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兴亚院,柴山兼四郎接待了从汉口赶回来的唐生明。
站在尽收沪宁杭三地的沙盘前,柴山问不明就里的唐生明:“这是三七年底的战争态势,唐参谋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那时候,我的大哥也是一筹莫展,一切都是上面的安排。从军事上说,南京两边靠江是一块死地。守必败!”
“战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后手段,兵书有言:“故用兵之法,敌则能战之,不若则能避之。小敌之坚,当为摇大敌之擒也……”
唐生明摇头苦笑:“我的大哥岂能不知,当时是身不由已,也希望以战促和……”
柴山兼四郎仰头大笑:“当时,以中国兵力论,应该尽快退到湘西一线,占巴蜀之地以自安。若是这样,哪有兵祸不断!”
“搬家需要时间。”
“对了,这才是关键。黄河可以炸,长沙也可以纵火,华东的家当和北平的古玩却不能有失。我们相当纳闷,这样的独夫为何能久居大位?”
唐生明立即表态:“所以,我才参加了汪先生的和平运动!”
“不对,你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做的好事!”
唐生明脸色大变,背心里一股凉气直冲脑勺。很显然,徐来和张素贞已是凶多吉少。
02
“再看这里,你有何高见?”
柴山兼四郎拉开一道黑色布帘,里面是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各战场的军事分布一清二楚。
“我为德日两军着想,应该迅速收缩战线了。”
“怎么收缩?”
唐生明死里求生:“我以为几十万日军应该尽快脱离中国战场,争取战略主动。”
“你的理由和根据呢?别存侥幸心理。”
“不仅南京之战可以不打,中日之争也毫无必要。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美国不会甘心丢掉菲律宾。这将是一场苦仗,必须未雨绸缪。”
柴山兼四郎觉得唐生明比他的大哥强,重新回到沙盘旁边:“我听说,当时德军顾问法尔肯豪森将军向蒋介石建议,在南京不留军队设防,也是想争取战略主动。”
唐生明触类旁通,感到柴山兼四郎也想收缩战线,要不然就是是心怀鬼胎,另有所图。
03
在沙盘上,国军部署一目了然。
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师、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和宋希濂第三十六师都是打过两次淞沪抗战的德械师。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和俞济时的第七十四军也是准德械师,属于国军的模范部队。还有两支来自湖北和广东的地方部队,散布于外线。
日军有八师团,直接攻城的部队有五个师团,占有绝对优势。日本朝日新闻社派出了大量的随军记者,国内的舆论近乎疯狂,百人斩比赛更是吊足了民众的胃口。柴山兼四郎想不明白,民众为什么会这样重视中国的战事。石原莞尔解释说:“自古以来,我们都视华夏为上国。若是盘根问底,那边可谓我们的故土。当年、蒙古入主中原,道统不存。朱重八以流寇之身逐鹿中原,掳蒙古女子入其帐,生下燕王朱棣受封碽妃。一年后,碽妃被朱重八虐杀于军中。四十年后,燕王杀进南京夺大位,行同狗彘。满清三百年,更是遍地腥膻……”
石原莞尔的潜台词应该是这样:我们有责任为华夏的千年道统和泱泱唐风正本清源。
04
十二月五日,第六师团猛攻由七十四军守的牛首山,拉开南京之战的序幕。
七十四军是最后一支撤离吴淞口的骨干部队,日军已经占领了苏州,他们还在青浦,有一天的路程。
经过一路激战和连夜行军,刚到南京近郊就奉命守淳化镇和牛首山。战线从城郊的东边到南面,有几十里。激战三日,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都损失近两千。
十二月七日,蒋介石乘美龄号专机离开国都,日军也完成了对南郭的包围,战火已经烧到了紫金山。十月八日,第十六师团攻麒麟门和苍波门,第三师团和第九师团强攻光华门,第六师团和一一四攻师团攻雨花台,第十三师团打幕府山。
从八日战到十日,两军在南京城下反复拉锯,天昏地暗。
十日,日军给唐生智下达最后通牒说:“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处于包围之中。江宁之地乃六朝古城,不忍危害。贵军苟欲继续交战,南京则必难免于战祸,让千载文化尽为灰烬。本司令官代表日军奉劝贵军,和平开放南京城,听候处置。”
十二日中午,中华门,中山门,光华门和水西门均告破,陷入巷战。
这时,唐生智才召集各部主管下达撤退计划,从正面对急进的日军实施反冲锋,杀出重围。
这是突围吗?粤军做到了!
可以说,沉重的南京之战和为期近两月的大纵兵已经封死了所有的回头路。
05
除了征服,别无它途。
成吉思汗如是说,多尔衮也曾如是说。
俾斯麦对自己的内阁和人民说:“真理和疆界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普鲁士必须积聚力量以待时机,用铁血手段解决所有的纷争。战争的起因是利己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只能奋斗。”
柴山兼四郎指着雨花台一字一句地说:“在这里,我们有两千多大和勇士为国捐躯。”
当时,负责固守雨花台和中华门的部队是孙元良的八十八师。该师也是刚从上海撤下来,补充了三千多新兵仍然不足七千。日军用两个主力师团围攻,飞机、大炮和坦克轮番上场……血战三天,朱赤旅长、高致嵩旅长、华品章团长、韩宪元团长和李杰团长殉国。
孙元良师长送两千伤员过江后,又重返中华门组织巷战,最后撤入金陵女子大学里,侥幸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