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有心好章之源还在细细地读契书的时候,黄滔却一把抓过小奴婢递过来的笔,直接问道:“要签在哪里?”
也不去看契书上的细节,黄滔直接就将自己大名写在了小奴婢手指引之处。
拿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契书,也不跟林有心和章之源打招呼,径直往会场外走去。
看了这么久的吸,他觉得累了,不愿再想更多。正如他跟林有心所说的那样,王延兴所作的一切,或许不合几家的心意,可泉郡却是真的因他而兴旺了许多……一切都由他吧!
自从十五年前,他的心,便已经老去。在詹郡的那件事发生后,也就是一年时间,蓦然老去了……
迈着步子,头也不回地出了会议厅的大门,继续朝刺史府外走去,却听到后面突然传来一声:“黄翁!请留步!”
黄滔回头一看,却是王延兴!
“原来是王刺史!”他拱了拱手,“不知刺史有召,所谓何事?”
“自是特来谢过!”王延兴也拱手回礼道,“黄翁能出资合作社,延兴大喜过望!”
“便如刺史所言,此举于泉郡有益,与某亦有利!黄某倒是应该谢刺史牵头!”
听着黄滔的话语,王延兴却是有种拿错了剧本的感觉,黄家什么时候对刺史府这般和善了?
不过,在来找黄滔之前,孟咸就有过一番猜测,倒是与黄滔的这番对答相差无几。
王延兴继续说道:“只是,合作社创建伊始,需要许多有能有为之人来参与经营,延兴想请黄翁为合作社执事,还请黄翁千万不要推辞!”
“哦?”黄滔似若不信的看了一眼王延兴,五家试图制衡刺史,刺史府又何尝没有防着五家?
王延兴更是刻意针对泉郡五姓,防得滴水不漏,如何肯将合作社执事的位置给自己来作?莫非有诈?
不过,稍一思索,便答道,“刺史有邀,黄某不胜荣幸,本当亲身以投。只是,老朽年已老迈,无法再奔波了。便派犬子黄成过来,供刺史驱使,不知可好?”
“若是二郎能来,那是极好……”王延兴一愣,这话竟然又被孟咸猜中了。
这个二郎,便是黄家嫡子黄成,跟王延兴也曾是郡学同学,那日望江楼上,还见过,没想到,黄滔当真将他推了过来。
便继续按商议好的言辞说道,“只是,二郎毕竟年轻,历事不多,若是为执事,可能要先随船跑几年,累积些人望才行……”
“嗨……”在海上跑船,从来都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尤其是从春末到初秋的这段时间,风暴随时可能降临,一个不小心,一艘千石大船就可能会被打成木片片……
随船跑几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这几年之中,就可能会在某次出海之后,便再也回不来了。
可是,若不经历这样的生死考验,谁会服一个毛都没长全的小子?
黄滔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刺史直言,黄某感激!然,生死有命!若是有了扬波军的庇护,还不把命丢在外面,那也只能怪他没有这个福分!”
王延兴连忙躬身谢道:“得黄翁如此信任,延兴荣幸!延兴定当竭尽全力,护的二郎周全。此外,听闻黄翁曾经对詹郡也有所了解,对詹郡之事,可否指点一二?”
黄滔一听这个要求,神情负责地看了一眼王延兴,许久,没有发现异常,才点了点头:“好!”
“那请黄翁移步书房……”王延兴做出请的姿势,请黄滔先行。
王潮搬去了福郡,王潮之前的书房,便成了王延兴现在的书房,黄滔熟门熟路,也不客气,迈着步子就朝书房走了过去。
还有十来步,就要到了,黄滔突然停步,回过头来,对这王延兴问道:“刺史,你是当真不知,黄家在詹郡所遇之事?”
王延兴一阵纳闷,这不是你黄家的私密吗,某怎么知道:“延兴只听说黄翁曾经在詹郡贩运过棉布,只是后来因为黄家有事才放弃了……只是,具体的什么事,延兴却是不知啊……”
“刺史或许是不知,不过,孟咸也不知道?”黄滔不悦地反问道。
王延兴张口就接话道:“长求只道,此乃黄氏辛秘,不愿谈及,黄翁若是不介意,自会告知……”事实上,这对答之词,也是意料之中的。
“辛秘……”黄滔惨然一笑,“整个泉郡,人尽皆知,偏偏是刺史是外地而来,不知道此事啊!”
詹郡棉布暴利的秘密,自然不是王延兴才发现,二十年前,黄滔还不是黄家家主的时候,就知道詹郡这棉布生意利润大!
只是,詹郡棉布的货源,都掌握在詹郡最大的家族,崔家的手上。
而崔家对棉布在闽城、在中原的售价知道得清楚得很,自然不会低价出售,而是掐着利润线卖。
便是到了今日,胡茂和朱思远去詹郡之时,崔家还是这策略。
眼看着崔家将棉布贸易中最大的一块利润独吞,年轻气盛的黄滔如何肯甘心?十六年前,也就是乾符二年,黄滔执掌黄家后,便从林、陈、章三家借来大船,以强龙之态,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到了詹郡,要跟崔家谈一谈棉布生意的利益分配问题。
面对黄滔的约见,当时崔家家主避而不见,只出来了个毛头小子过来说话,这个毛头小子,便是今日崔家的家主崔海龙!
崔海龙见了黄滔,一脸委屈的模样,说崔家要从黎民手中换来棉布是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不易……倒出来的苦水,足以将船舱都淹了!黄滔倒也没有要把崔家往死里逼,不过是让他们让出三成的利来。
没想到,黄滔把要求一提,崔海龙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当年,凭借这一笔棉布买卖,黄家可是风光了一把!
到了第二年,棉布贸易季开始时,少年老成的黄滔没有因为前一年的顺利而掉以轻心,亲自带着黄家的船队,再次来到詹郡。这一年,依旧是崔海龙代表崔家处理和黄家的买卖。这一次,进行得同样极为顺利。所获之利,比第一年还要多了一大截!
等到第三年,也就乾符四年,一方面是存了锻炼自己儿子的心思,另一方面,中原的一件大事越演越烈,影响开始波及泉郡,那便是王仙芝、黄巢作乱!也就是后世天朝所说的王仙芝、黄巢起义。
起义先是由王仙芝发起,爆发于乾符二年,就在黄滔前往詹郡逼崔家让利的那一年。起初波及面并不算太广,唐政府也采取了压、拉、诱降等方式,将的范围控制在山东、河南一带。
可到了后来,随着黄巢和庞勋旧部的加入,义军规模就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到了这一年,更是达到了长江边上,有往江城方向发展的趋势:江城和福建只隔着一座武夷山,谁知道,义军会不会攻破武夷山的天险?
为了以策万全,黄滔便让自己的嫡长子黄有为代自己,率领船队前往詹郡进行棉布贸易。而自己则待在泉郡,以应万全。
然而,黄有为一去就再也没有返回。连同一起前往的八艘大船,就像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显露过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