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登自告奋勇地领着扬波军来寻宝,可是,寻来寻去,却只寻得两库宝藏。
虽然暂时还没找全所有的宝藏,可已经是收获极为丰厚了。听了汇报后,秦一秋派人去将宝库中的兵甲和金银都取了出来。
那些铁甲,基本上是没有用了。秦一秋将它们尽数交给合作社的人去处理。
合作社的人倒是想到了一个废物利用的办法,那就是能运到西川去,卖给王建。
作为西川的军阀,王建一直在加强军备,准备扩兵将东川、汉中都收为己用。
此前,他便借道南诏,找合作社买了不少兵甲和树炮。
不过,合作社卖给他的铁甲,主要是可锻铸铁的甲页或者是轻便得多,却防御力更强的半身甲。却不知道,他还能不能看得上这种需要用皮革一点一点地穿起来的扎甲。
另外的横刀,挑拣了一下,选出了四千多把出来,除了补充部队冷兵器的损耗之外,准备留给南诏的新兵……扬波军主力不可能常驻南诏,在这里留一支偏师,是必然之举。
另外,按照之前的安排,接下来需要段宝龙来出面处理阳苴咩城中的民政事务。
作为一个拉仇恨的大能,他需要面对的,将是蒙氏和南诏遗民的反弹。等扬波军主力退出阳苴咩城后,如果没有部队给他撑腰,那他的死,是分分钟钟的事。
这支部队便是南诏新兵。
只是这支部队却并非段宝龙的通海兵,而是陈继科正在南诏的降兵的基础上,进行选汰后,重新建起来的。
现在还只练出了两千多人,还有四千人在接受操练,练好成军之时,总数会达到六千多。他们和扬波军一样,不会披甲,但是的武器却是横刀、长矛和树炮组成。其中的横刀,便着落在这里了。
除了供给新兵之外,还有横刀剩余,就都全部打包,交给了合作社去处理。
只是,兵甲能交给合作社处理,那些金银,却是不能交给合作社去打理了——以合作社雁过拔毛的习性,这百万贯级别的金银,过一轮手,估计就要少掉上二、三十万贯去了。
只能是全部原样封存,运到交州,交给采儿来处置。
至于剩下两库宝藏……秦一秋也没准备在上面再花费多少精力,准备再寻两、三个月。两三月之后,阳苴咩城的局面应该是无需扬波军的主力镇场子了,便是扬波军撤离的时机。
若撤离之前还没找到,那寻宝的事,便也一并交给段宝龙来接手了。
当然,段宝龙现在还不知道秦一秋的打算,他现在正忙着着手接收阳苴咩城的治权的事宜。
不过,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还没入阳苴咩城,便知道这阳苴咩城烫手。
可这城池之所以烫手,却还要怨唐人!
因为,唐人在夺取阳苴咩城之后,只是把蒙隆舜接走,然后将王宫的仆役宫女遣散,并未对蒙氏进行清洗。
蒙氏王族,足有八百多,这些人难道会甘心失去王族的地位?
而更过分的是,对首恶,也就是郑买嗣,只是将自尽的郑买嗣悬尸示众,以彰其罪后,便一把火烧掉了。
而对郑氏的财产,也只是籍没其非法所得……而这些所谓的非法所得,只包括自郑买嗣为清平官以来获得的财产,而郑氏的祖产,竟然都给他们留下来了,其中,就包括那座大大的郑宅。
而郑氏族人,除了确认参与到了郑买嗣的非法勾当的当事者,被除以不同时长的劳役或者罚铜之外,没有再多杀一人!
其妇孺,竟然都未被入罪……其中就包括郑买嗣的二儿子,年纪十三岁的郑仁秀。
而其年纪十六岁的长子郑仁宝,因为已经有官职在身,倒是被罚劳役。但是其因为年少,没有当真视事,其劳役被暂缓五年执行。也就是说,五年之内,只要郑仁宝不再犯事,这劳役也可以不用执行。
至于被段义宗偷偷藏起来的郑仁旻,更是根本没人在乎他去了哪里。
而郑买嗣最为倚重的两个谋士,赵弘基和段义宗,竟然因为没有担任具体的官职,而只是顾问、幕僚一类的,所以,只遭到了罚铜的处罚。
赵弘基能在靠近郑府的左近买房,自然是有些家资。他直接交了罚金,便算没事,而段义宗家可就穷多了,他没那么多钱罚……
没钱?那就干活!
为此,他必须每日去唐军中处理文案,将每日收获中的一半上缴。
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唐人给他的饷金是每月一贯钱,交完一半后,他每月还可以拿回去五百文养家。
还好,他家中也就是两三个老仆,花费不大,总还是能活得下来。
既然,连郑买嗣的儿子和最倚重的谋士都没杀,别的小猫小狗,就更加没事了。
总之,秦一秋控制了阳苴咩城之后,尊照采儿的安排,采取了非常温和的怀柔手段——当然,秦一秋本身也是一员儒将,待人宽容是一贯的风格。
他这好人做下来,让全城的人,找不出一点瑕疵来,这也意味着,等秦一秋一走……段宝龙要面对的反弹,将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所以,段宝龙一赶到阳苴咩城之中,便急忙去求见秦一秋,见了秦一秋之后,急急忙忙地,第一句话就是:“秦将军!大军不能撤啊!”
秦一秋愣了愣:“大军暂时不会撤。”不过,随即他明白了段宝龙心中所想,笑了笑说道,“自招讨使一下,军政便是两个系统,带兵的将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而地方长官也不得干预军事部署——现在城中事态平静,某可没有长留的道理!”
段宝龙连忙分辩道:“此时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平静!将军难道不知蒙氏、郑氏余孽极多,他们随时可能会暴起伤人?”
秦一秋却摇起头来:“你待他们似虎豹,他们自然也会待你如豺狼!招讨使向大唐天子举荐你为此地之长官,自然是希望你能待你的治下之民和善些!”
“只怕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将军待他们和善,他们之所以能表现得老实,实在是因为将军手中刀剑啊!”段宝龙苦笑道。
秦一秋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答道:“某总是要走的,只不过是能晚一、两个月的区别。”
“那便请将军能多留一、两个月!”段宝龙连忙朝秦一秋躬身行礼道。
这个要求,倒是不算过分,秦一秋微微地点了点头。随后,又象是想起什么似得,让一旁的书吏拿起一封文案交给段宝龙道:“招讨使有几道命令,要某转交给你,还请你接收!”
段宝龙接过装有文案的夹子,签过字后,才拿起那道招讨使令,细细地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