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越的事情安排已毕,汉武帝认为不会再出任何纰漏,决定亲自前往西北巡边。
十月初一,汉武帝下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
第二天,汉武帝离开长安,从云阳向北而行,经上郡、西河、五原等郡,巡视边塞驻军,然后出长城,登单于台。
站在匈奴人曾经祭天的单于台上,汉武帝豪情满怀,对随行的公孙贺道:“当年若是朕亲自领兵出征,战绩应该不会比大将军差吧?”此次出巡,卫青并没有随行,军队的代表是公孙贺。
公孙贺略显尴尬,连声道:“陛下文韬武略,英武盖世,伊稚斜小儿,哪里值得陛下出手呢?陛下若是亲征,必定摧枯拉朽。”
汉武帝对公孙贺的回答很满意,感慨道:“可惜啊,未能亲手上阵杀敌,是朕此生最大的遗憾。”
离开单于台,返回朔方,站在北河上,遥望长城,汉武帝意犹未尽,派郎官郭吉作为使者出使匈奴,对乌维传话道:
“南越王头已县于汉北阙。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何徒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这段话说得很霸气,大意是,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悬在长安,如今该轮到你乌维了。如果能战,朕在这里等你;如果不能,就赶快臣服,何苦像条野狗似的东躲西藏呢?非大丈夫所为。
汉武帝在西北耀武扬威时,王温舒也于十月十八抵达梅岭。
不出杨仆所料,王温舒抵达梅岭的第一件事就是催促他尽快出兵,而此时的韩说还在准备战船,根本无法参战。
杨仆不敢拒绝,立即率领本部兵马从武林而出,扫荡骆余善在豫章的兵力。半个月后,骆余善主动退出豫章,龟缩于东越都城。
与此同时,戈船将军和下濑将军收复了南越失地,和路博德一起稳定了南越的局势,王温舒坐镇梅岭,切断东越和南越的联系。
十一月十二,杨仆兵临东越都城城下,东越内部开始分化,建成侯和繇王一起杀死骆余善,向汉军投降。此时,韩说恰好赶到,从海上追杀骆余善逃亡的死党。
十二月初三,当东越战胜的消息送到朔方时,汉武帝振奋不已,恨不得乌维单于立即与他大战一场。
按照之前的计划,杨仆和韩说将闽地的百姓迁到江淮一带,闽地为之一空。然后是论功行赏,封韩说为按道侯,东越降将多军为无锡侯。
东越既平,王温舒的任务暂告一段落,他离开梅岭,前往番禺坐镇,和路博德共同主持南越九郡的善后和安置事宜。
在朔方凛冽的寒风中整整等了一个多月,始终没有等来乌维的回应,汉武帝有些不耐烦,派人去打听消息。
十二月初八,从匈奴传来消息称,乌维对郭吉的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将引见郭吉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
汉武帝哈哈大笑道:“乌维果真是无胆小儿,有种的话就将郭吉杀了嘛,何苦杀自己人呢?朕猜他必定不敢迎战。”
其实,不只是乌维没有出战之意,就连汉武帝都是虚张声势。时值寒冬腊月,在北方草原上大战,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十二月十二,汉武帝从朔方南归,五天后抵达桥山。桥山是黄帝陵所在地,汉武帝专程而来,然后虔诚的祭拜。
想起黄帝成仙飞升的传说,汉武帝心生疑惑,对随行的公孙卿道:“朕听说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
“回陛下,黄帝成仙飞升后,群臣想念,建陵将他的衣冠埋葬,黄帝陵其实是座衣冠冢。”公孙卿解释道。
汉武帝叹息道:“朕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将朕的衣冠葬在茂陵吗?”
南越、东越相继平定,西南归顺,匈奴远遁,河西拓地,控扼西域,海内一统,天下太平,汉武帝对成仙的渴望越发强烈。离开桥山后,他又来到甘泉宫祭祀泰一。
站在甘泉宫,遥望长安,汉武帝忽然心生疲倦之感,慨然道:“人间帝王,不过如此,唯有成仙,方为终极。”
然而,身为大汉天子,想要抛弃人间帝王的一切,岂是那么容易的事。况且,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完成,那就是封禅泰山。
说起封禅泰山,最早的倡议者是司马相如,当时的汉武帝认为功业未成,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在汾阴得到了宝鼎,群臣又议起了封禅,汉武帝没有再反对,让诸儒根据《尚书》、《周官》和《王制》等儒家经典制定封禅礼仪。
然而,几年过去了,诸儒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方案,封禅之事一拖再拖。
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正月初三,汉武帝回到了长安。第二天,他就封禅之事问起了左内史儿宽。
“封禅一事,议论日久,始终没有定论。你是九卿之中经学和历法造诣最深的,对于封禅,你有什么建议呢?”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儿宽道:“泰山祭天,梁父祭地,彰显祖德,上应祥瑞,乃是帝王盛典,但献礼的仪式,经书中并无记载。封禅泰山意味着同天地神灵联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非臣下所能拟就。臣以为,封禅乃国之大典,应由陛下亲自制定。”
汉武帝沉吟半晌,欣然道:“你之所言,未尝没有道理。既然如此,你就来协助朕制定封禅大典吧。”
“臣虽才疏学浅,但为陛下分忧,不敢推辞。不过,臣还想为陛下推荐一个得力助手。”儿宽为人坦诚,直言无隐。
“无需过谦,但说无妨。”汉武帝笑道。
“太史令司马谈学识渊博,精研天文历法,熟悉历代典章,如能让他协助陛下,应能为陛下分忧。”
“好,那就你们两人了。”汉武帝对司马谈印象不错,没有反对。
封禅泰山计议已定,初定在四月进行,时间紧迫,儿宽和司马谈按照汉武帝的想法制定封禅礼仪,以及安排流程,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卜式不习文章,对封禅帮不上什么忙,又屡次弹劾桑弘羊,汉武帝忍无可忍,将儿宽任命为御史大夫,卜式则贬为太子太傅。
儿宽成为御史大夫后,汉武帝知道他和御史中丞咸宣一向理念不合,于是将咸宣提拔为左内史,又以杜周接替御史中丞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