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2章 第167 党争1
    负天下之誉,却没有被任命为相,让宋神宗听到之后,还会以为这是郑侠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呢?这也就难怪,宋神宗把他诏回京城以后,却一直把他闲置起来。
    其实,郑侠猜测得并没有错,这首童谣正是蔡道临走之前布置下来让人散播出去的。目的就是要搞臭郑侠这个人。
    这也是郑侠一进京城,就派人盯着蔡道和狄安的根本原因。至于往蔡确府中派遣密探的事情,其实,这是他想要探查变法派行动而使用的一种手段罢了。
    对于狄安突然回京这件事,郑侠也只好作罢。他现在势单力弱,根本就没有办法探查这么隐秘的事情。反正到了明天,大家都会知道这个消息,到时候,看这二人如何解释。
    狄安自己一个人倒是在客栈之中美美地睡了一个好觉。可是,他没有想到,居然有人在夜里大胆地敢摸进他的房间。好在那封信已经交给了蔡确,不虞让其他人提前知道蔡道的打算,不然的话,非得坏了大事不可。
    狄安的二叔狄咏和皇城司的总管石得一,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狄安一个人回京的消息。狄咏虽然知道这个大侄子带回来了两匹宝马良驹,可狄家人向来知道分寸。蔡道没有跟着一起回京,狄安就不算完成宋神宗交与的任务,他也就不能回府。说明他这个大侄子真得是长大了,也成熟了。
    而石得一也在得到完整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将之禀报给了正在勤政殿里批阅奏章的宋神宗。
    “陛下,狄安突然回京了。他第一时间去了蔡确的府邸,并且入府商议了大约一个时辰,这才除了蔡府。”石得一小心地禀报着,他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给出自己的意见,只是将这件事情本来的面貌如实的做了汇报。
    宋神宗放下手中的奏折,皱了皱眉头,抬起头看了一眼石得一,问道:“狄安怎么就突然回京了,蔡道没有跟着回来。在蔡府,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出了蔡府之后,他又去了哪里?”
    文武大臣之间有联系,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虽然狄安和蔡确两个人身份并不对等。但别忘了,狄安的叔叔狄咏如今可是禁军中的一位高级将领,手下掌管的禁军不少啊!这如何不让宋神宗心中产生警惕呢?
    “官家,不知为何?自郑侠入京之后,几乎所有的变法派大臣都对自己家中防备甚严,所以,这次奴婢没有随便动用。狄安是一个人进京的,出了蔡府之后,就一直呆在附近的客栈,并没有和家里人联系。”石得一脸上的表情纠结,的确,为了一个小小的武官,而动用埋在大臣身边的密探,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啊!
    对于这一点,宋神宗也想到了,思索了片刻,这才吩咐道:“嗯!这样,你派人盯着狄咏和狄安这叔侄二人就行了,蔡确那里还是先放一放吧。”
    “诺!”其实,宋神宗最后吩咐的事情,石得一答应一声,走出勤政殿,在殿门外转了一个来回,装作是吩咐手下。其实,他早就这么安排好了。
    狄咏和狄安就算再如何的宋神宗宠信,官做得再大,那也武官,比他这个内官还不了多少。所以,石得一才敢这么有恃无恐地早早就派人去监视他们叔侄二人。
    可是,对于蔡确这个副相,如果没有宋神宗的吩咐,就是再给石得一安上十七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贸贸然派出密探公然去监视。
    如果事情办得好的话,对于宋神宗老说,那也只是份内的事情;可是,如果让蔡确发现了的话,得罪的可就是整个文官集团了。真要到了那个地步的话,宋神宗还真不一定会保他。
    再说狄咏,他也得到了自己侄子一个人进京,并且刚一到内城,就进了蔡确的府邸消息,这件事让他大吃了一惊。他知道这个侄子办事一向稳重,怎么这回这么冒失,皇差还没有办完,就跑到当朝副相家里。
    如今,郑侠进京,蔡卞却被突然调任到了延安府,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狄安这么贸贸然参与进去,这不是给狄家招祸吗?更何况,在大宋朝,文武殊途,武官和内官一样没有人权,难道狄安忘了他祖父狄青是怎么死得吗?
    可是,狄咏却不敢派任何人去和狄安接触,如今狄安就算进了汴梁城,也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被人发现自己和侄子联系,无端端把把柄送到别人的手中。狄咏可没有这么傻,一个人的性命重要,还是一个家族所有人的性命重要,他还是分得清的。
    这一夜,因为狄安的突然回京,让无数人惶惶不可终夜,也让无数人兴奋不已。保守派中有不少人得到郑侠传送回来的信息,都早早写好了奏折,准备在明日的早朝上,围攻狄咏和蔡确这两个文武高官,至于狄安这么个小虾米,狄家要是垮了,他还能继续活着吗?
    这一夜,狄安是睡了个好觉。
    可是,昨天一晚上,上朝官中就有多人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
    有很多的大官却一个个顶着一双熊猫眼,不断用手捂住嘴,拼命地打着哈欠。像极了后世那些da烟鬼们欲求不满的样子。即便身为武官,人样子狄咏也像个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地骑着马随大流进了宫。
    今天,本是他当值。可是,他一到宫门就接到内官的通知,今天他暂时在宫门里休息,当值的任务交由其他的禁军统领担任。这一点,狄咏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他身上连一件武器都没有带,就这么乖乖地跟着前来传旨的内官一起进了宫。
    蔡确一大早就早早来了,他派人去通知自己的几个手下,就在宫门外,把蔡道的计划同他们一说。蔡确这个人权欲非常重,所以,他的手下有能力并不是很多,都是一些能力不足却异常忠心的官员。和他的手下交换了意见,不出意料,大部人都同意这个计划。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蔡道的这个计划,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会儿在早朝上肯定会遭到大部分大臣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这个疯狂的计划,仅次于拗相公王安石的那个‘青苗法’。‘青苗法’的失败近在眼前,前车之鉴,不可不吸取教训啊!
    其实,在蔡确系手下大部分的官员看来,真要这么做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过,以蔡确的性格,他又怎么会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呢?
    到时候,即便在大殿上所有人都站出来反对蔡道的这个计划,蔡确也要极力劝说宋神宗,将这件事情办成。而且,他想了一夜,蔡道的这个计划,还是和恩师王安石的‘青苗法’有很大不同。
    计划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一、范围不同。
    ‘青苗法’,是王安石强行在大宋国全国实施的新法。
    这项新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后世之人众说纷纭,在蔡道看来,主要就是因为王安石操之过急,强行想要在全国推行,可地方上的官员大多并不配合,甚至有得远观是反其道而行之,趁机大肆敛财。所以,这条新法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而蔡道的计划则不同,它实施的时候,只需照管京畿属县和运河沿岸各州府县所属区域,由蔡确自己派出手下得力的干将,到这些地方进行严密地监督,而不用指望那些和地方豪绅相勾结的知州或者知县了,这样就能够大幅度的减轻谷贱给农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时效不同。
    虽然都是跟农业有关的新法,两者实施点不同。
    ‘青苗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却被逼着向官府进行官府。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这在后世都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近一千年前的大宋了。官府里真正操办新法的就是那些奸猾似鬼的小吏们,可想而知他们的态度,比起乡间的大地主要恶劣百倍。
    所以,大部分的普通农民还是宁肯去向乡下的地主借高利贷,也不愿意去借官府的‘青苗款’。更何况,青苗法本身就已经被下面的主官完全歪曲了其初始的意义。
    而蔡道的计划,是有着中原地带普遍大规模丰收的背景,百姓们手里面都有粮食,其中的大部分人心中自然不会慌张,价格掉得这么快,并不会急着卖掉自己手中的粮食。
    只要派下去的官员手中有足够的现钱,就能从这些百姓手中收获到大量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