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8章 罢工
    王岳亲自去内阁,将正德的口谕告诉三位大学士,让他们票拟。此时的王岳压力很大,以刘瑾为首的九个侍奉正德的太监呈现出明显的接班态势,所以无奈之下,王岳就想着与外廷结盟,来抵抗刘瑾等人的进攻。
    王岳的运气很好,他传递的善意很快就内阁接受了。这也是因为正德皇帝继位不久,表现出来的姿态很有些不对,不喜欢经筵,总是传旨罢免,空闲下来的时间就放在鹰犬、歌舞、摔跤这些游戏上,每日换着花样来。
    更夸张的是,正德竟然偷偷的跑出宫,甚至跑到御马监玩起了骑射,这引起了文臣的极大恐慌,要是再出一个明英宗,那大家伙日子还过不过了,只要一想起土木之变,文臣们就头大不已。
    所以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秉笔太监范亨、徐智就与内阁六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秘密的政治联盟,互相联络,互相通气。
    此时明朝的体制,就是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二,分别由司礼监和内阁掌管。大臣的奏折成教通政司之后,首先交给司礼监登记和皇帝过目。如果皇帝不喜欢奏折,就可以留中,不发给内阁。
    然后司礼监再交给内阁票拟,内阁票拟后由司礼监批红,为了避免司礼监太监乱来,又设立六科监督整个过程,务必是内阁票拟的内容与批红的内容保持一致。
    按说这样严密的制度,足可以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帝的独裁地位,但是任何制度都需要人来完成。
    随着皇帝懒政,很多时候皇帝根本不看奏折,这样一来司礼监的地位就越来越高,甚至胆大的太监就可以将奏折隐匿不报,或者拿着奏折与内阁讨价还价,逼迫内阁按照司礼监的意愿票拟。
    现在王越与内阁暗通消息,这时候正德麻烦就大了,司礼监加上内阁,比宰相的权力还要大,因为司礼监太监同时掌控东厂,并监察锦衣卫。这两家联合起来,正德皇帝这半年当然过得十分憋屈。
    王岳很隐蔽的将天子与张超的交谈内容告诉了刘健,然后方才离开了内阁。刘健皱了皱眉头,张超的姿态倒也符合他一贯的立场,对事不对人,扪心自问,张超的说法十分在理,就算流传出去,士林也不能说他不对。
    但是张超明明知道新君好武,却给他灌输什么复大宁卫开平卫的想法,还有两年可练十万精兵,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许张超只是简单的认为如此做可以避免边患,但是这个敏感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是首先解决内部,而不是对付鞑靼,攘外必须先安内,这是大原则。
    刘健左思右想,觉得需要立刻将张超支走,要不然把这一位留在京中迟早是个祸害。对于张超升官,刘健倒是无所谓,按照张超的功劳,就算封爵也不为奇,不就是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衔吗?
    所以刘健迅速票拟,以前功加封张超为太子太保,并且任命张超兼任左佥都御史去,赴宣府主持军务。
    票拟呈交之后,迅速被司礼监批红,正德皇帝拿到之后,有些奇怪,“张师傅刚刚入京,就让他去宣府,是不是有些不合情理?”
    刘瑾昨日碰了个钉子,对张超一肚子火,所以他在旁边说道,“皇爷,那宣府战死的王副总兵,乃是张太保的心腹爱将。早点让太保去宣府报仇,也是了了他一桩心事。”
    正德听完,点了点头,也就通过了,一旁站立的太监何聪皱了皱眉头,他听出了刘瑾话中的恶意,王六确实与张超关系匪浅,但是这么说倒是显得张超私心太重,而且与武人勾结了。
    所以何聪在一旁笑着说道,“刘公公说的正是,这阵亡的王副总兵乃是已故威宁伯王越的护卫出身,是荡倭营成军时期的千户之一,在扫灭海贼,倭寇和大同大捷中都屡立战功,就这么战死沙场,真是可惜呀!”
    正德皇帝听完,双目圆瞪怒道,“国家大将本来就少,宣府的巡抚总兵真是该杀!”
    就在这个时候,张永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皇爷,今日大汉将军都没有入宫侍奉。”
    正德气得一拍桌案,大怒道,“反了,反了,大汉将军竟敢不入宫侍奉于朕,牟斌到底是如何管的?”
    大汉将军是明代殿廷卫士的称号,归属锦衣卫管理。锦衣卫所属曾编有大汉将军一千五百多人,取身材高大者为殿廷卫士,以资壮观。
    此时的锦衣卫掌镇抚司事指挥佥事牟斌是明代少有的比较正直的指挥使,弘治年间牟斌在锦衣卫任上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认可。
    现在新帝登基,竟然出现了大汉将军罢工的事件,正德当然火冒三丈,更是对牟斌不满。张永连忙回道,“皇爷,奴婢听说此事源于薛福敬等被刘兵部罢免,无脸面见皇爷,此事与牟指挥使无关。”
    刘瑾在一旁听完,气得狠狠的瞪了一眼张永,这个白痴,皇爷对牟斌发火,正好乘机把他拿下来,怎么能为他说话?
    张永当然也知道刘瑾的不满,但是张永与刘瑾想法又有不同,他与牟斌有过一些接触,比较佩服牟斌为人正直,所以他不愿意落井下石。
    既然张永不愿意说,刘瑾就开始诉苦了,“皇爷,说起来,这都是刘大夏的过错呀,他整天喊着裁这个,裁那个,就没见他裁掉几个文臣,难不成天下只有文官才配侍奉皇爷?”
    听刘瑾提起刘大夏,正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段时间她最厌烦的大臣就是刘大夏。宣府大败,到现在还是一堆烂摊子,也没见刘大夏提出什么合理的解决办法,反而一门心思的要罢黜这个,废除那个。
    刘大夏拿着先帝遗诏的名头请求撤去非定额内的四方镇守宦官。无奈之下正德只得撤去均州齐元应付了事。
    过了不久,刘大夏又提出了应撤去镇守宦官二十四人,又奏减皇城、京城守卫宦官,这一回正德终于忍不住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镇守宦官都是用来监视地方的,一下子撤销二十四名,这也太过分了,正德根本无法接受。
    这几日,刘大夏又列举应当淘汰的传奉武臣六百八十三名,大汉将军薛福敬等四十八人也名列其中,刚刚拒绝了刘大夏请求的正德不好意思再次拒绝这个老臣的请求,而且他又对武臣没有战斗力十分恼火,所以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没想到竟然出了这样的烂事,传出去都是笑话。
    这个时候刘瑾这一煽风点火,正德就更不高兴了,所以立刻下令,“复薛福敬等官职,另行文兵部,问一问刘大夏,他罢黜这些人的理由何在?一个个给朕都说清楚!”
    刘瑾听完,喜笑颜开,但是一旁伺候的随堂太监宁瑾却磕头说,“这些是先帝遗命,陛下列入登基诏书,奴婢以为不宜问罪。”
    正德听完,气得脸色满脸通红,瞪着宁瑾的目光之中更是怒不可遏,过了良久,正德皇帝才忍住了怒气,平静的说道,“既然如此,就算了,别问刘大夏了。”
    站在御座旁边的刘瑾分明看到正德的拳头紧握,知道皇爷是压抑着怒火,这时刘瑾眼珠子一转,笑着说道,“皇爷,这些腌臜事交给奴婢就好,奴婢听过皇宫里来了一群玩杂耍的,很是好玩,皇爷何不去那里散散心?”
    刘瑾说完用眼神示意张永,张永立刻反应过来,“是呀,皇爷,奴婢看了这些杂耍只觉得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真是引人入胜呀!”
    听张永这么一说,正德也来了兴致,“老刘留下,老何,老张,跟朕一起过去瞧一瞧,要是不好看,张永,朕可饶不了你。”
    刘瑾恭送天子离开,然后收敛了表情,恶狠狠的看了一眼宁瑾,“来人,将这个吃里扒外的狗奴才给咱家拿下,乱棍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