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又称为腊月?
农历的十二月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腊月、冰月、余月、冬素等30多种称呼,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腊月”。十二月为什么被称为“腊月”呢?
“腊”这个词有好几种含义。一种含义是“猎”,中国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平时主要忙于农事,春种、夏耘、秋收,到冬天了,粮食已经收藏好了,没什么农活,就开始组织狩猎活动。狩猎是为了获得野味,也是为了进行军事训练。
第二种含义是蜡祭。到了年头岁尾,人们便要组织祭祀,祭祀的对象有祖先,也有百神。周朝时“腊”专祭祖先,“蜡”专祭百神。秦汉时统称为“腊”。祭祀的时候最主要的祭品是猪牛羊等,这也和打猎有点关系。
第三种含义是腊肉。平时吃不完的肉食采用盐腌、烟熏等方法加工之后,就变成了腊肉,可以储存很久。冬天没有别的事情,正好可以做腊肉。
此外,佛教还认为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佛教传入中国后,每逢这一天佛教信众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最有名的就是施粥,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熬制成一大锅粥送给人们喝,后来这种粥就被称为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