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5章 完善政事
    洛阳。
    刘辨归来后的第一个早朝。
    “朕离开京城期间,左丞相劳苦功高,将京城一切事宜处理的妥妥当当,朕心甚慰!
    今日早朝朕有几个想法想与诸位爱卿商讨商讨。
    第一、大汉所有地方官员将于年内全部考察完毕,不合格者将直接罢官,没有任何情面可言;从大汉书院中选拔也好,从基层选拔也好,哪怕是从民间直接选拔,朕只要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的人来做百姓心中的父母官,目前各地缺少的官员尽快补齐若是有人胆敢卖官鬻爵,朕不介意让他的脑袋离开他的身体!
    第二、所有的发生了水灾以及有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方,官府统一搬迁百姓离开现居住地,寻找合适的地方建房居住,官府不得向百姓索要钱物;
    第三、大汉全境内不论是哪个民族,只要是我大汉境内的,都要接受官府统一登记造册,朕把这个叫做人口普查,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都要登记,有拒绝登记的官府可进行抓捕入狱;
    第四、进一步完善大汉军队的军功赏罚制度,不能让将士们的血白流,将士们忠于大汉,为朝廷,为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朝廷定然不能让他们心寒;这一点兵部当着重办理此事;
    第五、我大汉祖制非刘姓不王不可更改,但是朕在这个王的下面侯的上面再添一个爵位,叫“公”,这个朕亲自拟定。王、公、侯都将施行等级划分,王分为亲王,郡王;公分为国公、郡公和县公;侯的等级不变;
    诸位爱卿可廷议朕的议案了。
    朕准了,先听听爱卿们的想法。”
    刘辨的话刚说完下面就炸锅了,嗡嗡的讨论声立即充斥了整个大殿。
    “陛下这是要对官场大清查了吗?田御史还没有回朝,陛下又开始了清算了?”
    “哎呀!你有所不知啊!听说这次水灾闹的陛下龙颜大怒,说是地方官员不作为,救灾不力导致的。”
    “非也,非也,陛下之所以对官场进行大清查的目的就是因为前段时间的赤壁大战前,陛下下达的旨意地方官员根本就没有遵旨执行,要我看呐,这些人就不配做官!竟然蔑视陛下,无视朝廷,这种人你们说说看是不是该清除?”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是该!”
    “那么这封赏将士以及重臣的方案几位大人又如何看的?”
    “老夫认为陛下此举深得人心!为何呢?诸位请想,如今的大汉江山比之先帝时期如何?那不仅仅是大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有就是百姓的日子过得好的已经不是从前的日子咯。土地虽说是朝廷的,可这土地上的所得大部分还是百姓的,这么一来百姓富裕起来了,朝廷的国库也是充盈起来了,自陛下登基以来,朝廷用兵就没有停止过,国库虽然也空了,可是很快便能恢复,这些啊!可都是陛下统御有方,更赖臣子们用心用力啊!
    说到这战事,大汉能有今日之盛景,三军将士劳苦功高,封赏他们也在情理之中,老夫认为此事大善!
    有功不赏,有过不罚日后谁还替朝廷卖命?”
    “嗯!是这个理!”
    “不错,不错!这马尚书所言甚是!”
    “马尚书此言下官不敢苟同!令郎是为军中将领,陛下若是封赏有功将士你马家一门自然是光宗耀祖,那我等文人呢?行军打仗我等自然比不了那些武将,可我等就没有功绩?陛下适才未曾提过我等默默无闻在朝中处理政事之文臣的赏赐啊?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吧?下官斗胆敢问马尚书此言可有错?”
    “嗯!萧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要不先探探贾相的口风?”
    类似这样的话题层出不穷,一片一片的官员们都在那交头接耳,嘀嘀咕咕。涉及到了利益的划分最是让人露出本性的事情。
    此刻的朝堂倒更像是澡堂,一群老爷们在哪里叽里呱啦垂沫横飞的讨论着,争执着,更有甚者还手舞足蹈的比划着。
    全朝堂只有一个人没有参与议论,那就是左丞相贾诩。看上去像是老僧入定一般双手袖着在那闭目养神。到底在想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老狐狸深谙为官之道,作为群臣之首如果于百官融为一体了,那么皇帝就该对他开始忌惮了,一旦被皇帝忌惮了,那么他的生命恐怕也快走到尽头了。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上朝他给人的印象都是与群臣格格不入的表现。越是这样皇帝越是喜欢。如果他作为百官之首与群臣打成一片的话,百官是高兴了,但是皇帝缺不高兴了。后果那就很严重了。
    作为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是权势滔天毫不为过。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所处的位置虽然高,可摔下来的话却是最惨的。
    刘辨哪能看不出来老狐狸的做法是因为什么?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又何必点破?
    徐庶与郭嘉一个在豫州,一个在幽州都没有回到京城,这样的早朝自然是没有参与的。因此这廷议,百官的眼神自然就盯着老狐狸为主了,下面商议的再好,没有他的首肯恐怕廷议结果皇帝还要斟酌斟酌了。
    一个时辰的廷议终于渐渐的安静下来了。
    老狐狸率先出班启奏了,毕竟群臣之首的职责就是这样的。对上反映百官的见解和意见,对下传达皇帝的旨意也是他这个百官职责所在。
    “启奏陛下!文武百官廷议的结果一致认为陛下所提出的官场清查之事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其他几点臣等倒是很赞同,与陛下观点一致。”
    刘辨听着贾诩在说话,却是笑而不答,眼睛缓缓的扫视着殿下的众臣,他想看看这些涉及到大部分人的利益的事的情,群臣都是什么反应?
    “朕意已决,那些觉得操之过急之人难道心中有鬼不成?朕的旨意都敢违背?这朝廷的政令还能及时落实吗?朕要这样的官员干什么?吃闲饭吗?荒唐!正好相反其他的倒是都可以缓缓,但唯独这一条要速办!若是有人胆敢阳奉阴违私下阻碍清查之事进行,那么朕不介意连阻碍之人一起换掉,无论他是谁!
    文和,中书省尽快照此章程处置,不得有误!
    退朝吧!”
    一脸怒气冲冲的刘辨不等到群臣跪送完成就离开了朝堂。
    “小竹子记下几条旨令:一、让人传令诸葛亮问问他关羽与张飞二人现在哪里?朕已经将刘备伙同东倭人蓄意谋反被灭之事昭告天下了,朕不相信他二人知道之后没有反应!
    二、问问李儒在夷州处理的怎么样了?去书院招陆逊前来见朕。
    三、让甘宁水师召集起来与夷州整训不得有误。
    四、郭嘉暂代幽州刺史,直到有替换人选为止。
    先这么多吧!
    另外无事不要来烦朕,朕去陪家人了。若是有人来扰告诉他朕不见,做好本职事务很难吗?”
    刘辨的心情不怎么好已经写在脸上了,这个原因还是因为朝堂上的清查官员提议引起的,他没想到满朝文武居然大部分人都在反对这件事,那么这件事背后的网络关系就复杂了。这是导致他心情不好的主要原因。
    喜竹与典韦都不是菜鸟,皇帝不高兴自然能感受到。严肃的氛围让人感觉连空气都是那么的冰冷刺骨。
    关羽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只不过是每天都在那里烧纸钱,他给刘备立了个牌位。他知道大哥刘备有今日的结果乃是意料之中的人,他不恨任何人,只恨自己与大哥相距太遥远,没有能够阻止大哥的冲动之举。这是他遗憾的地方。
    而张飞却不一样了,他恨李儒。恨的差点咬碎钢牙!
    “二哥!你我还有大哥当年桃源结义的誓言言犹在耳,如今大哥虽然不在了,难不成你我兄弟就此作罢?大哥的仇就不报了吗?”
    关羽继续烧着纸钱没有搭理他。
    “二哥!”
    张飞再次大吼道。
    关羽也是被他烦的没辙了,这才缓缓说道
    “三弟,大哥是为什么死的?难道你认为大哥不该死吗?我们兄弟三人当初结义之时可是说好了要匡复汉室江山的,可如今汉室江山在陛下的治理下如日中天,大哥做了什么?这样的仇如何报?
    大哥虽然是死在李儒手里,可那李儒也是奉了陛下的皇命而为,难不成三弟想去刺杀陛下?荒唐!
    三弟!大哥的死我们兄弟是有责任,可不是助纣为虐的责任!而是要劝阻大哥莫要倒行逆施!大哥他带着外族来犯我大汉,此等大罪如何报仇?
    三弟听二哥一句劝,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当分清是非,莫要意气用事!二哥已经失去大哥了,不想再是去你,你莫要犯浑!过来给大哥烧点纸钱。”
    “二哥!俺老张心里这口气咽不下去!俺要把那李儒碎尸万段方可解恨!”
    “三弟,二哥适才所说你还没明白?杀了李儒大哥能活过来?再说你杀了李儒陛下能放过你?就算陛下放过你,这天下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你明白吗?因为李儒是大义而你过是为了我等兄弟的情义,这是小义。如何相比?糊涂!”
    “哎~”
    关羽与张飞的对话被司马懿派来的亲兵躲在外面听得清清楚楚。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他们二人都知道关羽与张飞和刘备是结义兄弟,就怕他们两兄弟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因此司马懿不但派人偷听了他们的谈话,还派了兵马围住了他们两人所在的帐篷,只要他们两人一条心的想替刘备报仇的话,那么立即被拿下是必然的。
    亲兵偷听的话传到了司马懿和诸葛亮那里,两人互相看看对方,眼神的意思是你说呀?怎么办?
    好长时间之后,诸葛亮说话了
    “来人,持本都督将令去将张飞捉拿收监,若是胆敢反抗格杀勿论!听清楚了,是捉拿张飞,与关羽无关,不得牵涉关羽。”
    亲兵下去之后,不一会张飞被五花大绑的捆到了诸葛亮与司马懿面前了,当然关羽也是一起跟着过来的。
    “张翼德,本都督听说你还想着刺杀李儒替你兄长报仇?既然如此,那么久休怪本都督执法了,只能将你暂时收监,等待陛下发落了。”
    张飞气的两只眼睛瞪的像灯笼一样扭着投对诸葛亮的话充耳不闻。
    “大都督,请听关某一言。”
    “哦?关将军有何话要说?”
    “回都督,某家三兄弟当年义结金兰立志匡复汉室江山,如今大哥行那悖逆之举实乃我与三弟不愿看到的事,如今大哥已然伏法,三弟悲伤过度这才说了些气话,还望都督法外开恩,从轻发落!”
    “关将军行事刚正,本都督自然相信,可谁敢保证张翼德不会偷偷离开去行刺那李儒?若是让他从本都督手底下溜出去刺杀了李儒,届时彼陛下怪罪下来,我等在场的几人尽皆获罪!你可曾想过?”
    “都督所言,关某岂能不知?还请都督将三弟交于关某看管,若是三弟真的犯浑去行刺了李儒,则由关某承担一切罪责,还望都督恩准!”
    诸葛亮看了看司马懿,司马懿笑了笑说道
    “既然如此,诸葛都督不妨卖关将军一个人情,放了张飞,但是定要关将军签字画押,若是张飞真的闯了祸事,由关将军一力承担,与你我无关,关将军你看可否?”
    “如此大善!多谢司马都督相助!关某愿签字画押!”
    “既然司马都督也为张飞求情,那本都督也不枉作小人了,来人取纸笔来!”
    关羽将气呼呼的张飞拽出了帅张之后,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互望来对方一眼,随即哈哈大笑。
    洛阳。
    御书房。
    “伯言,朕叫你来,是想让你去幽州,出任幽州刺史一职。你可敢接任?”
    “陛下…这…”
    “这什么这?是不是你觉得这样的官员任免没有拿到朝堂廷议不合体制?还是你觉得自己不能胜任?”
    “回陛下,微臣乃江东旧臣,出任幽州刺史一职恐招人非议,并非微臣不敢接任!”
    “哈哈哈…伯言你倒是爽快,这话说的也是一针见血啊!
    朕不但人你出任幽州刺史,幽州都尉也有你兼任,也就是说,你到了幽州之后,郭尚书将会回京,幽州的兵马有你去节制,不要问为什么?朕意已决,去吧!小竹子把圣旨给他,就不念了自己拿回去看吧!
    对了去中书省贾相那里报备一下。吏部要备案的。下去吧!”
    陆逊双手捧着圣旨直愣愣的退出了御书房,机械般的走在了回去的路上。脑海里却在仔细的回想着刘辨的话,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他知道皇帝让他去幽州接收刺史之位本无异议,可是加上一个都尉一职就不一样了,朝廷的官员向来是军政分离的,为什么让自己军政一肩挑呢?难道真的是自己才能盖世吗?或者说陛下犯糊涂了吗?他内心告诉自己绝对不是这样两个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陛下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御书房内刘辨埋头写着什么,突然他停下笔说道
    “小竹子,去将法正给朕叫来,他应该也在书院。”
    喜竹出去了,刘辨随手将一副小点的大汉地图卷了起来交给采菱道
    “丫头去追上伯言,将这个交给他。”
    “诺!”
    采菱朝刘辨屈膝福了福双手接过来退了出去。一路小跑,没多久就追上了陆逊。
    “陆大人留步!”
    陆逊回头一看是刘辨身边的采菱,赶紧施礼道
    “见过采菱姑娘,姑娘唤某,可是陛下有何旨意?”
    “大人不必多礼,这是陛下让奴婢交给您的,大人收好!”
    陆逊赶忙双手恭敬的接过来,朝采菱施了一礼道
    “多谢姑娘!”
    “大人好走!奴婢回去复命了。”
    “姑娘请!”
    陆逊待采菱离开之后才转身打开了地图,看到了地图的时候他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随机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朝御书房的方向躬身一礼道
    “陛下深谋远虑,举世无双,微臣拜服!”
    采菱回到御书房把地图交给陆逊的事简单的说了一下,也不知道皇帝有没有听进去,因为她看见皇帝一直在盯着大沙盘发呆,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就连端到刘辨面前的茶水半天都没有接过去。
    “陛下请用茶!”
    “嗯,哦,好。丫头啊!那个去告诉皇后,朕今晚去和他们一起用膳,吃火锅,请上太后一起。”
    采菱走后,刘辨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
    “实力还是不济啊!唉…”
    法正一脸疑惑的跟着喜竹来到了御书房里同样看到眉头紧锁的刘辨在盯着沙盘,皇帝找他什么事,他也不知道。只能硬着头皮询问一下打扰皇帝了
    “微臣法正参见陛下!”
    刘辨右手端着茶杯,左手夹在右臂里面斜眼看了看他说道
    “是孝直啊!
    孝直在书院可曾学到什么稀罕的学问?”
    “回陛下!微臣一直呆在书院的算数科研学,这门学问当真是其乐无穷,微臣得益匪浅。”
    “那倒是,算数一门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确实值得潜心研学。不过,眼下朕给你安排了件差事,你可是没有时间去研学了。”
    法正没有说话,继续躬身听着刘辨说重点。
    刘辨看看法正没有说话就边走回御案边说道
    “孝直过来,朕这里有两样东西一幅画和一份圣旨都交给你,拿好。
    你先看看,然后再是说你的想法。”
    法正恭敬的接过来圣旨和那幅画慢慢的打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