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拍着桌子骂道,“还不是尔等都是一群废物,守守城还可以,出城野战你们哪一个有这个胆量,还不如复套军那一群新兵蛋子有胆量,就是本总兵也不敢用尔等迎战小王子。”
李俊骂完,下面的游击参将也不敢作声,这段时间,宁夏镇过得相当憋屈。
好不容易打了一场大胜仗,斩首几十,若在弘治十年之前这可是难得的大胜,大家伙升官发财不在话下,可是现在呢,朝廷的胃口大了,到最后只赏了一些钱粮,这让宁夏镇出征的老少爷们哪能服气?
然后张超又带着荡倭营过来了,一边训练新军,一边不断的压榨大家伙,大家是敢怒不敢言,到最后被硬生生割了一大块肉。
岳爷爷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潜台词就是说文官常常是怕死的,武将则是爱钱的,抢了大家伙的银子,大家能高兴才怪。
本来大家对王越的复套计划寄托厚望,荡倭营是京营只有万人,打完了肯定会回去,复套军又是新兵蛋子,一时间也指望不上,所以战事的主力肯定是三边四镇,而宁夏镇肯定是主力。
可是结果却是复套军这一群新兵蛋子成为迎战小王子的主力,而其他四镇除了挑选出来的两万骑兵,其他人都得去运粮和筑城,这他娘的还有什么盼头。
就算是骑兵日子也不好过,这可是在草原上与鞑子互相射箭厮杀,太危险了,就算是立了功劳,小命也保不住呀!
现在既没了钱,又没了前途,王越张超你这两个王八蛋,咱们走着瞧!成事虽然不足,败事可以绰绰有余!
长达百年的战事,九边与蒙古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联系,甚至有人做出了花钱买通鞑子,让他们去自己对头那里闹事这样的腌臜事。
三边军事会议开完没有多久,谁也没有想到,王越的作战机会就被一些西商知道了,然后小王子也知道了。
此时在后套过冬的小王子闻听之后,脸色大变。明军搜套十分常见,成化年间更是家常便饭,只是一直雷声大雨点小。
弘治早年因为小王子忙于征服其他蒙古部落,所以对明朝以朝贡获得利益为主,侵扰并不多。只是近两年,随着小王子部众越来越多,才开始了对明朝边关越来越严重的侵扰。
自从王越上任,小王子就知道明军的反击肯定会来,但是没想到王越竟然胆子大到要在河套筑城,这是想赖着不走呀,这如何使得。
河套地区除了水草丰美,又是漠南蒙古的战略要地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时代守护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部落就待在河套,凡是有志于统一蒙古的豪杰一定要出入河套,祭祀成吉思汗,以获得蒙古各部的支持,特别是小王子是黄金家族的后人,他能够坐稳蒙古大汗与他的血统有很大关系,他绝不能坐视明军控制河套。
但是大同一战,荡倭营给小王子的教训太大,他已经没有胆量与明军硬碰硬,此时还没有统一漠南,他也不敢这么浪,可是不阻拦汉人入套又不行,他不由得泛起了沉思。
春天就要到了,明军的进攻随时可能发动,但是寒冷的冬季过后,牲畜都熬得不轻,战马都掉膘了,此时与明军决战,付出的代价可能几年都缓不过来。
心中犹豫不定的小王子将这个消息传递给火筛,想听听他的意见,很快火筛的建议传了过来,无论打与不打,首先就是迟滞明军的进攻,所以火筛建议小王子侵扰甘肃,他侵扰延绥镇,这样避开了荡倭营所在的宁夏固原一带,吸引明军来援,以拖延时间。
同时火筛建议小王子派人说服漠北蒙古的各大部族,河套地区同时也是他们过冬的场所,要是被明军战了,他们也没有好处,让他们也一起出兵。
如果漠南蒙古鞑靼诸部加上漠北蒙古各部,最起码有十几万骑兵,在秋天与明军决战。尽管明军的荡倭营战斗力强大,也不过万余人,蚁多咬死象,只有击破了荡倭营,鞑靼诸部才能在九边获得主动权。
小王子看到来信之后,心中大喜,火筛这一计策确实不错,所以小王子除了派人去漠北陈说厉害之外,从弘治十一年初春开始,鞑靼小王子火筛分成两路,开始猛烈侵扰甘肃延绥两镇。
这一次小王子的决心很大,所以鞑靼不计伤亡,连续攻破了多处城堡,围攻甘州。而在东线,火筛部因为去年的惨败,憋了一口恶气。火筛的进攻更加凶猛,直逼榆林,并且围杀了增援过来的延绥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朱瑾。
东西两翼同时遭到鞑靼的猛烈入侵,这让正全力准备的王越张超等人震惊不已。久在边疆的王越发现事情有变,这冬天刚刚过完,天气还很冷,鞑子在这个季节发动进攻,谁也想不到。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现在该怎么办?
此时老于战事的王越敏感的察觉到有可能鞑靼获得了明军要大举复套的消息,所以才提前发动进攻。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王越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握住主力不予增援,不仅仅如此,王越下令甘肃延绥两镇必须尽可能拖住小王子火筛两部,命令两镇明军集中于主要的城堡之中,不得命令不允许随便出击。
这道命令一下,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王越集中了三边精锐和荡倭营这样的京营王牌十万人,结果坐视贼寇入侵,这是什么行为。
所以压力很大的甘肃延绥两镇的巡抚巡按和镇守太监开始弹劾王越,说他畏敌如虎。王越上书朝廷辩解,同时严厉下令三边各巡抚太监,只要朝廷一日没有罢免他这个总督,他们都必须听从命令,不允许胡乱作为,否则严惩不贷。
王越和部下的激烈冲突已经了朝廷的密切注意,很显然三边总制的设立就是为了统一指挥陕西甘肃四镇,以防御鞑靼,王越这么干直接违反了朝廷的本意,必须严厉处置。
憋屈多日的科道官员开始上书弹劾王越张超,这种局面下皇帝也拿不定主意,此时刘健说话了,朝廷设定三边总制的目的就在于让王越统筹三边防务,对于怎么作战,那是王越的问题,朝廷不应该多加过问。
阁臣倪岳李东阳,兵部尚书马文升都支持刘震的看法,所以弘治虽然心里游移不定,也只好听从内阁和兵部的看法。
这个时候王越,张超和杨一清的奏折也来到了京师,他们批驳了对于王越的弹劾,就在朝廷闹得纷纷扰扰之际,时间也一天天的过去,明军出击的机会终于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