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三章 创国体制
    第一百七十三章 创国体制
    “我承认你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可河南灾情,你们可曾有过半点帮助?百万饥民,能靠四书五经填饱肚子吗?外敌侵袭,你们手持纸笔能抵御刀剑吗?哪怕你们现在都身在朝堂,一人一口论语给皇帝讲学,除了能让皇帝打哈欠之外,能起什么作用?”
    徐承斌这句愤怒的话语,像是炸弹一般,炸得众人无法给出回应。
    林时恭也被击中了,心灵深处微微揪痛。
    后世都说大明毁在了一群读书人手里,这听似无稽之谈,但若是能加以考虑,又怎会找不出证据?
    徐承斌的怨怒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事实上,折柳书院的一众学生书客,儒生名士,内心也对此产生了动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反映科举制度的一个至高理论,虽然出自北宋,可在明朝却是走到了巅峰,无论贫穷富贵,都坚信这个道理,可到了如今,到达科举巅峰的明朝,朝廷以及地方官府,又为何凋敝到如此程度?这不正证实了读书无用论吗?
    这对折柳书院而言不亚于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眼看着众人面面相觑,无以为对,林时恭咬了咬牙,起身说道,“依你之言,大明社稷之创立,就理应抛弃群书,摒除儒子,废除科举,由一群舞刀弄枪者,耕土育苗者执政天下吗?”
    “莫非你认为这样不好?”徐承斌据理力争道,“朝廷之维系,靠的难道不就是舞刀弄枪者抵御外敌,维护国疆,耕土育苗者寒耕暑耘,造福百姓吗?”
    “你若是如此认为,只能说你对朝政只懂其一,不知其二。”林时恭慢条斯理地说道,“若是国体为二,抵御外敌者为其一,军中纪律何以维持?寒耕暑耘者为其二,粮食分配何以公平?人非圣贤,乱纪者,懒惰者,何以管制?”
    “那还不简单,军中纪律找个武技高超的人来管,哪个士兵不服?粮食分配由大家推举的人来负责,哪个农民不认?”
    林时恭仰天一笑,“哈哈!那按你这么说,若是这个武技高超的人,跟负责分配粮食的人,起了矛盾呢?抵御外敌多少士兵,寒耕暑耘多少农民,又需如何任命?若是士兵与农民又起了矛盾,谁来制衡双方?”
    “那还不简单,再让士兵和农民推举三个人,一个调解矛盾,一个任命人员,一个制衡双方,这事不就解决了呢?”
    “那若是士兵和农民推举意见不合?”
    “意见不合?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若是意见不合,再继续推举他人,直到大众满意。”
    “那若是人人都想被推举呢?”
    “你这是什么问题?推举既然需要得到大众满意,那就必须制定推举规则,由规则考核各个人员,考核通过者,就是推举成功者。”
    “那推举规则又是谁来定?推举规则没有制定,推举就无法完成,既然如此,规则又是谁来制定,又由谁来监督?”
    “这……”徐承斌一时半会也不知如何回答,干脆就说道,“让年龄最大的来制定监督。”
    “那若是这个人死了呢?”
    “那就让他儿子来。”
    “他儿子也死了呢?”
    “那就让他孙子来。”
    ……
    林时恭问了一连串问题,自以为是的徐承斌一股脑给出了所有问题的回答,问完最后一个问题之后,林时恭这才微微一笑,给出了总结,“好了,那么,徐捕头,请你仔细回顾一下你的答案,一开始你只是想要两拨人,一拨是守护社稷的士兵,一拨是耕耘土地的农民,为了能公平地把所有人都照顾好,为了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你最后还不是创立了一套国家体制?”
    徐承斌猛然一怔,哑口无言。
    林时恭接着说道,“制定监督推举规则的人,难道不就是皇帝吗?皇帝驾崩后,制定监督的权力交到了太子手中,太子若是遭遇不幸,权力就交给皇孙手中,这不就是世袭吗?其次,制定的推举规则,这难道不就是科举制度吗?徐捕头,这一套体制都是你自己创立的,你对此还有什么不满?”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书院众人谁也想不到,年纪轻轻的林时恭抛出几个问题,便从徐承斌口中引出了一套完整的国家体制,同时也为科举制度的产生给出了解释,在场那几个老者儒士都无法解答的问题,都被林时恭一人给解决了。
    徐承斌也很是震惊,他也没有注意到,他竟然陷入了林时恭的陷阱,但他也不愿服输,大声呵斥道,“你这是投机取巧!混淆视听!颠倒是非!不伦不类!无论你怎么解释,都无法改变国家现状!这群儒夫照样是无所事事,废铜一堆,对朝政没有半点帮助!”
    林时恭也不生气,低沉反诘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者,方有资格治国平天下,倘若人人都像你徐捕头一样,只会大喊大叫,无理强辩,对科举乃至朝政抱着撒娇、愤懑、怨恨的态度,那大明社稷将会沦落成什么样子?”
    “你!”徐承斌露出气急败坏的样子,可他又不知该如此应对。
    林时恭接着说道,“我们今日之所以集聚一堂,荟萃相汇,博采众识,辅引时弊,锐意图新,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座各位进禄加官,能够不忘初心,纠正官风,匡扶朝廷,现在折柳书院与东林书院相比,自然算不了什么,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若是能集众人之力,汇群官之威,必然会产生倾覆朝廷的力量,令朝廷重回正轨,这才是折柳书院的办学目的。”
    林时恭这番话话音刚落,便迎来了满堂喝彩。
    徐承斌也是被说得无言以对,自觉颜面全无,便找了个机会灰溜溜地离开了。
    留下来的人则纷纷对林时恭产生了敬佩之情,抱着相识的想法与林时恭交流了起来,甚至有人邀请他来当讲师。
    林时恭赶忙推辞,毕竟他还不过十几岁,给这些饱读经书的人讲学,在学龄辈分上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