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4章 路转-33
    恭恭敬敬双手接过大明诏书的小西行长,随后便走回到了丰臣秀吉主座的侧前方,润了润喉咙,信心满满地轻轻展开了手中金灿灿的诏书,便打算向在场的所有倭国公开宣读这封来自大明皇帝的诏书。
    不过,看着台前志得意满的小西行长,唐卫轩忽然注意到,在座的不少倭国大名,似乎流露出一些不忿与怀疑之色。
    也许,是那些向来不满小西行长议和路线的主战派大名们,这时见小西行长“小人得志”,更加有些忿忿不平吧。
    而此刻,坐在主位上的丰臣秀吉虽然已经微微带着些醉意,但却似乎也留意到了在场的这微妙的气氛变化。就在小西行长即将准备宣读诏书的前一刻,丰臣秀吉忽然“呼啦——”一下,再次展开了手中的纸扇,笑着顺手唤过了旁边的一位倭国僧人,而后又对小西行长吩咐了句什么……
    尽管听不懂那句倭语的意思,但是见那僧人慢慢走上前来,用意却是已十分的明显:
    看来,丰臣秀吉是打算让身旁的这位僧人,代为宣读大明皇帝的这封诏书!
    在唐卫轩看来,这样的举动,或许是出于保护作为其心腹重臣的小西行长不至于太遭嫉恨,又或者,是为了向在座的众人宣示公平,令在场的全倭国大名均心服口服,也可能,是为了向大明使团展示其对待诏书的郑重。总之,小西行长略显尴尬地犹豫了一下后,脸色微微有些僵硬地看了眼笑呵呵吩咐自己的丰臣秀吉,深深地咽了口唾沫后,只好将那诏书,颇为不舍地交到了迎面而来的僧人手中……
    只不过,小西行长此时的动作,却是显得异常地僵硬,表情也变得极为不自然,那原本红润亮泽的面堂之上,忽然白一块、紫一块的,也不知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该不会,是觉得自己可以大出风头的机会骤然失去,有些沮丧与不甘吧……
    看着忽然有些神经兮兮的小西行长,唐卫轩皱了皱眉头,颇为不解地轻轻侧头、想向一旁的沈惟敬询问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一扭头,却刚好又看到了一脸铁青、嘴唇发紫的沈惟敬……
    这——?
    沈惟敬的表情,为何比小西行长还要紧张,就连握着酒杯的手掌,似乎都在止不住地微微颤抖……!
    该不会,那封诏书,真的有问题?!
    想到这里,唐卫轩顿时提高了警惕,紧盯着在那僧人手中缓缓展开的诏书,屏气敛声地等待着其宣读诏书的内容。
    而此时,在这上百人的盛宴现场,更是寂静到落下根银针都能听得到的地步,全场所有人,都已紧紧柄住了呼吸,静静等待着诏书的宣读……
    “……皇帝敕谕日本国王平秀吉……”
    僧人展开诏书之后,竟然先是用稍显生涩的汉话念道。
    一听那僧人打算先用汉话正式宣读一遍,杨方亨原本还有些气愤的脸上,也多少缓和了一些。看来,在这东夷倭国,至少通晓汉话的得道高僧,还是颇为知礼的嘛……
    而对于唐卫轩来说,更是喜出望外,原本还有些担心,若是那僧人只是用倭语通读一遍,岂不自己什么也听不懂?这下好了,至少这用汉话首先宣读的一遍诏书,立刻就能听出其中的端倪来。
    看着一旁惴惴不安、呼吸都隐隐急促起来的沈惟敬,唐卫轩如此暗暗想道。如果沈惟敬之前在这诏书之上搞了什么花招的话,此刻,那真相也即将要大白于天下了……
    而后,便听这老僧人用厚重而又沉稳的语调继续一句句念道:
    “朕恭承天命,君临万邦,岂独乂安中华,将使薄海内外日月照临之地,罔不乐生而后心始慊也。尔日本平秀吉比称兵于朝鲜。夫朝鲜,我天朝二百年恪守职贡之国也。告急于朕,朕是以赫然震怒,出偏师以救之。杀伐用张,原非朕意。逎尔将丰臣行长遣使藤原如安来,具陈称兵之由本为乞封天朝,求朝鲜转达,而朝鲜隔越声教不肯为通,辄尔触冒以烦天兵,既悔祸矣。今退还朝鲜王京,送回朝鲜王子、陪臣,恭具表文,仍申前请。经略诸臣前后为尔转奏,而尔众复犯朝鲜之晋州,情属反覆。朕遂报罢。迩者,朝鲜国王李昖为尔代请,又奏,釜山倭众,经年无哗,专俟封使。具见恭谨,朕故特取藤原如安来京,令文武群臣会集阙廷,译审始末,并订原约三事:自今釜山倭众尽数退回,不敢复留一人;既封之后,不敢别求贡市,以启事端;不敢再犯朝鲜,以失邻好。披露情实,果而恭诚,朕是以推心不疑,嘉与为善。因敕原差游击沈惟敬前去釜山宣谕,尔众尽数归国。特遣后军都督府佥事署都督佥事李宗城为正使,五军营右融将左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杨方亨为副使,持节賷诰,封尔平秀吉为日本国王,锡以金印,加以冠服。陪臣以下亦各量授官职,用薄恩赍。仍诏告尔国人,俾奉尔号令,毋得违越。世居尔土,世统尔民。盖自我成祖文皇帝锡封尔国,迄今再封,可谓旷世之盛典矣。自封以后,尔其恪奉三约,永肩一心,以忠诚报天朝,以信义睦诸国。附近夷众,务加禁戢,毋令生事。于沿海六十六岛之民久事征调,离弃本业,当加意抚绥,使其父母妻子得相完聚。是尔之所以仰体朕意,而上答天心者也。至于贡献,固尔恭诚,但我边海将吏,惟知战守,风涛出没,玉石难分,效顺既坚,朕岂责报,一切免行,俾绝后衅,遵守朕命,勿得有违。天鉴孔严,王章有赫,钦哉,故谕。万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唐卫轩就这样一直侧耳倾听着,但直到这整篇洋洋洒洒的诏书全部念完,左思右想、琢磨了半天,也没觉得哪里有什么问题。甚至就连一旁的杨方亨,也是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地颔首点头,显然对于那僧人所诵读的诏书内容,也没有半点儿意见或是觉得有任何问题……
    那也就是说……诏书,根本没有问题?!
    唐卫轩一头雾水地松了口气,但是,看着一旁依旧忍不住微微战栗的沈惟敬,却又始终放心不下,更是实在搞不清楚:如果诏书真的有问题的话,为何自己和杨方亨、包括在场的几十位使团成员,谁也听不出丁点儿问题来?但如果诏书没有问题,那为何身旁的沈惟敬一直在冒着冷汗、甚至嘴唇都已发白了?
    就连站在前面的小西行长,额头之上,似乎也渗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珠……
    很显然,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只是,小西行长和沈惟敬如此不自然的反应的原因,又究竟是什么呢……?
    而更让唐卫轩觉得有些奇怪的是,这个时候,不仅是这两个人,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似乎那站在台前、刚刚用汉话诵读完一遍诏书的倭国僧人,额头上竟然也冒出了一层不易察觉的细小汗珠。而且,这僧人在此刻准备重新用倭语宣读一遍之前的空隙间,还不时地用余光看了看正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自己的小西行长,深深地咽了口唾沫后,其握着诏书的双手,似乎也开始有些微微的颤抖了……
    只不过,对于已然听清了一遍内容的大明使团众人、以及急切地伸长脖子准备听其用倭语再次宣读一遍的倭国众大名来说,却是谁也没有在乎那老僧手掌和额头处的细微变化,只是继续保持着安静,等待着第二遍使用倭语的宣读。就连原本端坐在主位上的丰臣秀吉,此刻,也禁不住搓了搓手掌,身体不自主地向前倾了一些,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此时,那老僧在轻咳了几声后,终于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什么艰难的决心一般,开始用倭语第二遍宣读大明皇帝的同一封圣旨。
    “xxx……”
    当然,这次用倭语来读的圣旨,唐卫轩自然听不懂,反正刚才也听了一遍汉话的内容,于是干脆用余光快速地扫视了一眼全场在座的众人。而这一扫之下,却忽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众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倾听诏书之时,居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人,不紧不慢地依旧安详地端坐在原处,气定神闲地闭目养神,似乎根本没有在乎那诏书中所讲的内容。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令唐卫轩颇为在意、此刻正坐于丰臣秀吉手边次席上的——
    德川家康。
    这个胖墩墩的德川家康,怎么好像根本不怎么理会诏书的内容?看这样子,难不成……他早已知道了内容不成?
    想到这里,唐卫轩忽然心中一惊:对啊!那黑衣忍者如果当初在把诏书归还给自己之前、曾亲眼认真看过诏书的话,很可能也已禀告给了德川家康本人。那么,这样一来,也难怪德川家康一副不为所动的表情,只是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而与此同时,忽然唐卫轩感觉到自己的胳膊好像被谁拉了一下,立刻扭头去看,竟是一脸警惕之色的程本举,两眼盯着对面倭国众大名的方向,小声地向着唐卫轩提醒道:
    “唐兄,你看!这气氛,怎么忽然有些不对劲了啊……”
    唐卫轩回过神来,又快速地扫了一眼,不禁立刻心中一惊:
    只见原本一脸兴奋、期待和喜悦之情的倭国众大名,此刻,却一个个怒火中烧般,一边忿忿不平地继续听着老僧用倭语念着诏书,一边不时恶狠狠地瞪向对面的大明使团众人……
    再看身旁的沈惟敬,整个身体已经禁不住不断地战栗,就连前面不远处的小西行长,豆大的汗珠也在不断地顺着其面颊缓缓流下,但是小西行长却是连擦都顾不上擦一下……
    这……这是怎么回事……?
    最后,再当转眼看向主位上的丰臣秀吉时,那原本就有些丑陋的脸上,如今更是已经憋成了猪肝色,似乎在强压着心头的怒火,攥着酒杯的手背上也已然青筋暴露……
    而那僧人仿佛也感觉到了现场接近凝固的冰冷气氛,声音不自主地便越来越小,渐渐地都有些听不太见了……
    “够了——!”
    这时,忽然间一声怒吼,彻底打断了那正在宣读的诏书!
    而发出这声怒吼的丰臣秀吉,此时已满脸涨红、怒发冲冠般一跃而起,在狠狠地扫视了一下正汗如雨下的小西行长,以及满脸不解之色的大明使团众人后,丰臣秀吉竟一把将头上的大明七旒皂皱纱皮弁冠丢在了地上,同时用倭语恼羞成怒地大喝一句道:
    “吾欲王则王,何待他人之封哉!”
    言罢,止不住满腔怒火的丰臣秀吉更是振臂一挥,一边杀气腾腾地望着目瞪口呆的杨方亨等人,一边几乎气得要跳起来般大吼一声道:“来人——!”
    “哈衣——!”
    霎时间,站在大明使团背后不远处、原本负责警戒护卫之责的数十个倭国武士,当即纷纷拔出腰刀,将冰冷的刀刃按在了尚未回过神来的大明使团众人的肩上……
    面对着天翻地覆般的巨大转折,唐卫轩一时也还没有弄明白所有的来龙去脉,不过,望着对面一个个怒目而视、义愤填膺的倭国大名,再看一眼面如死灰的小西行长与沈惟敬两人,唐卫轩也隐隐猜出了个大概。
    但是,此刻,最让唐卫轩吃惊的,还不是这急转直下的危急局势,而是在不经意的一瞥间,唐卫轩竟忽然发现:
    那坐在次席上的德川家康,此刻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虽然其脸上同样摆满了一副与其他大名相似的愤慨与不平之色,但是,在其嘴角之处,却竟然隐隐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一闪而过的笑容……
    不过,还不待唐卫轩细细去看,一柄冷冰冰的刀刃,也同样按在了自己的肩膀之上……
    感受到那刀刃上隐隐传来的寒意,在这一刻,唐卫轩不禁回想起小西樱子之前的那番忠告,只是,此时,显然已经有些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