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9章 暗自转圜
    离开长安之前,汉武帝再度召见了董仲舒。经过反复思索,汉武帝觉得董仲舒的理论和自己的理念不谋而合,决心大力推行儒学。
    “先生即将离开长安,不能再像今日这般面谈了。朕已决定推行先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一时间没有头绪,还请先生指教一二。”汉武帝诚恳道。
    “陛下有此宏图远志,臣代孔圣人谢过陛下。”董仲舒躬身行礼,继而沉吟道:“眼下的条件虽不成熟,但有些事还是可以做的。”
    汉武帝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呢?还请先生明示。”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陛下可以先改正朔、易服色、建明堂。”
    “何为改正朔、易服色、建明堂?”
    “我汉朝承自秦朝,所用历法也是秦历,然则秦朝二世而亡,不足效法,改正朔是向天下臣民昭示与秦朝的不用;如今我汉朝,自皇帝以下,人人穿衣随心所欲,不能明确尊卑等级,易服色是确立皇帝的专用服色,以及臣民的服色等级,做到一目了然;明堂是祭祀天帝之所,将明堂建在长安,是要告诉天下臣民,长安才是天下之中心,是离天帝最近的地方,而天子就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汉武帝大喜道:“好,立下了规矩,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不知先生对这些事有否具体的方案?”
    董仲舒摇头道:“这些事情,其实臣不太明了。”
    “如果先生都不明了,天下还有何人知晓?”汉武帝未免有些失望。
    “陛下知道申公吗?”
    “申公?先生说的是鲁人申公吗?难道此人还在世吗?”汉武帝惊道。申公曾经见过高皇帝刘邦,文皇帝时拜为博士,如今至少有八十了。
    董仲舒笑道:“正是这位申公,他是鲁人,今年已近八十,论到对儒家典章制度的熟悉,他堪称是当今第一人。”
    “先生知道申公在何处吗?”
    “这个臣不是很清楚。其实,也不一定要找申公,他的两位弟子,陛下想必很熟悉。”
    “哪两位弟子?”
    “赵绾和王臧。”
    “哦,原来是他们啊。”赵绾和王臧曾担任太子少傅,后因窦太后厌恶儒学,在她的强烈要求下被免职了。尽管如此,汉武帝对他们还是很熟悉的,却未曾想到他们是申公的弟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的正月,送走了董仲舒后,汉武帝开始着手他所说的更化改制三件事。直到此时,汉武帝才发现更制改化绝非说说那么简单。当年,窦太皇太后如此厌恶赵绾和王臧,眼下肯定也不会支持再度重用他们。
    为此,汉武帝一连郁闷了好几天。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应该先和卫绾商量下,卫绾虽是儒家人士,窦太皇太后对他却很看重,如果通过卫绾影响窦太皇太后,或许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宣室之内,汉武帝开诚布公的和卫绾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卫绾听完后,脸色凝重:“陛下骤然之间这么大的动作,太皇太后是不会同意的。”
    汉武帝不悦道:“为什么不同意?先帝只说过,二十岁前,不让朕动兵,没说过不让朕做事吧。朕还是不是皇帝?”
    卫绾紧张道:“臣不是这个意思,天下当然是陛下说了算。不过,太皇太后一直主张黄老无为之术,对儒家的这一套必定心存芥蒂。”
    汉武帝狡黠一笑:“咱们一开始也没必要抬出儒家的名头,朕觉得,改正朔、易服色、建明堂是好事,太皇太后为何要反对?”
    卫绾叹了口气:“太皇太后何等睿智之人,岂会看不出陛下的意图所在?”
    汉武帝怒了:“卫绾,你到底是朕的丞相,还是太皇太后的丞相?”
    卫绾有些惊慌失措:“臣不敢,臣永远忠于陛下。”
    “那好,抽个时间,你去将赵绾和王臧请到长安,朕要当面和他们谈。”
    话已至此,卫绾再也不敢说什么,默然退出宣室。回府之后,卫绾长吁短叹,请回赵绾和王臧势在必行,但在此之前,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先和窦太皇太后通个气。这一天,趁着汉武帝带着阿娇到上林苑散心,卫绾偷偷的溜到了长信宫。
    “卫绾啊,你是先帝最信任的大臣。这一年来,辛苦你了。”窦太皇太后和颜悦色道。
    “能为陛下和太皇太后分忧,是臣的福分,不敢言苦。”卫绾躬身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朝廷上也是如此。先帝将你留给皇上,可谓用心良苦。老身问你,皇上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啊?”客套话已过,窦太皇太后直奔主题。
    “回太皇太后,皇上前些日子一直在看对策,发现了不少新人。”卫绾如实以告。
    “哦,都发现了哪些人才?”
    “皇上最满意的是董仲舒,还有一个严助。”
    “董仲舒?皇上怎么这么喜欢儒生?严助又是什么人?”窦太皇太后有些不悦。
    “回太皇太后,皇上虽然喜欢董仲舒,却也没重用,外放做了江都相。严助以文采见长,皇上喜欢文学,将其用为中大夫。”卫绾极力为汉武帝转圜。
    窦太皇太后点点头:“嗯,不错。听说江都王蛮横无理,是该找个人约束下,董仲舒此人的观点,老身颇不赞同,品性却还是可以的。严助嘛,就让他留在皇上身边,年轻人喜欢新鲜,随他折腾吧。”
    看窦太皇太后态度有所好转,卫绾趁机道:“皇上还想起用两个人,怕太皇太后不高兴,让臣先来问下。”
    “其实啊,皇上想要做什么,老身是不想干预的,也不必事事汇报。”窦太皇太后对汉武帝的态度很满意,口气松动了不少。
    “皇上说了,他还年轻,有些事还离不开太皇太后的教导。”卫绾继续胡编。
    窦太皇太后更加高兴:“你就直说吧,他想起用什么人?”
    “回太皇太后,皇上想起用曾经的太子少傅赵绾和王臧。”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后,窦太皇太后的脸色瞬间没了笑意,但就此拒绝,似乎也不太好,沉吟半晌,她缓缓道:“赵绾和王臧曾是皇上的老师,皇上想起用他们,老身能够理解。”
    “是,太皇太后。”卫绾暗自高兴。
    “不过,老身也想给皇上推荐两个人。”
    “太皇太后请明言,臣立即转告皇上。”
    “柏至侯许昌和武强侯庄青翟你知道吧。”许昌是许温之孙,袭爵为柏至侯;庄青翟是庄不识之孙,袭爵为武强侯。许温和庄不识都是高皇帝时的列侯,勉强称得上是开国功臣,所以许昌和庄青翟就成了功臣之后。当然,窦太皇太后如此看重他们,主要是因为二人都是黄老无为之术的拥趸。
    卫绾明白窦太皇太后的意思,躬身道:“他们都是功臣之后,理应受到重用。”
    “好,你要跟皇上多聊聊,治国要镇之以静,不要瞎折腾。”
    “是,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