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8章 惊变-6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战事一时消停了下来。
    刚刚在蔚山取得胜利的倭军方面,不知为何,也许是因为之前后期补给不利的教训,并未乘胜进攻,继续分别驻守在沿海各地构筑的倭城之中。并且听前线斥候的回报,部分倭军甚至已经撤离了朝鲜,渡海回国休整。
    如此一来,原本因为蔚山城一战失利而人心浮动的前线,又在最初的慌乱后渐渐恢复了平静。
    而在大明这一侧,随着各方战报陆续送抵京城,可能是张卫乾或者唐卫轩的上书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很快便罢免了杨镐的经略之职。但也许其的确是背景深厚、神通广大,居然暂时并未被问罪,而只是暂时落得个“听候核实”的结果。
    但至少,杨镐的离去,算是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军士之心。
    与此同时,令士气更加得以振奋的是,朝廷已开始再度从全国各地陆续调集新一批的数万援军,如上回未能赶上战事的刘綎所部川兵,这一回再度积极响应,据说已经昼夜兼程地在向着前线赶来。除此之外,不仅仅是陆地之上,鉴于海面上朝鲜水军经过前番浩劫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恶劣局势,朝廷又特别从南方的两广调来了一万余人的水师,由提督陈璘率领,已沿海路扬帆起航,直奔朝鲜前线而来。
    这么掐指一算,粗略估算这次从各地抽调的水陆援军总兵力,再加上之前抵达的各部明军,不久之后,在朝鲜的明军总兵力就将达到近十万左右。。。
    这还没有算上协助明军作战的朝鲜军队。按照这样计算,倭军又陆续撤回了一部分守备兵力的情况下,很快,在朝鲜战场之上,明朝联军就将对剩余的数万倭军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为了支撑这样大的一支军队在千里之外的朝鲜前线作战,朝廷所要调拨的军饷粮草、辎重马车等难以计数的后勤补给等,也已在调配运转之中,力保大军无后顾之虞。
    看起来,经过倭国撕毁合约、驱逐明使,重开战端等一系列变故,不仅使得原本已然太平的朝鲜再度陷入动荡起伏之中,大明皇帝对于倭国的耐心也是到了极限,再加上前不久蔚山城的溃败,更使得大明天朝的颜面受损。为了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朝鲜的倭患,也为了争回天朝与皇帝因为前番失利而受损的颜面,必须让倭国东夷好好见识一下天朝大军的真正厉害!
    即便是一般士卒,此番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皇上和朝廷这次真的是不惜下了血本,要用这一战,奠定日后东洋之外的百年太平,使得倭国世世代代都再也不敢轻易西顾侵犯!
    想到这一点,前不久还颇为消沉的众将士,因为兵力的不断增加而信心倍增,甚至觉得大军凯旋班师之日,似乎也已经距离不远了。。。
    不过,让唐卫轩有些不太明白的是,朝廷肯下如此大的力气调集这样多的兵力,打算一锤定音、永久性解决倭军在朝鲜的威胁,这种情况下,十万大军的主将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可谓至关重要的新任东征大军提督的人选,为何还是迟迟没有任何的消息呢。。。?
    莫非。。。
    就这样,在一连数月的漫长等待中,时节渐渐由冬入春、天气也日渐转暖。只是,在这每一日的等待之中,唐卫轩每每耳畔回忆起当初张卫乾所说的那句“戏言”,以及那阴森的笑声,不免就感到心有余悸、不寒而栗。就如同骨鲠在喉一般,终日难以释怀。。。
    如此想着,眼前似乎又浮现出张卫乾侧过身时那投向自己的意味深长的神秘笑容:难不成,真的会如张卫乾的戏言所说,李如松不仅再度无缘此番东征,而且,还会有什么不幸发生。。。?
    虽然唐卫轩觉得这实在有些难以相信,但眼看五月已过、时节由春入夏,粮草辎重以及各部兵力也已基本陆续抵达朝鲜,只待随时进军,而朝廷依旧迟迟没有任何关于新任提督的任命,也没有下达关于下一步进攻的命令。同时,李如松依然在辽东镇守,暂时也没有听闻任何的异动。在这样毫无目标的枯燥等待中,更让唐卫轩隐隐有些担心,似乎目前的一切都在按照张卫乾那日所说的进行着,而答案揭晓的那一日,已越来越近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唐卫轩心中的阴云也随之越来越密,如果真像张卫乾所说的那样的话,究竟真的只是其调侃自己的一时戏言,还是说。。。
    每当想及此处,唐卫轩不禁更加觉得背心有些微微发凉。。。
    这一日,唐卫轩依旧在自己的营帐中沉闷地等待着,望着挂于帐中的一副朝鲜地图,默默地发着呆。数月以来、前线始终未有较大战事,除了撰写家书、整备兵马、以及研读程子颐所赠的《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和《长枪法选》三卷书之外,唐卫轩的大多数时间几乎都是以这样的独处而渡过。
    看似沉闷的独自思考中,是天马行空的思绪,时而回忆起当初的种种经历,时而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场激烈的厮杀,又或者是今后的战局会如何发展。。。偶尔,也会因为想到那张卫乾的“戏言”,不免长叹一声。。。
    忽然间,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自帐门外传来,一听便知那是程本举来了。
    几个月来,两人几乎每日相见,本也没什么稀奇。只不过这一次,程本举的脚步十分的急促,显然是出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唐兄——”
    程本举一边喊着,一边掀开了帐帘,径直走入帐内,口吻中满是略显掩饰不住的激动:
    “京城终于来消息了!而且,这回是关于新一轮进攻的军令!”
    终于到了——!
    一听这话,仍盘坐在帐内闭目沉思的唐卫轩立刻睁开了双眼,腾地一下便站起身来!
    很快,一名担当传令信使的锦衣卫校尉捧着一份锦衣卫的军令文书,一脸疲惫地走入了唐卫轩的帐中。
    虽然来者只有这一位自京城风尘仆仆赶来的锦衣卫校尉,但是听帐外隐隐的动静,似乎这名信使的到来,已经传遍了锦衣卫的驻扎营地。
    很显然,毫无消息地白白渡过了几个月后,总算是盼来了朝廷新一轮进攻的命令,重整旗鼓的弟兄们早已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一雪蔚山城的前耻!如今见这军令终于到了,自然心中迫切地想尽早知道此番大家伙领到的会是怎样的命令。
    但毕竟,除了身为百户的程本举和几名总旗可以进入帐中外,其余将士无令不能入内。因此,营地内的锦衣卫便纷纷围聚在唐卫轩营帐外的不远处,焦急地等待着里面的消息。。。
    此时的帐内,除了唐卫轩、程本举和京城赶来的信使以外,另外几名隶属唐卫轩麾下的锦衣卫总旗也悉数在场,甚至年轻的程子颐也得到了特别准许,作为唐卫轩亲随的身份,侍立在旁。
    简单的行礼之后,唐卫轩便郑重接过了送交自己的文书,在扫视了一眼程本举等同样已望眼欲穿的同僚之后,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了这封姗姗来迟的军令。。。
    迅速地通读了一遍自己麾下这支锦衣卫所部的下一步指令后,在众人的目光汇聚中,唐卫轩缓缓放下了文书。脸上似乎并未显露出过多的激动之情,但在这看似平淡的表情中,又仿佛混杂了些许的不解、和几分失落。。。
    文书中的命令,意简言赅,甚至是有些过于简单。除了象征性的慰劳之言和鼓励之话外,归纳起来,只有一条命令——
    在即将迎来的大举进攻中,锦衣卫亦将随军出击,并具体负责西路军的督战。
    “西路军。。。?”
    默念着这三个字,唐卫轩微微皱了皱眉头,顺手将这封军令文书递给了一旁的程本举。见状,帐中诸将也随即围拢到程本举的身后,众人一同快速扫视了一遍这道军令。随即也都微微皱起眉头,流露出或多或少的不解之情。。。
    “这所谓的西路军,是怎么回事?”有位心直口快的总旗直接脱口问道。
    虽然文书上没有明说,但是从京城前来送信的锦衣卫校尉,倒是似乎知道不少朝廷兵部的最新动向,于是向在场的唐卫轩等人解释道:
    “回总旗大人的话,此番再度出击,卑职听闻我军人数绰绰有余,为彰显天朝威严,因而打算分兵齐进、分头出击,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同时破敌。。。”
    没想到这校尉知道的倒也不少,而且说得不仅头头是道,这样架势十足的用兵风格,倒也十分附和朝廷的一贯作风。。。众人莞尔一笑后,程本举随即又一连串地紧跟着问道:
    “那,若是分兵,共有几路?西路军的目标是哪座倭城?另外,统领西路军的主将,又是哪位?”
    只听那锦衣卫校尉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回禀百户大人,我军陆上共分三路进军,外加一路水军。至于西路军的目标是哪座倭城,此等机密之事,卑职位浅、实在不知。而统领各路军的御倭总兵官,朝廷倒是业已确定,西路军的御倭总兵官,乃是刘綎刘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