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7章 张超的想法
    张超听完,沉思了片刻,突然笑了起来,“既然出海如此危险,那当年您老为甚要出使琉球?”
    “皇命已下,不得不为,老夫虽然是福建人,生活在海边,但也是战战兢兢,唯恐有失,幸运的是一路虽小有波折,但还是顺利抵达琉球,如今想来还是后怕的很。”
    “我听说,朝廷出使琉球的使者一向不允许是福建人,就是因为福建与琉球比邻,您老可是开了一个先例。”
    潘荣很明白张超的意思,他是出身福建的官员,心知肚明,出海根本没有朝廷中人想象的那么恐怖,所以当日他先是悄悄的宣扬出海的恐怖,然后主动请缨,才突破了朝廷的禁令,得以顺利出海。
    这次出使他表现极好,一举闻名朝野,所以回京就被迅速提升,一直坐到了南京户部尚书的位置;另外出海他也是收获颇丰,与福建海商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所以对于出身内地的张超梦想出海,他本能是反对的,没想到张超如此聪明,顷刻间就发现了他的漏洞。你是福建人,以前都不用你们,如果你要拒绝,援引一下前例回避即可,为什么会接受,而且出海还那么顺利,你在骗我吗?
    潘荣老了,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见到朝气蓬勃的张超,就想到了二十多年的自己,所以说出了实情,
    “老夫当年已过不惑,却身着绿袍,默默不闻,心中甚耻之,不得不行险一搏,你却完全不同。
    小小年纪就名闻天下,又擅长理财,一旦科举有成,朝廷立刻就会重用,应该以求稳为上,二十年之后老夫的位置你就能坐上;
    即使你科举不中,也是广有身家,还有娇妻稚儿,更不该冒险,让她们担惊受怕。所以老夫实在不明白,你为甚一心要出海。”
    张超明白,只要他想出海,肯定就有人会问这个问题,潘尚书只不过是第一个问起的,所以斟酌了一会,他首先问道,“潘老,如果我说是一心为国为民,您老信不信?”
    潘荣一下子被张超逗乐了,“你还只是个秀才,就算想着为国为民,是不是太早了一点?既然你这么想为国为民,老夫姑且相信,你说来听听。”
    张超神情变得有些严肃,开始诉说,“在我看来,目前的大明有一些问题,虽然还没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但已经积重难返。”
    张超掰着手指列举出他的一些看法,明朝的财政危机,土地兼并的不可避免,以及由此导致的流民问题,北方严重的生存危机。
    “在学生看来,解决这三个严重问题的关键是把饼做大,而不是想着怎么分饼。而出海逐利,以域外之财以济大明财政,以域外之地以安大明百姓,以域外之粮以喂北地军民,这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如果想着均财富来安顿天下黎民,不仅走不通,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现王安石改革的弊病,导致党争不断,到时候我等就是天下的罪人了。”
    潘荣越听脸色越发严肃,等张超说完后,他没有点评,“这都是你想到的?”
    “我曾经听闻郑和郑公公说道,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所以从老人那里打探过一些当年郑公公下西洋的往事,再加上我所见所闻,方才产生以上的想法。
    但是因为没有出过海,我也不知道域外是什么样子,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靠谱,所以必须出海实践一番,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超以离骚中的名句结束了自己的讲演,潘荣听完后良久没有发言,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去点评张超的想法是不是正确,不仅仅是他,整个大明可能都没有人有这个资格。
    无论张超这席话有多少水分,也不论他的药方如何,至少他看出了明王朝严重的现实危机,这哪里是一个秀才的水平,怪不得张超如此自信,说自己是一心为国为民。
    潘荣仔细打量着张超,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读书人,面色清瘦,两眼炯炯有神,潘荣起身拍了拍着他的肩膀,严肃的说道,“汝非池中物呀,若要实现理想,日后要谨言慎行,注意自身安危,以待未来,慎之,慎之。”
    张超起身,深施一礼,表示自己明白他的意思。毕竟他的想法太惊世骇俗了,没有一定的把握就很容易被人攻击,导致一事无成。
    然后两人重新坐下,潘荣开始诉说他当日造船出海的经历,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尚书还是记得清清楚楚,说的明明白白。最后老尚书答应给他找一些造船的工匠还有优秀的水手向导这些,以支持他的出海愿望。
    张超很满意自己的收获,读书也更加卖力,因为他知道就凭他现在的地位是没办法支撑他的梦想的。
    也就在此时,大明朝廷关于黄连素终于有了一个最终结论,这家公司必须开,而且是赶紧开,因为黄河出事了,朝廷没钱了。由此开始了弘治一朝长达七年的治水史。
    弘治二年五月黄河大水,开封段被冲垮,汹涌的黄河水包围了开封,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同时遇灾,死伤不计其数,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大水甚至威胁到明帝国的生命线大运河的安全。
    这才是雨季刚刚开始的五月,可以预见这个夏天的大水将是空前的。
    所以大明朝廷已经没有时间去讨论什么民办公司的利弊了,赶紧弄钱救灾吧,要不然前元的下场就在眼前。
    张超并不知道跟他相关的三道圣旨已经发往南京,他刚刚给潘尚书的五万两银子需要立刻北运,另外朝廷要求印书局无论如何,必须再挤出五万两白银用于黄河赈灾。
    同时要求南京内外廷合议立刻组建官督商办的大明医药公司,张超为总办,就一个要求,赶紧想办法弄钱,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另外汪直等人呈报的水泥,可以用于修理黄河堤坝,所有相关工匠物资立刻安排北运。
    总之,明帝国将集中人力物力用于治水,在这个大主题下过往一切的争论已经不再存在,帝国的生日存亡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