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五十二章 罪在何人身上
    冯保站住了。
    裕王却是一惊:“士贞何出此言。”
    冯保也惊叫出声,忍不住问:“吴大人这这这……朝野有言,海瑞上书乃是对我大明天子这四十年来的彻底否定,是有上下一心,内外勾结,有预谋的逼宫,矛头有意无意地指向我王府。王爷避嫌还来不及,这次却主动去西苑。落到有心人眼里,岂不坐实了此次闯宫乃是王爷指示的?”
    裕王也是身上一震:“对,冯保这话说得对。”
    冯保三言两语就指出了这事的要害,吴节听得心中佩服。不禁想,看来太监中真的出人才啊!内书堂出来的有职位的太监们,若论起真才实学已不逊色于一般的进士。且在宫廷这种勾心斗角的所在历练多年,人情事故比起读死书的官员们不知强上多少。
    难怪明末时,文官在与太监的斗争中败得那么惨,吴节点点头:“冯保你说得确实在理,不过,却都是以常理推测。如今却是非常时期,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打个比方,这次百官逼宫若真是王爷指使,本就该躲在幕后静观其变,又怎么可能送上门去。难道王爷呆在王府里什么也不做,就能洗脱身上的嫌疑吗?”
    裕王陷如了沉思。
    吴节接着道:“为今之事是尽快将这一事件平息下去,王爷可亲自去那里劝说。只要王爷能够说服官员们散去,岂不正好说明王爷心怀坦荡,与此事无关吗?国事糜烂至此,王爷不能躲,也躲不过去。否则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就不可收拾了。”
    “所以,吴节以为,王爷应该过去说服百官退去,最好能够上一分请罪的折子。”
    “可是……”裕王还是有些犹豫:“孤不过是一芥藩王,依大明朝的规矩,藩王不得过问政事,如此……不妥当吧?”
    这个裕王还真是个蔫吧唧的姓子,吴节也急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裕王愕然看着吴节:“士贞因何发笑?”
    看来依靠常规的路子是无法说服裕王,吴节也豁了出去,收起笑容,正色道:“王爷你错了,错得离谱。我朝虽然不立储君,那是因为有二龙不相见的箴言。可在陛下和百官的心目中,早已经将王爷当为大明朝的王储了。天家立储,讲究的是德行姓。德乃品德,王爷品质如金如玉;行,乃是做事的能力;姓,绝对,泰山崩于前,坚钢不可夺志的心气。”
    “王爷的质高行洁,朝野称诵。可因为一直没有处理个具体政务,行和姓二字却不为人知道。只怕,就连陛下心中也有些犹豫。”
    “此事关系到朝政大变局,正是王爷展示行、姓之时。若处理好了,在陛下心目中却有不同的分量。”
    吴节摸了摸嘴唇上胡须,站起身来,长长一揖:“王爷,吴节内是天子近臣,这些话本不该说的,还请王爷责罚!”
    “你……好大的胆子!”裕王使劲地拍了一下茶几,震得几上的茶杯叮当乱响。
    旁边的冯保也惊得面如土色。
    吴节这话已经是帝王术的范畴,又枉自揣摩皇帝心思,已是死罪。
    有些事,做得说不得,彼此心照。却不想吴节竟然这么大胆子,将话彻底说开。
    让裕王如何不惊,顿时下意识地厉声呵斥。
    吴节毫不畏惧地抬起头看着裕王:“国事如此,社稷如此,吴节一身祸福已经顾不得了,请王爷决断。”
    裕王想要再说些什么,可举在空中的手却软软地落了下去。
    良久,他一把将吴节扶起,叹息道:“士贞啊士贞……本王心中已经乱矣……这次去见逼宫的百官……那些官员都是清流,可不是好说服的,道理比谁都多啊!”
    吴节听到这句话,心中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感觉背心有汗水微微沁出。
    一吸气:“王爷先说说你打算如何面对百官?”
    二人也不落座,就那么站在屋中说话。
    裕王想了想,才道:“这次百官逼宫,说穿了,还不是想讨要拖欠的俸禄。实在不行,孤破家为国,拿几十万两银子出来,将这个亏空给补上。”
    吴节笑着摇了摇头:“王爷又错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王爷可不是君,怎么能越俎代庖给官员们发俸禄,究竟又是和居心?”
    这些裕王的脸色彻底地苍白下去,连连拱手:“士贞教我。”
    吴节:“一句话,哭!”
    这个办法吴节刚才已经想了很久,在他看来,裕王这人无论是能力还是智慧都很差,但为人宽厚,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这一点,有点像《三国演义》里的刘备。
    吴节低声道:“王爷,等下见了百官,只需哭就是了,到时候,清流们自然会被王爷的品德感动,各自散去的。”
    说完,就将等下该做些什么,一一交代清楚。
    这才匆匆告辞,又做了轿子赶回西苑。
    到了西苑门口,见大门外的雪地上官员们还都跪着。
    而徐阶和高拱、张居正则都坐在一张马扎上,死死地看着众人,面上又是痛惜,又是难过。
    所有的人都冻得嘴青面黑,瑟瑟发颤。
    倒是那陈洪却嘴角带着冷笑地立在大门口,一脸的凶横。
    吴节走到徐阶身边,低声问:“阁老,陛下可醒过来了?”
    徐阶苦涩地点了点头:“万岁已经被惊醒了,只是……没有出来……”
    这个时候,清流们有开始闹起来:“我们要见陛下。”
    “昏君,昏君啊!”
    ……就有人实在受不了冷,不耐烦地站起来,就要朝里面闯。
    吴节忙伸开双手:“大家冷静,大家冷静。”
    众人回头看去,却看到几顶轿子停在大家身后。
    裕王从轿子上下来,快步走到监察御使面前一把将他扶起来,道:“我是奉皇帝之命来见大家的,皇上也挂记着大家。”
    说完,就放声大哭起来。
    他这一哭不要紧,已经在雪地上跪了三四个时辰的官员们也忍不住大声哭起来。
    一时间,满天满地都是号啕。
    吴节留了个心眼,仔细朝下面的众人看去,就发现有几人并没有流泪,相反却是一脸的灰败。
    又回头看了陈洪一眼,陈洪的面色也白到了极处。
    这几人吴节也识的,正是严党中人,看来,这次闹剧同他们脱不了干系。
    吴节身边的徐阶如释重负地出了一口长气:“裕王来了就好,果然没让人失望。”
    而张居正和高拱二人都相互看了一眼,然后脸上的喜色一闪而逝。
    这么哭下去也不是办法,吴节朝前走了一步,悄悄在背后推了裕王一把。
    裕王这才醒过神来,伸手抹了一把眼泪,吸了口气,道:“我要说一句话,望诸位静听。”
    他朝众人看了一眼,目光好象一点都不遗漏地将大家都看了个遍。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下午燕京时间四点钟的模样,天色更加晦暗。燕京的天黑得特别的早,背后的城楼子上已经点燃了红色的灯笼。
    雪花依旧不紧不慢地落着,仿佛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似的。
    片片白雪也被灯光印成了红色,在空中闪烁不停,然后被冷风吹散。
    裕王身后的几个阁臣都紧了紧身子站起来,坐了着长时间,他们也僵了。
    裕王说起话来不快,一字一句,却显得异常清晰:“圣人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推而论之,天下更无不是的君父。我太祖高皇帝当年教导百官判断讼案时也曾经说过,父亲诉讼,曲在子而不在父;兄弟诉讼,曲在弟而不在兄。也是这个道理我大明朝庇护百兆臣民只有一个君父,而百兆臣子民所供奉这亦只有一个君父。以天下四海为君父修建一居身清修之所,你们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去闹事。”
    这段话说的是嘉靖挪用国库里的银子去修宫观一事,这是大道理,无可辩驳。这一百多清流官员平曰间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习惯了给人扣的帽子,今天听王爷说出这种道理,却只能认了。
    裕王接着说道:“至于国库空虚,民有饥寒,这个过错首先是我的过错,是内阁的过错,是六部九卿堂官的过错。绝非君父之过。我今天当着内阁阁员门的面,向各位,向天下臣民认错。”
    说完,就朝众人深深地拜了下去。
    眼泪顺着他的面庞一滴一滴落到积雪上,在地上淋出几点。
    徐阶、张居正等人也拜了下去,吴节自然也要顺大流。
    这下,刚收起了悲声的官员们有开始大哭起来,跪了一地。
    监察院的御使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不不不,错不在王爷,是我等的错啊。老臣……老臣这就回家去写一份折子,向陛下请罪!”
    “我等愿向陛下请罪!”
    众人都纷纷站起身来,转身离去。
    张居正在吴节耳边小声道:“吴大人做得好文章啊!”
    吴节心中得意,确实,裕王刚才所说的那段话就是自己教他的,想不到效果还如此之好。
    正要谦虚一句,眼角却看到那边的城楼上有一袭道袍一闪而过。
    吴节心中一惊:“是嘉靖皇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