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元旦不是公历的1月1日?那是哪一天呢?
古代的元旦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今天的春节,而不是指当今的元旦。当今的元旦是指公历的1月1日。元旦一词专指公历1月1日,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情了。
“元旦”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元”是“始”的意思,指这一天是一年的开始;“旦”是“明”的意思,指开始这一天的天明时节,即早晨。“元旦”虽然是一年的头一天,但哪一天才是一年的开始,这在上古时候的各个朝代是不一致的。这和上古的“建正(zhēng)”制度有关。“建正”就是确定某一月为正月,这一月就是一年的开始。每个新建的朝代都要用重新“建正”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史书记载,夏代的正月是一月,所以元旦是在一月初一;商代的正月在农历十二月,所以商代的元旦在十二月初一;周代的正月在农历十一月,所以周代的元旦在十一月初一。一直到汉武帝时代,才又把元旦定在了农历的一月初一。
元旦,也就是春节,在古代有各种各样的称谓,比如上日、元日、元辰、元朔(农历每月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中间,地面上此时看不见月光,这个现象称为朔)、岁朝(“朝”有“早晨”和“最初”的意思,元旦是一年之初)、三元、三朝(指一年的开始,一月的开始,一日的开始)、端日(“端”是“首”的意思,初一为一月之首)等。
元旦是一年的开始,所以人们非常重视,要进行祭祖、迎神、拜贺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