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章 多情自古原多病
    爱情的力量,可以将人带入天堂,
    也可以将人打入地狱。
    容若那场大病,究竟是为了谁?
    情种容若特意写了一首《临江仙?谢饷樱桃》。
    这樱桃,又是谁送的?
    一
    爱情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真的那么不可思议吗?
    也许你听说过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勃朗宁夫人的故事。
    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出生于旺族之家,15岁那一年,她骑马的时候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损伤了脊椎,从此卧病在床,下楼都要有人抱下来。
    厄运似乎紧紧缠绕着她。22岁那年,伊丽莎白失去了母亲;32岁那年,她最喜爱的弟弟爱德华溺水身亡。一连串的打击使得伊丽莎白的日子了无生气,她仅仅凭借诗歌苦度年华。
    39岁这一年,伊丽莎白迎来了生命的曙光。由于伊丽莎白的诗集出版后广受欢迎,加上她在诗集里赞赏勃朗宁先生的近作《石榴树》,这使她获得了勃朗宁的友谊,两人素未谋面,一直鸿雁传书。勃朗宁喜遇知音,爱慕之情在笔端流淌。
    而伊丽莎白又惊又疑,根本不敢相信这份爱情,她已经瘫痪多年,又比勃朗宁大6岁,他怎么可能会爱上一个又病又老的女人呢?她矛盾极了,悲喜交织,不知所措。她内心深处非常自卑,却又狂喜于爱情的降临。
    来看看伊丽莎白一首有名的十四行诗:
    有一次,我想起,最早的希腊诗人曾经咏唱,
    甜美记忆,宝贵、充满渴望的年华,
    那些诗篇如同慈爱地分发礼物,
    无论对幼弱还是长者。
    噢,当我痴迷于他那古老的音韵,
    听见,穿过泪眼渐近的魅幻之歌,
    欢快,悲哀,忧伤的岁月……
    那些,我自己的生命,因翻卷而交替。
    阴影掠过,立刻惊动了我,
    那哭泣,多么神秘莫测的状态,
    来到身后,揪紧我的发丝,
    一个声音克制低语,尽管我不住挣扎……
    “猜,谁逮住了你?”——“死!”我说。
    可是,银铃般的回音……“是爱!不是死。”
    爱情傲视一切,产生了真正的奇迹,瘫痪在床14年的伊丽莎白居然自己站了起来,并且身体逐渐康复。
    然而,不只是伊丽莎白起初不敢相信这份爱,伊丽莎白的父亲更是心怀疑虑,他竭力阻拦,对女儿大吼大叫,暴跳如雷。伊丽莎白悄悄离家出走,和心上人秘密结婚,随后以43岁高龄为勃朗宁生了一个孩子。这对冲破世俗观念倾心相爱的伴侣一起幸福地度过了十五年的甜蜜岁月。
    一天晚上,时年55岁的伊丽莎白和勃朗宁说说笑笑,慢慢觉得有些困倦。她靠在丈夫怀里静静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她面带微笑,因为这段传世的美好爱情而心满意足。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爱情重建人生的伟大力量。与此对等的是,如果爱情失意,也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古今中外,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而纳兰容若承受的恰恰是爱情受挫带来的毁灭性力量。初恋情人入宫,自此生别离,对刚成年的容若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康熙十二年(1673年),容若19岁。
    三月,容若忽然罹患寒疾,病情严重到连廷试都无法参加。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病和容若爱情遇挫有关。因与心爱的表妹分离,容若内心凄苦,郁郁寡欢,身体的抵抗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这次寒疾来势凶猛,严重到了容若无法参加廷试的地步。容若卧病在床,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其实容若并非体弱多病,应该是没有注意调养自己。一旦没有节制地陷入悲伤、过度饮酒,都是疾病之源。
    这次寒疾对容若的打击实在不容忽视。要知道,廷试三年才举行一次,一旦错过,就要三年以后才有机会。而且,能够参加廷试,是读书人过关斩将之后辛苦取得的资格,是一种荣耀。如果不是因为病得特别严重,容若绝对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容若的心如同在苦水里泡过一般。佛说:人生有八大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怎么容若一下子就占了人生一大半的苦?
    我们来看看在这一年,容若写自己生病的诗和词:
    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
    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
    谁知江上题名日,虚拟兰成射策时。
    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愁眉。
    漳滨强对新红杏,一夜东风感旧知。
    虞美人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因多情而多病,因突发疾病错过三年一度的廷试,容若的空虚痛苦可想而知。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病中的容若得到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一筐樱桃。在“不是人间富贵花”那一章中,我已经埋下了伏笔,让大家记住樱桃。
    想必不少人对樱桃不会陌生。这种在我国北方比较常见的水果形状精巧,色泽鲜艳,酸甜可口,古人常常喻之以美女的红唇,谓之“樱桃小口”。
    前些年在南方很少见到樱桃,南方人只是在图片上看到过樱桃的样子。近些年来,随着物流业逐渐完善与发达,不少物流公司直接将鲜果空运,不少国外的樱桃也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以至于在夏初,南方的大街小巷到处有人叫卖樱桃。既有人挑着担子四处游走,水果店里也能看到它红艳欲滴的身影。然而物以稀为贵,南方樱桃的价格是北方的三倍以上。
    在容若生活的时代,送樱桃有什么用意?尤其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是谁送的樱桃?
    我们先来读读容若答谢送樱桃的词:
    临江仙?谢饷樱桃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这首词用了许多典故。第一句“绿叶成阴春尽也”就暗含着一个故事:杜牧早年游历江南,曾遇到一位女孩,虽年龄还小,但杜牧惊为天人,于是毛遂自荐,与少女的母亲约定,让少女等自己十年再嫁。然人世间,世事茫茫难自料,十四年后杜牧官居湖州刺史,去寻访当年有约的少女,本以为会抱得美人归,但再度前去时,少女已经出嫁,而且有两个儿子了。杜牧惆怅不已,责怪少女的母亲,但是后者用十年之约相对,同样责备杜牧失信。杜牧默然怅然,写了一首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也就是说,“绿叶成阴春尽也”是从“绿叶成阴子满枝”化典而来的。
    此外,还用了“守宫砂”“红泪”的典故,用来形容樱桃的颜色。
    这首词大概说的是:
    绿叶成阴,春天已经过去了。你送来的樱桃如同守宫的朱砂痣,那猩红的颜色正好用来安慰我的一番深情。每次看到这娇艳的红色,就让我想起传说中女子红色的依依惜别的眼泪。
    我独自躺在病榻上,本来已是病体难支,更兼内心因为思念而无比饥渴。现在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勉强拈几颗樱桃品味。但愿窗外流莺婉转的啼鸣能够向你传达我的感念,愿你珍重自己。别光顾着疼惜花朵凋零,更要懂得爱惜自己。
    从这首词中可以品味到,小小樱桃,寄托了多少相思和深情。
    新科进士发榜的时候也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据说自唐朝起,在北方,新科进士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樱桃宴客的风俗,是为樱桃宴。直到明清,风俗犹存。
    这个时候送来樱桃,一来可以宽慰病中的容若,二来也可以当作一种勉励。
    有人猜这樱桃跟感情、皇宫有关,也有人认为这樱桃是容若的老师徐乾学送来的。
    我愿意大胆地猜想这樱桃是宫中的惠儿托人送给容若的,不然容若不会写:“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表哥病了,表妹托人送水果慰问,不管是秘密赠送,还是没有太多遮掩,但也并未有意张扬地遣人送来,都是人之常情。
    把《虞美人》和《临江仙?谢饷樱桃》前后两首词联系起来读,很容易做出这样的推测:容若起初希望不要让惠儿知道自己生病,“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然而玉人还是知道了,托人特意送来樱桃表示宽慰。容若心生感念,心潮起伏,特意作词一首以做纪念。
    当然,所有的推测都只是推测,也许是徐乾学送的,也许是惠儿送的,也许另有其人,真相只有一个,知道的人也极其有限。樱桃被称为补血佳果,对于虚弱中的容若,无疑是强心剂。
    事实上,送樱桃的究竟是谁,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病中的容若,有人安慰,有人心疼。有了这样的精神寄托和慰藉,容若的病渐渐地好了。有道是,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也算因祸得福,容若学会了珍惜。珍惜身体,珍惜时间,珍惜感情。
    容若的人生,开始了新的起步。
    二
    到五月,容若的身体终于好转。每逢三、六、九日,容若都会到徐乾学家里去听他讲书论史,天黑才回家。
    在徐乾学和明珠的支持下,容若开始着手校刻《通志堂经解》,亲笔撰写了《经解总序》初稿。
    容若不容自己有半点儿空闲,别人只道他勤奋,哪里知道,他不能闲。一闲下来,就会刻骨铭心地思念表妹,无比忧伤。
    与此同时,20岁的康熙正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七月,吴三桂、耿精忠等三藩代表疏请撤藩。
    这三藩是指清初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应吴三桂求援进入山海关后,鉴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以和中原地域的广大势力抗衡,所以扶植了三藩军队,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偏安小朝廷的先锋,即“以汉制汉”的策略。
    但全国统一后,三藩却已拥有过大的兵权、财权和地方政治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朝廷分庭抗礼,成为清王朝统治的隐患。吴三桂此时已有谋反之心,假意上疏请求撤藩,试探朝廷的反应。
    朝堂上,诸王大臣都说不可撤藩,否则得罪三藩势力,必将天下大乱。只有三个人力主撤藩,这三个人是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他们认为无论朝廷撤不撤藩,吴三桂都会谋反,不如干脆同意他的请求,先发制人。
    年轻的康熙皇帝权衡之后,采纳了明珠他们这少数派的意见,做出撤藩的决定,战争随后爆发。
    从这时候起,明珠成为康熙皇帝极为重视的臣子。
    父亲的敬业精神打动了容若。在校刻《通志堂经解》的同时,容若还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里面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历算、宗教、文字、音韵、乐器、书法、美术、医药、奇闻逸事、西方科学知识等,可谓包罗万象。
    眼见容若如此刻苦钻研学问,明珠欣慰之余,开始考虑容若的婚姻大事。父子间偶尔谈到这个话题,容若总是摇头,顾左右而言他。
    明珠思虑着,这孩子,男大当婚,难道他就不想给自己娶个好媳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