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5章 自由港
    他们现在专心的在搞改新,连天皇的称号也去除了,甚至也承认了对任那的放弃,换来的是大唐对倭国的贸易,以及对北方虾夷征讨的默许。
    百济相对来说就要头铁一些。
    百济和高句丽本就都是扶余种,是当年扶余人南下建立的国家,所以在面对唐军的时候,选择了签订攻守同盟。
    但大唐都不需要亲自出手,切断与百济的贸易,然后让新罗三国围攻百济,就已经让百济自顾不暇了。
    此时大唐若出兵高句丽,百济根本就没法支援。
    况且,大唐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李绩被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后,镇北大都督苏定方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以薛仁贵、刘伯英、牛见虎等为副将,征讨百济。
    授新罗王金德曼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军协助,伽倻和耽罗两国王为副总管,各率本国军协助。
    大唐这次东征,已经不仅是要打龟缩半岛一隅的高句丽了,是要连百济一起打。
    这架势,百济泥菩萨过江,自保都难了。
    “同时对两国作战,会不会过于自大?”秦用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般用兵,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
    “百济和高句丽南北相连,南北不过长余里长而已,所谓两线作战,其实也没那么夸张。这本质上来说,依然是水陆并进。而且我早说过,百济相比于高句丽,实力更弱,且从未与中原军队交过手,所以这是个薄弱突破点。朝廷水师不直接攻平壤,而是先在百济登陆,可出其不意,更可迅速突防。只要我们能够在百济建立一个稳固的登陆场,那么到时还可以利用新罗、伽倻、耽罗三国的粮草物资等,到时水师用船把我唐军精锐源源不断运过去,那时这仗可就不是水师并进,而是南北步骑夹击了。”
    唐军虽然有制海船,但唐军更擅长的还是陆上作战。
    只要能在百济立足,那到时十万唐军登陆百济,由南扫北,谁能挡的住?
    “三郎会参战吗?”
    秦琅摇头,“这仗其实没打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并不会太难,也不会打太久,半年结束,再花个一两年扫尾而已。朝廷已经选了李绩和苏烈这两位大将,胜券在握了,我就懒得费这个心思了,更何况,朝廷也没有用我之意。”
    这一战,就是特意给李绩镀金添威望的,同样的也是给苏定方一个镀金机会,两人都比较年轻,一个是太子詹事,一个是太子左卫率,都是皇帝给承乾留下的大将,这次灭国机会,当然是给他们的。
    相比起征辽,秦琅更关心倭国。
    倭国如今正式改用日本做为国号,全面改新,秦俊此次前往倭国,也是秦琅的安排,长子虽是庶出,但秦琅也希望儿子能够得到更多的历练。
    秦俊前往倭国,是负有重要任务的。
    “算算时间,应当也快回来了吧?”
    “大郎如今越发长大了,不仅长的极像你,这性格也十分英果。从倭国那边发回的消息来看,大郎这次是不负使命。”
    “其实我们这次跟倭国提出的条件,于他们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这是双赢的合作,他们没理由拒绝的。”
    秦琅派儿子秦俊前往倭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筑紫太宰府建立一个租界区,这个租界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在倭的唐商获得一些治外法权之类的东西,而是秦琅有更大的计划。
    第一步租下太宰府旁边的这几万亩地,建立一个租界。第二步,与倭国达成自由港的协议,这个自由港的设立,主要还是为了应对如今倭国高昂的关税。
    诸如茶叶酒等许多唐货入倭,倭国都征收重税,如茶叶,加征百分之二百的重税,其它如丝绸瓷器玻璃香料等无不如此,倭人做为大唐的学生,还是十分好学且勤快的。
    他们通过太宰府负责对外贸易,拥有大唐市舶司一样的权力,对进出口的货物进行管理和征税。
    学大唐对他们想要的货物,搞抽解实物抵税以及博买。
    博买有时甚至达到三分之一。
    这对于唐商们来说,其实是很不利的,而秦家如今的对倭贸易体量很大,当然也是大受影响,损失不小。
    再一个就是秦家也准备在倭国扩大贸易,甚至直接在倭国搞一些加工制造,如果在倭国管理下开坊建厂,不仅受到的约束管辖更复杂,而且税务这块也十分不利。
    所以秦琅希望租一大块地,建一个租界,然后租界内实行领事裁判权,由唐人自治,不受倭国管束,甚至要与倭国达成协议,让租界成为自由港。
    自由港便是租界将不受倭国太宰府的管理,在租界内,相当于是在吕宋,商货可以自由的在这里加工、分装、改装,装卸存储,以及再出口等,都不受倭国海关管制,免征关税,以及工商税等。
    只有当货物出租界,进入倭国太宰府管辖区时,才算入关,需要报税缴税。
    表面看,秦琅的这些要求很无理,倭国不可能答应。但秦琅也是有备而来,他给秦俊不少筹码。
    其中就包括若是租界自由港设立,秦家将会在更名为唐津的这个租界特区里,设立包括金银加工、铜器生产、钱币铸造,以及钱庄、票号,还有丝织厂、纺织厂等等诸多产业。
    这些产业建立起来后,虽然不会向倭国交税,但必然需要向倭国采买原料,以及雇佣工人等,而且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必须优先供给倭国。
    商货虽然加工等过程中不交税,但入倭国关,还是要交税的,何况,秦琅还抛出了一个诱饵,就是这些产业不仅会雇佣倭人做工,也会适当的出让一些股份给倭国,甚至会适当的转让一些技术给他们。
    这些对于倭国来说,必然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自由港计划若达成,秦琅还有第三步,就是与倭国达成关税协定,吕宋将获得倭国关税最惠国地位,以后秦家通过租界自由港与倭国进出口,那么关税都将按协定的来,他计划是基础关税百分之五,对部份货物适当增减。
    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如今倭国杀鸡取卵式的重关税,重关税虽然说最后转嫁到了倭国消费者身上,但长远来看,也是对秦家这样的商家不利的,因为税高了,最后商品价格高了,购买者的成本增加,必然会导致量的下降。
    一般绿茶出口价二十贯钱一担,结果贩运倭国,他们却要加征五十贯钱的茶税,这茶到了倭国茶商手里,就变成了七十贯钱一担,虽说茶叶的消费者,也是以中产及以上人群为主的,但这样重税,还是会打击茶叶的市场。
    所以秦琅希望,通过租界、自由港、关税协定,来打破这种乱来的局面。
    这次秦俊主要是以吕宋府代表的身份过去谈的,一旦谈成,也只限于吕宋,并不代表整个大唐,毕竟一来秦家也没这个资格代表大唐,二来整个唐商唐货牵涉很广,倭国未必一下子愿意放开。
    若倭国肯通过租界、自由港和关税协定,吕宋这边也会相应的给倭国一些好处的,比如吕宋的新旧金山港也将设立自由港区,划出一片地方来做自由贸易,同样给予倭国相应的待遇,以及协定的关税等。
    “倭国早就垂涎我们的产业技术了,三郎你这是不是太大方了些?既给股份又给技术的?”
    秦琅笑了。
    所谓给股份,那也只是适当的给些好处,分一点没有决策权只有分红权的干股给倭国,并不会影响到什么,况且秦琅到时在唐津自由港建立的产业,都会单独分离出来。
    而所谓转让技术,肯定也只是转让一些低级的技术,高精技术,自然不会轻易的分享转让。
    “我看中的是倭国的资源和其巨大的市场,如今的倭国你也看到了,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其白银和紫铜的储量相当惊人,价格还比较低。再一个,倭国手工商品的制造生产技术落后,不论是纺织还是冶炼等都很落后,所以我们的商货在这边有着绝对的优势。”
    秦家的货物,许多都是倭国没有的,有些则是成本更低,所以秦家在倭国直接搞块地,在这里用倭国的材料,用倭国的人力,加工制造,然后转手再卖给倭国,另一部份再海运卖给新罗等诸国,甚至回流到吕宋、大唐。
    这样能使的秦家的货物成本进一步压缩。
    成本始终是商货最重要的竞争力,更低的价格,往往就能抢占更多的市场,而有了市场份额,当然也就会有利润。
    这一套逻辑很简单。
    吕宋和倭国相距数千里,海运的话倒也就几天距离,但如果直接在倭国设立自由港,建手工商品加工区,成本确实还是能压缩许多,也能夺取更多的市场。
    更何况,关税协定达成后,秦家商货还能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成本进一步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