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后,张超索性召见了韩府管家,张超看着这个绝望的管家说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韩家死的人也够多了,本官不欲再多造杀孽,可让韩家免除灭门之祸,但有几个条件,你带给韩昌邦。你记好了,
一、韩昌邦必须死;
二、韩家出海的海图,沿海的秘密基地,船厂,知道韩家出海的相关人员一律转给本官指派的人;
三、韩家只保留苏州的产业,在外地的产业一律转给本官指派的人。“
张超说完,这个管家是满头大汗,见过吃相难看的,但是这么赤裸裸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再想到张超的名声,果然海水不可斗量呀!
管家回到韩府,哭着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韩昌邦,韩昌邦呆呆了愣了半晌,突然间拼命的扇自己的耳光,直到管家抱住了他。韩昌邦老泪纵横,
“老二,映泰他们,都是老夫害死的呀!老夫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老爷,老爷,您可不能有事呀,张超实在太毒辣了,您还是赶紧走吧。“
“走,又能走到哪里去?罢了,罢了,你回去告诉张子卓,就说老夫答应他的条件,只不过他要以祖宗和妻子发誓,放过映安。“
韩昌邦事实上根本没有选择,他当然可以拒绝张超,但是张超一旦提着韩家诸子的脑袋出现,再摆上韩家船队查抄过来的凭证,韩家立刻就是灭门之祸。
管家将韩昌邦的条件告诉张超,张超毫不在乎的说道,“你回去告诉韩昌邦,我真要灭了他的幼子,他又能如何,还要本官发誓,他还不配。如果他有那个胆子,他竟可以到处宣扬,甚至可以告诉韩映安真相,让他日后报仇,本官不在乎。“
管家几乎是瞠目结舌,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他哭丧着脸回去汇报不提,吕师爷在一旁听到之后,”三爷,你还是手善呀!“
张超摇摇头,“杀人子女,夺人家业,本官已经是天下一等一的恶人。那个韩映安我也知道,就让他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吧。但是如果韩映安有什么其他想法,本官自然不会手软。”
韩昌邦听完管家的传信之后,想了很久,很快就与张超指派的人开始了交接,同时韩昌邦为自己剩下的子女定下了一门门婚事。
王铨十分激动,韩家为韩映安准备了如此丰厚的聘礼,实在是有些想不到。
王琬捏了捏袖中厚厚一叠地契,鄙夷的摇摇头,
“韩家已经没落了,要不是老夫知道映安纯良,才不会将凝儿嫁到韩家。”
王铨微笑不语,韩家同样也给了他这个亲家翁不少的聘礼,不就是一个庶女吗,太值了。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豪门都看出了韩家的不妥,见他们这么乖巧,借着联姻的名义送财上门,也都不愿意把事情做绝,不过是一两个庶子庶女,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韩昌邦做完了这一切,怀着万分的不舍和愤恨,告别了人世,他临终前交代懵懵懂懂的韩映安,
“好好读书,如果举业不成,千万不要离开苏州,切记小心低调,与人为善。”
再说大明朝廷,先是接到苏州知府的奏报,方才知道苏州大火的消息。可是张超和刘瑾的奏报呢?这么大的事情,作为责任人怎么一点说法都没有?
愤怒的内阁六部就开始跟皇帝秋后算账了,苏州这个地方能随便派太监过去吗?你看看惹了多大的事情?死了这么多人,要不是府县安抚得当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太监们不答应了,你们不看看刘瑾多么给力?苏州上任才一个多月,就给朝廷弄回来这么多的钱粮。至于这场大火,到现在都没有刘瑾和张超的奏报,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听一面之词。
弘治皇帝被吵得脑袋都疼,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听刘瑾这个直接当事人是怎么说的再做定夺。
幸亏这个时间不用等太久,等张超刘瑾的联名奏折和南京兵部的奏折到达之后,朝野顿时大惊。这好好的,苏州又闹起了倭寇?
如果说是假的,那十几个倭寇脑袋可做不了假。但是如果是真的,这群倭寇没事跑苏州织造仓库放一把火就跑了?扯鬼吧。
就在朝野一遍狐疑之际,刚回京不久,新任吏部侍郎彭韶告诉天子,张超擅长练兵,当日陈辅余孽就是他剿灭了,所以他相信张超剿灭了一伙倭寇是真,他确实有这个能力。
这件事如此的扑朔迷离,显得相当棘手。本来文官集团是一心准备对付刘瑾的,可是刘太监对于倭寇有报信之功?这玩意到底怎么回事。如何折算功过,谁也不清楚。
老奸巨猾的内阁辅臣大概猜得出是怎么回事,无非是刘瑾下手过狠,然后苏州豪族不惜丢了自家子弟的性命,也要赶走刘太监。
至于张超剿灭的倭寇是不是与此事有关,或许有之,但是此时皇帝内阁已经不太想折腾了。张超和刘瑾两人一年之间从苏州弄回来三十多万钱粮,他们已经相当满意。
所以内阁干脆把两家的意见折中,不管有没有倭寇放火,刘瑾疏于防范都是大罪,所以请求皇帝召回刘瑾,严厉惩处;
对于张超,他既能捞钱,又挺能打,这是好事,也别在钞关窝着,浪费人才,改任南直隶巡按御史,负责巡察南直隶海防江防。
这样一条票拟来到宫中,司礼监也有些犯愁,对于刘瑾这么能干,谁也想不到,这个中年太监竟然把苏州豪族折腾成那样,大家都相当佩服。
弘治想了想,“刘瑾与苏州官民关系甚是紧张,召回宫中,等候发落,司礼监另外委派织造太监。”
弘治皇帝本来承诺给张超三年的时间,但是现在看起来已经不太合适了,这个人太能干了,窝在钞关确实是浪费人才,让张超做巡按御史负责南直隶海防江防事务,弘治点点头,确实不错。
萧敬见弘治心情不错,他决定给张超加加担子,“奴婢知道,张超对于盐政很有研究,何不让他在巡查一番盐政?”
弘治想了想,却摇摇头,“盐政关乎国家财政,张超年轻气盛,万一又同钞关那般,恐怕会冒出事端。”
萧敬见皇帝这样想,也是叹了口气,盐政里面狗屁倒灶的事情太多了,皇帝自己带头不干净,有的时候让张超这样的愣头青碰一碰未必不是好事。
只是当今天子一心想当圣君,那就随他去吧。想了想,萧敬还是有些不甘心,“皇爷圣明,淮盐关乎重大,张超自然不宜巡察。
那何不局限在松江府,浦东盐场产量愈发稀少,何不让张超这个愣头青碰一碰?”
弘治已经拒绝了萧敬第一个建议,这个压缩过的建议他想了想,不好再否决了,所以弘治点了点头,让萧敬批红。
弘治突然想起了另外一回事,“吏部选出的大明医药公司总办孙劭办事很不得力,公司往来钱财甚多,没有一个得力的人看着,朕不放心。”
萧敬问道,“那皇爷的意思是?”
“朕意增设一提点太监,与总办一起共同治理。”
萧敬大喜,“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