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演习(十)
    我向队员们详细叙述每个细节,比如进攻方案、撤退路线、单人阵地、阻击目标等等……
    把现有的信息转化成方案,把现有情报融入战术,把队员们的最低表现设为预定值,这就是特种指战员的基本原则。
    战场哪能没有意外?而特种部队在制定行动方案时,就是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考虑进去,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
    “行动要求只有一个,发扬咱们猛虎突击队的风格,以最快的速度进攻、以最快的完成任务、以最快的速度撤离!”
    “你们必须打起精神!演习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我同样不希望你们谁挂在这,演习才刚开始,要是挂在这了,多孤独?”
    演习中“牺牲”的人员,只能原地待命,还能等己方来“收尸”,或是待演习中心接走,集中安置。
    “任务必须完成,所有人都必须活着,明白吗?”
    “是!”众人低喝道。
    “各就各位,准备战斗!”
    命令下达,狙击组立刻去往狙击阵地。
    正常情况下,我得和段弘毅、宋豪组成指挥组,担任指挥职责,同时和支援组一样,掩护进攻和撤退。
    不过,这次是闪电战,而且每个细节都已经交代下去了,组成指挥组的意义不大。
    闪电战的精锐在于火力、快捷。
    所以每个人的火力都非常重要,宋豪顶替了邓文强的主狙击手,没法分身指挥,支援组缺少火力,突击组冲进矿洞后情况不明,我和段弘毅得分开。
    我是突击手出身,自然要带突击组嘛。
    段弘毅表示强烈反对,哪有分队长带头冲锋的?让我带支援组阻击,他带突击组进去。
    但反对也没用,咱现在是一把手。
    支援组和我们一起贴近矿洞,但在距离几十米的时候,就都躲起来了,各自去往事先选好的阵地。
    我和几名突击队员继续往前贴近,但其实都趴在地上,像是一条条毒蛇,吐着信子像猎物靠近。
    矿洞周围有四组暗哨,西侧的这组织暗哨是我们最先要干掉的,也就是我们面前的这组。
    而且,我们要无声做掉,因为一旦开枪,就会惊动其他三组暗哨,他们会瞬间反应过来,矿洞口的位置本来就易守难攻,而且还做了简单的防御工事。
    一旦僵持,吃亏的肯定是我们。
    我们需要无声控制这组哨兵,然后支援组才能顺着其他哨兵的盲区冲上来,大家齐火解决掉其他三组哨兵,然后我们突击组进矿洞,支援组占阵地。
    我爬到石头后面,翻身冲旁边的刘子扬做手语,示意他和我一起动手。
    刘子扬点点头,这小子看起来有些紧张。
    我微微一笑,示意他放松下来,然后将步枪背到最后,伸出手倒数。
    数到1的时候,我和刘子扬同时起身,飞身扑向五米外的两名哨兵。
    我和刘子扬的动作完全一致,从背后突袭,捂住的嘴巴,扑倒在地,同时匕首抵在脖颈。
    握住嘴巴的手必须用尽全力,还得用腿把对方缠住,防止对方挣扎,毕竟这匕首没什么威胁性,毕竟这是演习,对方也知道我们不敢怎么样。
    这就是演习和实战的区别。要是实战,让他挣扎都不敢。
    在我和刘子扬扑倒这组明哨的一瞬间,后面的李志强和杨晨也动了,快速掠过我们,向着矿洞口奔袭而去。
    李志强和杨晨作为第二梯队,要求的就是快。
    这几组哨兵是专业的,他们四组每隔一分钟就换下位置。
    这种措施,是警卫连紧急警卫的措施,换位置可以活动手脚,并且人如果盯一个方向久了,就会疲劳懈怠,这是生理因素。
    刚才我们就是掐准了时间,才趁机缓慢爬过来的,所以很快就到他们换位置的时间了。
    所以李志强和杨晨深知,或许几秒钟后,他们就换位置了,他们如果动作不快点,就会被敌人发现。
    东北冬天的丛林杂草一片,他们的动静立刻引起的警觉。
    但好在作为一个突击组,他们的动作足够快,当矿洞口的哨兵组跑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到达洞口,立刻开枪解决掉洞口的哨兵组。
    “咚咚!”
    我和刘子扬没有动,开枪的狙击组的宋豪和余沛东。
    同步射击,这两个家伙有点默契。
    届时,三个哨兵组立刻被干掉。段弘毅带着支援组立刻飞奔而来。
    我和刘子扬对视一眼,拔掉了身上哨兵的终端销,他们头盔上立刻冒烟。
    我飞身向刘子扬那边跑去,刘子扬掏出一颗手雷,向矿洞口上方扔去,东侧的哨兵组正往这边跑来,被手雷炸个正着,其中一个人的终端被厨房,另一个冒白烟,视为伤员。
    刘子扬扔完就冲了过去,但看到对方冒白烟了,代表重伤,所以也就不再开枪了。
    这名哨兵也识趣,举起双手躺在地上。
    他要是敢开枪,回去就等着被处分吧。
    在矿洞的位置,山顶上的暗哨是能看到的,所以刘子扬根本不敢耽搁,直接跳了下去。
    近四米的高度,刘子扬落地后就滚了一圈,乱石硌得他咬牙切齿。
    “没事吧?”
    “没事!”
    这时,忽然洞里有声响,微弱的灯光下,油罐车两侧好几个影子闪烁着。
    我和李志强二话不说,对着油罐车两侧开火。
    大概是油罐车的司机和加油人员,这么大的动静,他们自然能反应过来了。
    猛虎突击队所有人,枪械都没有安装消音器。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要了解消音器这个战术配件,我的理解是,双刃剑。
    首先,消音器的功能性就不用说了,能够达到隐蔽射击的效用,但演习情况下,淘汰人员头顶会冒烟,谈何隐蔽?
    其次,演习的空包弹是有弹头的,碰到身体就会爆炸,只不过火药比较少,不会有伤害,但敌人会立刻判断杀手的位置。
    最后,消音器不适合连射。
    最后一点详细解释。
    众所周知,所谓枪声,就是子弹后端爆炸助力,将子弹喷出的过程,所形成的噪音,消音器就是改变导气模式,将枪声降到最低。
    那么持续射击,消音器受得了吗?
    就算受得了,也会导致子弹偏差巨大。
    (再举例,吃鸡游戏应该都玩过,安装消音器的步枪有多不稳?点射还好,把一个弹夹都突突掉试试。)
    特种部队要求绝对精准,火力不够没关系,打不准事才大。所以如果不是任务需要,我们是不会使用消音器的。
    哪怕是刚才宋豪和余沛东的这两抢,也没有安装消音器,因为只要他们能精准射击,我们就能拿下洞口。
    拿下了洞口,也就不怕敌人发现了。
    相反,如果他们打不中,我和宋豪就危险了,一旦出事,洞口还怎么拿下?
    这次演习我们都知道,会有很多硬仗要打。
    消音器这东西,突击手和狙击手都有携带,但用不用,是要根据情况而定的。
    就拿现在来说,我和李志强没有安装消音器,所以连射精准度非常高,只见矿洞内红烟弥漫,有些阻碍我的视野。
    “两个人,躲在第二辆车的后面了!”李志强倒是看清楚了,冲我喊道。
    “他娘的!手雷!”
    我怒骂了一句,杨晨和我同时摘下战术背心上的手雷,直接扔了过去。
    我们本来就是炸油库的,还怕炸掉油罐车?
    而且在实战状态下,手雷也的确炸不了油罐车,毕竟是铁皮,哪是那么容易的?
    事实证明,演习指挥中心的设定很是周全,手雷爆炸后并没有导致油罐车的爆炸,车头的终端并没有触发冒烟。
    但躲在车后的两个人,头顶倒是冒烟了。
    这时,段弘毅的支援组也到了,但夜视仪下也可以看到,山下的村庄里的警卫,也都冲了过来。
    才刚刚开始,很快那些在农房里休息的人,
    不过,段弘毅带着支援组到了。
    我高声命令道:“突击组进矿洞!支援组占据阵地,快!快!”
    尽管洞口的阵地得天独厚,但支援组也不能顶太久的。
    机枪手带的弹药的确多,射击精度也高,完全能压制住山下村庄的几个关键岔口,但弹药总有耗尽的时候。
    我们在敌后活动,弹药是没办法补给的,尤其是机枪手的弹药,和我们步枪弹药是不一样的。
    作为分队长,我必须考虑支援组的消耗问题。
    很多人认为特战突击队的顶梁柱是突击组,其实错了,是支援组。
    没有支援组的掩护,再好的突击组也得歇菜。
    所以,这次摧毁秘密油库,我用的是闪电战术,加快突击组的速度,让支援组的损耗降到最低。
    说到底,支援组是为突击组拖延时间。
    我为什么要带突击组,不是为身先士卒,让队员们佩服我,而是严格控制时间。
    “快快快!”
    李志强率先冲进矿洞里,但这里面似乎没有“存活”的敌人了。
    杨晨把背囊背在前面,但没有拿出炸弹放在油罐车上,因为他要从里面放,如果从外面放,万一里面有敌人,出点意外话,我们就都全都被炸死了。
    但我们没想到是,这矿洞深的可怕,别说停十辆油罐车了,就算再多的车进来,也能停的下。
    “有人!”
    刘子扬高喊一声,我和杨晨同时朝着洞里面射击。
    “控制!”
    “刘子扬,和我一起控制!杨晨,放炸弹!”
    “是!”
    我们小看了洞里的情况,这里面的留守人员比我想象的多,怪不得洞口有鼓风机,是为了保证矿洞里的空气流通。
    a组爆破手张云鹏跟着孙小武混去了,所以我们只剩下b组的爆破手。
    不过,子弹打不掉油罐车,而且他们也不敢打油罐车。
    我和刘子扬以油罐车为掩体,对着洞里持续压制。
    杨晨的动作非常快,他背囊里的炸弹早就设定好了,全都是遥控炸弹。数量有限,他只有五颗,所以只能隔一辆放一颗炸弹。
    这是油罐车,爆炸会起到连锁反应的。而且我们用的炸弹,是ied,虽是自制炸弹,但都加入了tnt,药量很小,但信号会被感应到的。
    虽不会产生真是的爆炸效应,但演习指挥部会有判断的。
    炸药都贴着胶贴,可以直接贴在油罐车上,遥控引爆。
    只有五颗炸弹,能用多长时间?
    杨晨从后往前贴,我和刘子扬快步洞口撤退。
    “刘子扬,来点辣的!”
    “太过分了吧?”
    “演习就是实战!搞!”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