为惊诧。
    两人私下里交谈了一番,都觉得这卷子写得甚好。
    主要这两位巨巨都是实干派的,尤为欣赏这字里行间务实的文风。
    通篇看下来,陶汝衡不禁生出一股大欢喜的爱才之情。
    俞危甫果然还是看对人了,他向来有识人之能,如今这朝野上下受过他提携和恩惠的不知凡几,这次也算张衍他幸运,能得他赏识,入他门下,日后仕途想必也比旁人好走许多。
    至于俞峻,也是如当头炸开了一个霹雳,甚为震动。
    比之这个,他更想知道的是,张衍这篇文章谁在背后教他的。
    哪怕他再过早慧,没有名师指点,也鲜少能有这一针见血,洞若观火的洞察力。
    与其说两位大佬看中的是这文章写得多好多好,倒不如说看中的是这文章背后代表的东西。
    而这背后的人是谁,已毋庸置疑。
    陶汝衡更是当即拍板决定自己亲自去跑一趟。
    何家门口的众人可谓是好奇得要命,心里跟猫挠似的。
    前几日他们就听说什么九皋书院的山长要找个什么少年,却万万没想到那少年竟是张衍。
    众人交头接耳间,有人大着胆子问了一句。
    “山长老先生,你这回找衍儿为的是什么事儿?”
    陶汝衡捋了把微潮的胡须,平易近人地呵呵笑道:“自然是来送帖子的。”
    帖子!!
    顿时,这一片的居民都炸开了。
    竟真的是来送帖子的?
    何夏兰自觉祝保才入了九皋书院,怎么也能算得上陶山长底下的门生,便多了几分自矜之色,笑着道:“衍儿这个时候估计在家里念书呢,这雨下得太大,许是未曾听见扣门声,我这就去喊他。”
    言罢,拿了把伞就走过去扣门。
    笃笃笃——
    不移时的功夫,门开了。
    何夏兰和门里说了些什么,便让开了身子。
    张衍抬眼,不由怔住。
    陶山长和之前那位先生?
    他不敢有所耽搁,忙快步走到了何家屋檐下,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