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宗教问题——周作人先生讲演
    宗教问题——周作人先生讲演
    今天少年中国学会诸位叫我来讲演宗教问题,我对于宗教实在没有什么研究,只能把个人的感想略说一些,是没有什么高深的学理的。因为没有研究,所以也就无从预备;而且现在要说的也多是已经说过的写过的,现在不过综合起来重述一遍罢了。这是于未讲之先,要声明的。
    现在先说他与文学的关系,及其相同之点。
    讲到文学,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文;一是诗。这是精神上的区别。形式上,文又可分为韵文与散文二种,诗又可分为有韵诗与无韵诗。虽然古时常用诗或文来讲科学或哲学的很多,但就精神上讲,文学总是创造的,情感的,与那分析的,理智的科学实在不能互相调和,因为性质很不相同。宗教也是情感的产物,与文学相类。而文学就精神上区别,又可说,诗是创造的,情感的,与宗教有关的;文是分析的,理智的,与宗教冲突的。这话看似矛盾,好象古代的二重真理说,其实我不过要说明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很大罢了。
    我于宗教不大懂得,但以为文学与宗教确有关系,所以即就这一方面来看。文学的发达,大都出于宗教。就是别种艺术,亦多如此。这应该是各国都如此的,但中国的我们现在还不晓得。最明了的就是希腊。希腊文学中如史诗,抒情诗,戏曲等等,种类甚多。现在就拿最明了的戏曲来说。希腊最早的戏曲多是一些神话或传说。其原因即在求生的精神活动,文学宗教都出于此。那时的人们因为春天草木发长,牛羊肥茁,到处都有生气,觉得很乐。到了秋冬便觉得危险,要设法救护,使冬去而春能再来。其最初全是为自己的求生,并不晓得求抽象的上帝。他们只是这样心里想,觉得不够,于是将“要春回来”的情感发表出来,演成实事,以期促他们那希望的实现。上帝这概念没有以前,就是这样。所以他们最重要的,就是叫一个人扮“春”,命他出去取一个有生气的东西回来,如树枝之类,这就表示春回来了。年年这样去做;各地方的人都把春天的记号搬回本地去。他们以为扮春的人就是春,反过来说,春是有人格的,因此便抽出一个上帝的概念。可见宗教与文学都是由求生之念抽出来的。当时极简陋的歌舞音乐,也就是后来极精美的歌舞音乐的起源。
    现在说文学与宗教的分离。文学与宗教本来是合一的。文学本为的是发表个人的或社会的情感;而宗教当初最重要的情感是保全生命,故发出保全命的文学。所以当初他们本是一事,因为他们除了恐怖喜欢以外,没有别的情感。到后来才渐渐地分开,一方面在艺术家,一方面在赏鉴家。本来那种举动在创作者纯是希望成功,并没有魔术的思想。就如中国的迎春,也是如此。他们以为这样一做,当真的能使春天来到。到后来才有一部分人觉得保生的情感是要发表的,却是不复信为真有何等效力。这是艺术的表情,能将我的情感去感动全体的别人,使他们一同晓得,却是于我自己的利益与愿望没有关系。这是艺术家一方面的态度变了。赏鉴家亦是要变。当初像迎春这种事体,本是全国加入,大家去做,都是主动,无所谓旁观的赏鉴家。后来由这些演做者的全体里边,分出一部分人在旁看着而不加入,就是有点怀疑了。做的人当作仪式去做,看的人虽然也能懂得他们的情感,但是只当作一种艺术看待。譬如信宗教的人到庙宇一类地方去礼拜神祇,一定不研究那神像雕刻的美恶,因为他当作宗教看。若是我们去,便一定要把那雕刻研究一番,因为当作艺术看。所以古代的美术多是表示宗教的情感,并没有游戏的念头;后来因为有些离开仪式,才成艺术。但是艺术虽然分了出去而他的宗教的本体仍然存在。他还是要表示他的情感,或是雕刻,或是写画,或是扮演,都只是种种的仪式的变相。因此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一条纵流而艺术把他分开来。
    这是就过去的事实而言,宗教与文学是分离了。但却不能如化学之于炼金术与天文学之于占星术那样的绝对分离。文学的出于宗教,是极自然的,不但不相反,还有相同的地方。——这所谓宗教当然是泛说,不指那一宗派。
    再说文学与宗教相同的地方。文学的理想本来应该如此,就是就艺术说,也非如此不可。宗教上的“神人合一”“物我无间”,其特性亦即在此。有很多的例。基督教《约翰福音》说:“世德,我在你中,彼等亦在你中,故我在彼等中。”这个目的物象萧伯纳称他为“生命之力”亦可,不过宗教上另换一个名称罢了,象“神”“一”“无限”等。不但基督教,就是印度的婆罗门,波斯的毛衣派(sufi),其思想也差不多相同,可以作为宗教的本体思想的代表。他们就是把我们与最高神合一。这在古代文学便是如此,中间经过一次变动,现在却又有这种趋向了。上古最初文学所发表的感情,就是全社会的,因为保全生命是关系全体的。后来个人思想发达,于是注重个人的情感。这是上古到十九世纪的变动。现在觉得文学不应以个人为主。是要结合全人类的感情的。托尔司泰说;文学不但要使别人晓得我的意思,要他受到我的同一的感触;如我向他说,即能使他发生与我同样的情感,无形中彼此就互相联络了。这自然是专指好的结合力而言,文学的作用便都在此,其与宗教相同处也在此。不过他不同用凭藉一个上帝,或与上帝发生关系罢了。他用另一种方法,将大家的共同情感发表出来,自然能结合全体。但如于最大全体联合有害的感情结合,像爱国主义及宗教间的攻讦,以小结合破坏大结合,却是与文学的目的相反的。
    照此看来,近代文学是社会的,是与宗教相同的,不过他不必假借神的力量而可得同样的结果。这固然是显著的事实。但是近代个人的文学也并不是绝对可以排斥的,因为确有些个人的情感不是普通都能领会的。这是例外。总之现代文学的变动确似倾向古代了。古代的艺术都是平等的,普遍的,无论何人都会的。近来就渐趋专门了。文学家说出大家没有想到的话,使个性较为稍不敏捷的人可以引起同样的感想。再近一点,便全要变成社会的了。
    还有一层。宗教是希望将来的,而文学也讲未来。迎春等事及野蛮民族的预祝战胜,都是预先发表他们的情感。这只要查考古代的艺术便可晓得。文学上的怀古主义,现在觉得不对,因为他是一种变态。象意大利的未来派说,文学是帮助生命之存在的,徒然怀古就与人性相反,因为生命是向前的,已往的东西尽可不管。所以文学必须讲未来,不能是明天的,也至少须是今天的。过去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只要现在好或未来好就是了。未来派文学的材料都只是极平常的眼前境界,如汽车等等,不要什么“古”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本于要求生存的精神。这也是与宗教相同的地方。宗教的希望也在一个较好的未来安乐。他们那些仪式不是记念过去的,都是希望未来的。不过宗教在供献给神,文学是无所向献的罢了。
    将以上的话,总起来看,觉得文学与宗教确是相合的。所以觉得宗教无论如何受科学的排斥,而在文艺方面仍然是有相当的位置的。这并不是赞扬宗教,或是替宗教辩护,实在因为他们的根本精神确是相同。即便所有的教会都倒了,文艺方面一定还是有这种宗教的本质的情感。至于那些仪式当然不在我们论断之列。
    这都是我个人的感想,也许于宗教的学理有不合的地方。我的意思,总觉得文学与科学是不很相合,而与宗教是相合的。你看研究科学的时候,决不会有做诗的情感,就是文学与科学,不很相合的明证。所以已成的宗教能否继续存在还是问题,而宗教的根本精神却是与艺术的存在同其寿命。
    最后我对于少年中国学会的本身问题,还要说几句不应该的批评。我以为褊狭的迷信一个宗派,自然不大合式;至于不是属于某一宗派的教徒而有普泛的宗教信仰的,似乎没有什么冲突,如泛神论者或信仰一种主义之类。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种统辖一切的事情,无论那一方面都不能有这种绝对的主张,所以科学也就不能与文艺宗教相连着说。
    * 刊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五日《少年中国》第二卷第十一期,张绳祖、曹刍笔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