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九章 二策
    凉戎与斐国是否结盟,赣南道隔三差五民变,关于这两件事,无论是朝堂上还是民间,都是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
    而在两个月前,斐云荣提起过这两件事,询问秦游有何良策,而当时凤七就在旁边看热闹,听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秦游和斐云荣就是随口一说而已,目的在于骗人家“学费”,考试是考试,聊天归聊天,这完全是两回事,真要是这么写的话,考官百分百给个零蛋。
    行不行得通暂且不提,而是与礼法不合。
    以夷辖夷也好,侵吞斐国也罢,前一个属于是剑走偏锋,后一个纯粹就是豪赌了,搞不好就是亡国的结果。
    秦游本不想说,可架不住乔冉一直追问,只好将心中的想法说了一通。
    众人听过之后面色各异,李太白三位门客面面相觑,没发表什么看法,秦玄傻乐着说以夷辖夷的办法很好,唯独乔冉沉默不语,似是陷入了思索。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高度决定眼光,而想要达到某个高度,必须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才行。
    李太白三人,一个家道中落,一个出身农门,另一个估计也差不多是这情况,所以脑子里所有的见识都在自己身边这一亩三分地和书中。
    至于秦玄,自幼长在深宫之中,这种杀伐之事别说见识了,便是听都听的少。
    而这五人中,见识做多的自然是乔冉。
    别看乔冉岁数不大,可他这二十多年来经历的事情可不少。
    刺杀秦老大未遂这个冥场面就不说了,成了骑司后,别说夏朝国境了,整个中州他都溜达了个遍,探草原,闯大斐,蛮夷脸上压过腿,尤其年幼的时候还跟着秦老二秦麒四处征战,见识非凡,而且还是平均文化水平胎教的骑司团队中唯一读过书的人,甚至可以说是读书群体中的佼佼者。
    关于赣州民变秦游提出来的以夷辖夷,乔冉认为十分可行。
    早在前朝的时候,归附大昌的蛮夷海了去了,可唯独赣南道的蛮夷最受优待。
    其他的蛮夷小弟们,都是放血槽,各种白嫖昌朝的物资,连句下次一定都不说。
    相比其他那些蛮夷小弟们,赣南道的部落是众多小弟中唯一能奶大哥一口的蛮夷了,因为那时候赣南道山中有大量的矿产,这群蛮夷挖出来后都送给朝廷了。
    然后…就没然后了,昌朝建国了,赣南道的矿产也挖没了,新皇帝也不稀罕他们了。
    在蛮夷的眼中,昌朝也好夏朝也罢,都是汉家的朝廷,所以就转不过这脑子了。
    他娘的我们有矿产的时候一口一个小老弟的叫着各种宠爱,麻辣隔壁没矿产的时候我们就成乱民了,这不是提上裤子不认账吗,太不讲究了。
    就是因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赣南道的蛮夷敌视夏朝朝廷,认为这群王八蛋忘恩负义。
    而夏朝君臣也挺闹心,当时要不是这群赣南道蛮夷挖矿给前朝送物资打造武器盔甲之类的,秦老大这皇位还能提前两年夺下来。
    朝廷不给好脸色,蛮夷认为前者不讲究,恶性循环下来,就导致现在双方这个恶劣的关系了,朝廷安抚的也不走心,蛮夷们一天天吃饱了没事干就造反,下雨天大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大家折腾呗。
    而秦游提出的这个以夷辖夷的策略极为可行,出了小问题,蛮夷自己负责,出了大问题,还是蛮夷负责,反正官员都是蛮夷自己人,要是出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朝廷派人过去砍呗,砍完了再换一茬,蛮夷的人继续当官,谁也挑不出个毛病来。
    不过如乔冉所说,这是就是疥癣之疾,秦游的办法是上策,乔冉刚刚说的是下策,上策下策都是策,也都能解决问题,唯独这凉戎和斐国这件事,乔冉也只能从战略角度上来看,而且还是初期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
    那么秦游所说的以空间换时间,可以说是让乔冉的内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了。
    按照秦游的说法,就是国家土地都不要了,全国当土匪,去抢斐国的地盘,吞并斐国后占据不败之地,然后再慢慢打回来。
    乔冉听的是满后背的冷汗,心里和一团火焰在燃烧似的。
    因为他发觉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很高,而且一旦成功后,夏国再无南北之患!
    “哎呀,我就是随口一说。”秦游嘻嘻哈哈的说道:“到时候策问真要是这两道题的话,你们就按照刚刚乔冉的说法去写就行了。”
    说完后,秦游也没当回事,又交代勉励了几句后,离开了。
    可乔冉却凝望着秦游的背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似是有很多话要问,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秦游离开后,乔冉突然想起前日皇帝在敬仪殿问他秦游可堪大用的这件事。
    一时之间,乔冉悔不当初。
    当时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言下之意却是秦游虽有大才可无心为官,说的再直白点,那就是这家伙贼特么懒惰,懒到了令人发指,所以,不堪大用!
    …………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六个准备参加科考的人,五个人被关在了单独的木屋里,刷题,刷题,再刷题。
    当然,秦游的小日子就过的比较滋润了,搬回了二层小楼睡了几天发现不再闹鬼后,心情大好。
    人要是心情一好,想法就多,所以秦游又开始折腾了,和廖文之等几位大儒聊了一下午,将后世的教学方式提了出来,也就是读书未必要当官,而是一种谋生手段。
    四书五经之中,只有一种安身立命的手段,还是千军万马独木桥,根本不适合寒山书院里这些没背景的学子们。
    所以在秦游的提议下,四书五经变成了主科,还有其他选修课业,分别是地理、商学、农学、工学。
    几位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的大儒非但没有阻拦,反而极力支持,认为秦游的三观很正,读书是读书,活着是活着,人要活一辈子,但是却不能读一辈子的书!
    倒是有一个提反对意见的,那就是董昱,老董认为学的太杂,会影响到主科,然后,大家谁也没搭理他。
    以前这家伙是司业的时候秦游都不鸟他,更被说现在只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了。
    就这样,一百二十多位学子分班了,因为没有现成老师,秦游只能客串了一下,不过并没有授课,而是编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