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王侯贵戚之家都养有歌女,以作宴会表演和日常娱乐。平阳侯府也不例外,平阳公主更是调教歌女的高手,卫子夫当年就是她亲手调教出来的。
曹襄意外去世后,平阳侯府的歌女基本停止了演出,和一般的侍女无异。但在卓文君成为侯府老师后,平阳公主再度操练起了歌女,还让卓文君帮忙教导。
刚开始,卓文君还有些不习惯,但经不起平阳公主的一再恳求,只好勉为其难。对此,刘心月深为不满,到底是给曹宗请的老师,还是给歌女请的老师?
但平阳公主毕竟是自己的姑姑,刘心月虽心有不满,却敢怒不敢言,只得和自己的母亲卫子夫哭诉。
“母后,我是越来越看不懂长公主了,她到底想干什么?将司马夫人请回家,到底是为了宗儿,还是为了她自己?”在卫子夫面前,刘心月终于可以一吐为快。
“长公主年纪大了,害怕孤单,你要多理解。”卫子夫安慰道。
“我理解她?那谁来理解我?每天看到那些歌女,我心里就来气,我实在不明白,儿子死了,她怎么可以做到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刘心月越说越激动。
卫子夫默然无语,面对平阳公主,她能说什么?又敢说什么呢?心中暗叹一声,道:“你要是在侯府住不惯,可以将宗儿带回宫居住。”
“好,母后,那我就回宫里住。”刘心月略有些兴奋道。
第二天,刘心月果然搬回了椒房殿居住。对于刘心月的举动,平阳公主没有多说什么,在她离开后,将全部精力投在了教导歌女的事情上。
七月十六,汉武帝到椒房殿看望卫子夫,骤然发现刘心月也在,问道:“你怎么入宫了?”
刘心月白了汉武帝一眼,略带撒娇道:“父皇,您就这么不欢迎女儿吗?”
汉武帝笑了:“朕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是想入宫,随时都可以。只是,你和宗儿一起入宫了,长公主不就更冷清了吗?”
“她呀,根本不需要我们娘儿俩,自己就能活得很滋润。”
汉武帝眉头一皱:“你这说的什么话?长公主是长辈,不能失了礼数。”
“父皇,您是不知道,她现在是多么过分。”刘心月委屈道。
“长公主到底怎么了?快给朕说说。”汉武帝大奇道。
刘心月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抱怨道:“父皇,您说她是不是挺让人寒心的?”
汉武帝不以为然道:“朕觉得,人不能一直活在过去,襄儿已逝,你们总不能一辈子都哀哀戚戚的。长公主能够找点事情排解心中的悲痛,不是坏事。”
“哼,什么排解悲痛,她早就不悲痛了,纯粹是在找乐子。”
汉武帝脸一沉:“不得胡说!长公主丧子之痛不亚于你,对长辈切不可如此不敬。”
“父皇,您怎么一直向着她,一点都不考虑我和宗儿的感受吗?“刘心月更加委屈,快要哭了出来。
汉武帝语重心长道:“朕不是向着谁,而是希望你们有新的生活。心月,你也要尽快走出来了,说不定哪天,父皇就会给你找一个新郎君。”
“我不,女儿现在不想嫁人。”刘心月一脸不悦。
“那就以后再说,等你心情好点。”汉武帝也不勉强。
汉武帝走后,刘心月满脸的不高兴,对卫子夫道:“母后,我怎么感觉父皇越来越没人情味儿了。曹襄去世才多久,居然现在就提改嫁的事!”
“你父皇是心疼你,不要和他计较。”卫子夫安慰道。
刘心月叹了口气:“唉,其实,我何尝不知道以后还要嫁人呢?只是希望父皇能多给我一点时间,不要显得那么冷血。”
“放心,你父皇只是说说而已。公主出嫁,哪能那么草率。”
自刘心月入宫后,卓文君在平阳侯府待得更不自在了,几次三番要离开,平阳公主却始终不肯放。
八月初三,卓文君再次请求回家。平阳公主出乎意料的没有挽留,淡淡一笑:“司马夫人,等你看到一个人后,或许会改变注意。”
卓文君一怔,会是谁能让自己留下来呢?不待卓文君说什么,平阳公主对后堂喊道:“出来吧,看看你一直想见的司马夫人。”
话音刚落,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少女从帷幕中走出,第一眼看到她,卓文君心头一震,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那个人,不由得喃喃道:“太像了,简直像孪生姐妹。”
那位少女很灵动,又落落大方,先给平阳公主行礼,然后对卓文君道:“见过司马夫人。能见司马夫人一面,是小女一生的荣幸。”
卓文君定了定神,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回司马夫人,小女名叫李清扬,今年十四岁。”她的声音很好听,清脆中透着圆润。
“司马夫人,李清扬从小喜欢诗赋,对司马先生和夫人的作品烂熟于胸,还请司马夫人以后多加教导。”平阳公主在一旁道。
略加迟疑,卓文君答道:“好,那就叨扰殿下了。”
李清扬喜形于色,忙对卓文君行礼:“弟子见过司马夫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卓文君逐渐了解了李清扬的身世。她出自中山的一个倡优世家,父母兄弟都精通音乐,大哥李广利善击鼓,二哥李延年善歌,李清扬善舞,弟弟李季年纪最幼,跟随李延年学歌,但天赋远远不如大哥。
数年前,李延年因犯法被判处宫刑,无奈之下只好入宫,先在狗监替汉武帝养狗,后因擅长音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成为宫廷艺人。
前不久,平阳公主有意搜求能歌善舞的少女,有人向她推荐了李清扬。平阳公主一见之下,惊讶不已,执意要将其买入侯府。
刚开始,李清扬还坚决不肯,当平阳公主告诉她,在侯府可以见到卓文君时,她这才心动了,心甘情愿被卖入侯府。
李清扬很聪明,也很好学,非常珍惜和卓文君在一起的机会,如饥似渴的请教。而卓文君对她也毫不藏私,但有所问,悉心讲解。
在卓文君的教导下,李清扬完整的学习了《诗经》,对其中的经典名篇背得滚瓜烂熟,比如《关雎》、《击鼓》、《野有蔓草》。尤其是《野有蔓草》,她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神奇的与其中一句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