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章 共君此夜须沉醉
    有人说,如果一味沉溺在喜剧里,
    也许喜剧会成为悲剧;
    而如果从悲剧里走出来,
    悲剧又会变成喜剧。
    容若生命里,一段难得的喜上加喜的好日子,
    谁知道这些喜事都意味着什么?
    一
    容若迎来了生命中少有的春风得意的好日子,简直可以轻狂地说:“万事皆好,只欠烦恼。”
    这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容若22岁。
    这一年容若生命中发生了至少三件大喜事。
    第一喜,是金榜题名。
    三月,容若参加殿试,中了二甲第七名进士。在殿试中,一甲取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因而容若算是在殿试中考进了前十名。这是和汉族生员同题考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满族人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那一年,翁叔元、叶舒崇、高琯等同年及第;主试官为吴正治、李霨、宋德宜、田六善。
    据法式善《清秘述闻》,张任政在《纳兰性德年谱》中所记此次廷试的试官及试题如下:
    主试官:江夏吴正治当世、高阳李景霱霨、长洲宋右之德宜、阳城田兼山六善。
    试题:“君子义以”一节、“诚者天之”一节、“人有恒言”至“在身”。[2]
    这是出自三部书的三道题,第一题出自《论语》,整句是:“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诚之,君子哉!”
    第二题出自《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第三题出自《孟子》:“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这题目怎么居然不完整,只有四个字的提醒?因为在科举时代,考生们必须把四书倒背如流,只要提到两三个字,后面的内容必定张口就能成诵,自然也要知道是出自哪部书。
    容若的书法和流水行云、鞭辟入里的文笔都让考官赞不绝口。作为一个满族人,能把汉语学得如此出神入化,足见容若不仅有天分,确实还下了不少功夫。
    张榜那天,明珠府上车水马龙,前来道喜的人络绎不绝。而明珠人逢喜事精神爽,端的是合不拢嘴,心里乐开了花。
    容若倒是沉得住气,他一直微笑着跟父亲一起招呼客人,并没有过度狂喜。
    此次金榜题名在他自己的预料之中。三年前因病无法参试的遗憾,算是得到了补偿。
    不过,这件喜事的结果有些奇怪。按照常理,容若中了进士,明珠又深得康熙器重,他应该得到重用才是。可是,容若却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得到任何任职方面的消息。明珠婉转地向康熙提起过此事,然而康熙顾左右而言他,明珠是个聪明人,碰了软钉子,于是也只得闭口不提。
    关于这件事,康熙皇帝是怎么想的,还真是让人看不透。关于这一点,以后再详细分析。
    第二喜,是诗名鹊起。
    春夏之交,容若经诗友介绍,结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顾贞观。
    这顾贞观是个什么人呢?
    此人自称“第一飘零词客”,明崇祯十年(1637年)出生于无锡,比容若差不多年长十八岁。
    他的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礼仪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其兄弟姊妹都颇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在诗社成员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请大家记住“吴兆骞”这个名字,另外的章节里,我还要着重讲一个跟他有关的故事)。
    大约在顺治末年,顾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年)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一句广为人知。
    我们来看一首顾贞观的词:
    满庭芳?用蔡友古韵
    别院收灯,空楼倚笛,穿花漏点分明。飘来兰麝,蓦忽见云英。借与人间风月,瑶台路、特地逢迎。冰轮满,无端吹晕,直是妒娉婷。
    相携寻旧约、玉颜丝鬓,种种堪惊。只几番离合,断送多情。欲问飞琼伴侣,尘根在,枉费丁宁。游仙去,一行清泪,为子误三生。
    好个“游仙去,一行清泪,为子误三生”!确实是才子风范。
    康熙三年(1664年),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1671年),因受同僚排挤,郁郁不得志,最终落职归里。
    用一句话概括,顾贞观是个才华横溢却不被俗世所容的人才。古今有才之人,极易恃才傲物,此为大忌。近代曾国藩有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此言不虚,也就是说,凡人要戒懒,有才华之人要戒傲。
    而这顾贞观放浪形骸、恃才自傲,当然不为世人所容。
    然而容若却和顾贞观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忘年之交。
    他们是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文友聚会时认识的,那时容若22岁,顾贞观40岁,彼此一见,视为知己。
    在这次聚会里,容若为题顾贞观所绘《侧帽投壶图》写下一首《金缕曲》,一时间在京城众口传诵,众手传写。
    这首词是这样的:
    金缕曲?赠梁汾[3]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应该说容若的这首词流露了自己的真性情。他的诗词之所以大获称誉,还与当时的名士王士祯(号阮亭)有一定的关系。
    其时王士祯诗作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是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所有诗坛新人、文坛后辈到京城求名师指点作品,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如能得其一言片字褒奖,就会声名鹊起。那王士祯也确实是识才、爱才之人。
    王士祯本人的作品如何?让我们来看看他颇有影响力的一首词:
    浣溪沙?红桥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应该说这首词确实华丽工整,几乎挑不出毛病。但笔者个人认为全诗没有独特的、让人惊艳的、过目不忘的东西。真正的才华,是可以镇住人的。
    尽管如此,王士祯提携了不少文人及作品,还是值得肯定的。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蒲松龄当时是落拓不第的文人,他撰写的《聊斋志异》起初不为人知,当蒲松龄经人介绍辗转找到王士祯时,王士祯大为赞赏,他仔细读过,同时在书上做了点评,所谓“加评骘而还之”,还赠诗蒲松龄:“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随后,为了让《聊斋志异》出版,王士祯在该书上大书“王阮亭鉴定”,使得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刊刻此书,《聊斋志异》才得以名扬天下。
    这让我想起前一阵流行过的一个段子,说人生要经历五大发展阶段: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再次,说你行的人要行;然后,你说谁行谁就行;最后,谁敢说你不行。
    看来一些人生规律,古往今来,大抵相同。
    话说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王士祯称赏容若和马云翎两位新人,使得这两人声名鹊起,“文士争相延接”。然而后来王士祯与明珠有了矛盾,于是容若的诗词再也不见王士祯提起,甚至王士祯收集整理当时文人的文集里,也不见容若的作品。只不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发光,如今纳兰词的影响,已然远远在王士祯之上。这是当时的人无法预料的。
    虽然容若与王士祯交情极浅,和顾贞观却缘深情重,成为终生好友。
    像容若和顾贞观这样,一经相识,便肝胆相照,成为至交,实在是少数。顾贞观对容若的生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无论诗词,还是情感。这是后话。
    在顾贞观的影响下,容若在这一年开始把自己的部分词作集印为《侧帽词》。
    “侧帽”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二
    侧帽的典故和一位名叫独孤信的美男子有关。
    独孤信生于502年,卒于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美男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众人模仿的对象。
    某天,独孤信出城打猎,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他要赶在宵禁之前回到城中,便快马加鞭。就这样,一骑红尘,风声阵阵,他连头上的帽子被风吹歪了也不自知,估计知道了也来不及扶正。不明就里的人看到独孤信歪戴帽子的形象,觉得他看起来非常潇洒,为之倾倒。第二天,满街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的男人。
    顾贞观和容若用“侧帽”这个典故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后来,容若的《侧帽词》还流传到了朝鲜一带。据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吴兆骞在宁古塔,行笥有《菊庄词》《侧帽词》《弹指词》三册,会朝鲜使臣至,以金购去,三人之词遂流誉外邦。
    在经常聚会的这帮诗友中,有个人非常值得一提,他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比纳兰容若小三岁,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家道殷实,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乳母,康熙为皇子时,曹寅也曾入宫担任康熙的侍读。
    曹寅工诗词,广交名士,养戏班,造园林,刻精本书籍,容若和曹寅过从甚密。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名人雅士,比如姜宸英、严绳孙(字荪友)等人。
    就在京城的诗人们饮酒作词的时候,南方三藩之乱战火正炽。有一次严绳孙回南方,容若撰写诗词以赠之。
    容若对朋友的一片痴情以及希望立功疆场、上阵杀敌的愿望在这些诗词中表露无遗。
    送荪友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对于同性诗友,容若居然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可见这纳兰公子确是情种、情痴。
    八九月间,容若迎来了这一年的第三喜,即爱妻有孕。
    卢氏确定自己果然怀孕的时候,真是喜不自胜,她把双手交叠着轻轻放在腹部,喜盈盈地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夫君。容若闻言,自然也是心花怒放。爱妻终于如愿以偿,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一桩好事。
    只不过,浮生如梦,祸福相倚,焉知会有怎样的祸患,包裹在这件大喜事的内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