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贤惨兮兮的来到军机房,一见到张超就眼泪汪汪,“部堂救我,部堂救我!”
张超厉声说道,“若尔所言属实,本部堂一定会说服群臣,饶恕你的罪过。
若是胆敢妄言,两罪并罚,小心尔的狗命。”
听张超这么说,臧贤眼珠转了转,连忙跪在地上,“小人知罪,一定会如实交代,绝不敢胡言乱语。”
张超点点头,臧贤就开始交代起来。作为宁王在京中十分重要的联系人,臧贤本身就知道不少内幕,更何况有张超的协助,很多宁王私密的东西就抖了出来,所以臧贤交代出来的事情有理有据,不由得众军机不信。
在审判完毕后,所有人都面沉似水,张超沉静的说道,“益藩在赣南,所以现在皇子的安危至关重要?朝廷的使节到了哪里?”
次辅刘春连忙回道,“首辅不知为甚,突然坐镇南京,其他人突然改道去了浙江,算算日子,应该已经到了江西。”
张超立刻大呼,“大事不妙,吾恐宁王将反耶!”
听张超突然如此失态,其他人脸色都变了,好不容易京师安定下来,要是宁王一反恐怕又是一日三惊。
张超顿了顿,缓了缓心神,“康海记录,命令张永等立刻护送皇子入京,途中不得耽误;
令靳贵坐镇南京,南直隶,湖广,江西,浙江,福建五省兵马悉听调动,巡抚以下可以先斩后奏;
令荡寇军和操江水师立刻驻守安庆,务必守住安庆;
令驻防湖广的陕西边军入驻汉口,若宁王造反,该部必须立刻进攻九江;
令赣南巡抚收拢兵马,若宁王有变,务必保护益王不失。”
说完之后,张超顿了顿,“司礼监立刻用印,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地。”
张超说完之后,除了康海写字的声音,整个军机房鸦雀无声,很明显,张超是在做最坏的打算。
蒋冕颤抖着说道,“天子刚刚驾崩,宁王应该不会这么凑巧谋反吧。”
张超冷静的说道,“吾也不希望如此,只是宁王在京中耳目众多,吾恐他现在已经知道天子驾崩的消息。
现在吾别的不担心,就怕宁王突然发兵建昌,若是他绑架了小皇子,朝廷麻烦就大了。”
张超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明白,作为唯一的法定继承人朱载增一旦被宁王绑架,然后带着进攻南京,朝廷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刘春想了想,安慰的说道,“朝廷的使节出发已经一月有余,按说应该接出了小皇子。
再说首辅在南京,已经有所准备,吾等现在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张超点点头,就在军机房众人忧心忡忡之际,宁王朱宸濠果然已经造反了。
靳贵坐镇南京不走,朝廷使团绕道浙江这两件事一出,他立刻就杀害了江西士绅领袖费宏以扫清造反的阻力。
但是应该什么时候发动,以什么名义发动,宁王和他的部下还是有争议的。以南昌区区之地反叛,说到底还是心虚,而正德此时正好出征,若是大军南下,他根本没有多少把握。
而且靳贵坐镇南京,他们原来在南京的内应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发动,万一不能快速攻克南京,立刻就是败亡的下场。
所以宁王犹豫不决,而待在南京的靳贵也是着急呀,只能督促明镇想办法募军,这样一来明镇正好把赶过来的各路张家军用朝廷的名义整编在一起,又加上南京各大工厂的护卫,这么一只水陆两军守住安庆应该问题不大。
明镇在南京拼命募军,根本瞒不住宁王,宁王知道消息泄露,所以也同样开始集结兵马,此时江西巡抚和江西三司南昌知府都控制在宁王手中,只差举旗了。
而朝廷的使团也已经快到建昌,所以李士实就告诉宁王,现在咱们要赶紧动手了,可以顺赣江先控制益王,这样以太后诏书,拥戴小皇子的名义起事,似乎情理上更通顺。
但是宁王造反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坐天下呀,他怎么可能接受李士实的主意,所以就沉吟不语,谋士王纶当然看出了宁王的想法,就说道,“当年燕王许诺,天子其半归于宁王,后来又毁诺,现在正德荒淫无度,大王拨乱反正,按照祖训起事,天下人必然归心,李先生你太多虑了。”
宁王听王纶这么一说,不由得眉开眼笑,李士实见状,还说个屁呀!
可是没过几日,竟然传来了正德受伤甚至不治的消息,这一次宁王是追悔莫及,要是他们现在把小皇子控制在手中,那可是天大的牌呀,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张永等人已经接着小皇子离开了建昌。
得到消息的当天下午,宁王就强迫南昌的高级官员归顺,大部分人被迫无奈,只得入伙,而只有巡抚孙燧,按察副使许逵等数人不愿意归顺被宁王斩首。
然后宁王四处散播正德兵败身亡的消息,并且伪造太后诏书,以太后招他上京的名义起兵。必须承认宁王这一次的起兵理由比较有迷惑性,要不然也不会南昌那么多官员归顺于他。
这一次宁王起兵,只留下一部分军队镇守南昌,主力号称十万,传檄四方,并下令九江知府立刻归顺。
消息传到南京,南京立刻混乱起来,靳贵下令南京戒严,并命令南京刑部尚书杨旦督领各军,负责讨伐宁王,杨旦以张明镇为副总兵,率领荡寇军等水陆一万多人进驻安庆。
到了正德十一年九月,宁王自率水军,先后占领九江,南康,并且出江西,与驻扎在安庆的明镇部相遇,开始了连续的激战。
明镇久经战事,他非常清楚宁王这一伙人新兵众多,训练不足。而明军虽然数量少,但是因为镇压农民起义相对精锐。
所以明威坚守安庆之余,以骑兵不断出城骚扰宁王,同时利用水师火炮众多的优势,不断炮击宁王水师。
敌我双方都很清楚,宁王利在速战,而明镇只需要拖住宁王,等待四方援军,敌我心态的巨大差异,导致宁王对于僵持的局面心急如焚,而明镇则是不断得拖延时日。
这一日宁王叛军又一次攻城失败,宁王着急上火正在训斥部下的时候,突然一个探子送进来一个情报,宁王打开一看,只觉得五雷轰顶,顿时头昏眼花,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