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兵马大元帅尚未赴任,中路军杨俊麾下就渡江攻克了江州,取得了伐陈大战的第一场胜利,对此,杨广心中是颇为羡慕的。
他也想尽早南下赴任,无奈需向别人交割的公务太多,只能一样样交割完毕后方好轻装上阵,奔赴前敌。
第一样需交卸的就是禁宫宿卫的责任。虽然“雁巢”成员被处斩了多达五千多人,但因萧如水、张仲坚这样武功高强的杀手还不知去向,为谨慎起见,在太子杨勇未经诏准恢复接掌禁宫宿卫的情况下,杨广依然坚持着每晚带人在宫中各处巡视,以防那只恶鬼再来宫中作乱。
此次父皇杨坚既命广平王杨雄接任雍州牧一职,杨广随即报请杨坚诏准,将在宫中值宿的差使也移交给了他。
郭衍听说杨广被册任为伐陈兵马大元帅,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要随杨广上战场立功。杨广心中也想带这么一位耳聪目明,身负异能的禁军将领随自己出征,可考虑到他在宫中值宿已有一年的时间,对宫中情形十分熟悉,便劝他留在宫中协助杨雄继续值宿了。
这第二项需交卸的公务即是继续清查“雁巢”及关自在一案了。
早在心意师太向朝廷倒戈,揭露出高连升就是关自在之后不久,朝廷就向高句丽派出使节,前去向高汤说明其王叔高连升是南陈细作大首领关自在,真名唤做青莲假冒的,要求高汤缉拿关自在,并将他交与隋朝处置。
在使节从长安北上的前一天,晋王府的门房兼更夫焦二不知从什么地方听说了曾一度每天找他喝酒的那位酒友高连升就是“雁巢”的大首领关自在,主动找到杨广,强烈要求随使节一道赶赴高句丽,亲手将关自在捉拿回长安,向杨广赔罪。
杨广似乎不记得焦二那段时间常和高连升喝酒聊天,曾向他泄露过什么了不得的秘密,给朝廷带来过实际的损害,但见焦二要求亲自捉拿关自在回长安的态度如此坚决,又念及他腿脚虽不甚利索,但身上的功夫并未撂下,或许真的可以发挥些作用,便在经得父皇杨坚允准后,放焦二随使节去了高句丽。
如今使节一行尚未返回长安,高汤愿不愿交还高连升给隋朝也不得而知,杨广身为主持清查“雁巢”一案的亲王、大臣,总不能撒手不管,一走了之吧。
如按杨广心中的意思,父皇既无意废黜太子,倒不如将这件差使仍交还由大哥杨勇来主持,可杨广在杨坚面前刚刚表露出这层意思,就招来了杨坚的反对。
“你身为此次伐陈的元帅,自应主持全局,凡是与伐陈有关的一应事务,统由你来主持,不必再委他人。”
杨坚提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且焦二随使节出使高句丽走了也有三四个月时间,按路程估算也快返回长安了。杨广怀着想得到关自在这个元凶是否落网的确切消息后再南下赴任的心思,才在领受大元帅册任后并没急于离开长安。
第三项需交卸的公务则是关内诸州府的地方政务。
特别是从关东迁徒数万户新民到泾原二州开辟牧场,牧放战马以来的短短数月时间里,关东新民与泾原当地的居民之间大小冲突不断,以至于杨广在查破“雁巢”一案后,曾派段达带领晋王骠骑营亲赴泾原,与首倡在泾原二州开辟牧场的都事参军王世充一道,做了大量安抚的工作,才勉强维持了泾原二州的平静。
此次也需向堂兄杨雄交待清楚泾原二州新民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杨广才能安心地南下统军伐陈。
同时,张衡此次作为晋王府长史的身份被皇帝免去了维持京城治安的雍州别驾一职,手头也有大量的公务需向继任者杨约交割,因此,在得到史祥率军大破南陈水军,一举攻克江州,取得伐陈的第一场大捷的消息后,杨广被杨坚催促着,与张衡约定在二十日内交卸完所有公务,赶在十月末动身前往寿春与大军会合。
这一天已近月末,杨广一早在兰芷宫辞别了王妃萧厄,出宫前往晋王府。今天他约了高颖和张衡这两位长史在晋王府商议如何分赴前敌,统军伐陈的相关事宜。
待他走进王府正殿,却见高颖和张衡二人已先于他赶到了。
“独孤公,前几日咱们会议,你主张将大元帅府安扎于广陵,而不是淮南行台尚书省所在的寿春,这几天我想了想,广陵距南陈帝都建康更近,的确更便于直接对建康发动进攻,一举渡江拿下建康后再行分兵占领南陈全境。所以,我打算请你先行赶赴广陵,筹建大元帅府,而我与建平等人仍按原定计划先赴寿春,使南陈误以为我军仍将大元帅府安扎于寿春,放松对建康的防范,尔后再秘密前往广陵,与独孤公会合,商议具体进攻事宜,如何?”
因高颖身份尊祟,杨广不便对他直接下令,遂进得殿来,一边笑嘻嘻地请高颖在自己身旁落座,一边用商量的口吻同他说道。
“大元帅英明,颖自当依大元帅将令行事,无有不从。”高颖才和太子杨勇结为儿女亲家,自己又被册任为伐陈大元帅府长史,本能地预感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到日后两位皇子争权夺位的漩涡之中,在杨广面前不敢托大,站着拱手答道。
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相让道:“独孤公请坐,不必拘礼。”又转向张衡问道:“建平,高句丽那边还没消息吗?估算着日子,他们也该回来了。”
张衡虽为晋王府长史,但自知他这个长史无法与高颖相比,遂也不敢坐着答话,挺身站起,拱手答道:“下官知王爷心中牵挂着这件事,昨日已命虞孝仁带人出京打探消息去了,如不出意外,一两天之间就会有他们的消息的。”
高颖见杨广沉吟不语,遂劝他道:“皇上既委王爷继续主持清查南陈细作一案,依某之见,倒不如派人出关迎上出使高句丽之使节,命他在东都候着王爷,待王爷离京赴任路过东都时即与他在那里相见,岂不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