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丝路复兴
而后,在众人诚恳的邀请以及杨东明的央浼下,林时恭这才同意讲学三天。
接下来的三天里,林时恭便住在杨府,每到正午,便来到折柳书院给众人讲学,当然为了避免舆论的产生以及被人扭曲道理,林时恭讲的都是未来的理论。
求知以励的众人如饥似渴,对林时恭讲学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回去后也将这些理论知识传了开来,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而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来折柳书院听讲的人更多了,书院里满座皆客,都挤到院子里外了,有的人干脆就坐在院外的树枝上听讲。
大多数听讲者都是当地闻名的秀才文人,还包括不少的退休官员,甚至还有豪绅权贵,可见林时恭传讲的朝政理论引起了各个阶层大部分的兴趣,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最后一天的讲学,林时恭实在没有内容可以说了,就干脆从系统里调出了未来共和国时代的地区理论和贸易倡议,一带一路。
当然这个概念有些超前,林时恭担心听讲的人听不懂,便改了一种思路去讲,将这次的讲学主题命名为丝路复兴计划,另外还为这个计划讲了五个指标加以贯通,这五个指标便是政通、路通、贸通、钱通、民通。
底下有人发出疑惑,“这丝路复兴,有什么利益或是意义可言吗?”
“当然有。”
林时恭继续他的讲学。
“大明社稷内忧外患,国库将近空虚,农商双不利,既然如此,何不加大贸易范围,将国家经济范围扩展到更远的地方,这样不仅能促进商业贸易,还能增高国家在其他地区的威名,为天下各地所知。”
听了林时恭这话,底下议论纷纷,又有一名儒士提出了质疑。
“商业贸易,这是不公平的交易手段,倒卖难道不是投机取巧吗?为什么一定要支持商业,却对农业置之不理?若是可以征服其他地区,扩张疆土,国家岂不是能增添几块土地,留给百姓耕耘,增加收成呢?”
事实上,这个儒士的质疑,也是历代各个朝代重农抑商的定位所在。
在各个朝代的人看来,商业就是倒买倒卖,说白了就是投机取巧的行为,就好比如一些赣商,从江西买进大量便宜的陶瓷制品,再到除江西之外的其他地方以高价卖出,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人都排斥甚至痛恨这种行为,觉得这有损于信,甚至对劳动者不公。
故此就有人认为,发展商业,还不如发展农业,毕竟农业是保证百姓温饱的有效手段,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产业,持续了几千年的工作,不容置疑。
重农抑商的理念得到了书院里大部分人的认可,同时他们也对林时恭口中丝路复兴计划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但林时恭毕竟有系统相助,自然知道怎么应付这些人的质疑。
“诸位,你们忽略了一点,商业,并不仅仅是对商人有利,更是促进当地发展的手段。”
林时恭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中查找系统里,对国家富裕规律的解释,将其照着念了出来。
“天下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故此,为求解决温饱,国家发展农业,开垦田地,保证田地能永久耕用,但问题是有的地区不适合农牧,就比如江西,他们发展陶瓷,陶瓷不能解决温饱,但它们可以卖,卖到别处,换取金钱,用金钱就能购买粮食,这样不就产生农商循环了吗?”
“各地爆发灾情,都快饿死了,谁还有心思买陶瓷啊?粮食都快买不到了!”有人质疑道。
“这就是开启丝路复兴计划的原因。”林时恭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们唯有开通丝路,将陶瓷卖给其他国家,换取金钱或粮食,带回国内,这样就不能挽救当今粮荒了吗?”
底下有人点头,表示认可。
林时恭接着道,“商业促进发展的道理就是这个,将两个地区的资源互换,江西盛产陶瓷,可以将陶瓷卖给有粮食的地区,换取粮食,利于双方,你们觉得呢?”
话音刚落,一名身着青色大褂的男子起身拍掌赞叹道,“先生说的甚有道理!在下服而大敬!”
这名男子一开口,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身鼓掌喝彩,林时恭的讲学也到此结束了。
散场时,林时恭考虑到在虞城县也呆了有好长一段时间,便准备跟杨东明致别,离开虞城,可刚走出折柳学院,迎面便走来一名男子,正是方才拍掌赞叹的男子。
“林先生,请留步。”
男子拱手作揖,随后便主动介绍道,“我名为常义杭,榆次常氏人。”
林时恭眉根一皱,内心飘过一丝讶然,毕竟榆次常氏,可是明清两代著名的晋商家族,家财万贯,堪称商界传奇,业界领袖,被这种家族的人打招呼,不亚于是被今天马云的儿子发出交友邀请。
故此林时恭这才感到疑惑,“常先生,有什么事吗?”
“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方才你的不少高见令我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悟出了诸多道理,故此想与你这般高人认识认识。”
“常先生说笑了,不过是我的一些愚见,谈不上什么高见。”
“林先生谦虚了,实不相瞒,我在河南也有部分产业,本想做大,可苦于没有买卖之道,今日听林先生如此讲授,顿时就有了思路,只是还没有一个执行方案,不知能否请林先生指点迷津?”
林时恭立马就有些困惑了,甚至是有些不悦,他自己也经商,两者都是商人,本来林时恭这边的商业也碰到了一些瓶颈,哪里还有心思帮常义杭的商路指点?
但林时恭也没有明说,他打算探探对方的底细,便开口问道,“常先生做的是什么生意?”
“蚕桑,纺织,服饰买卖。”
林时恭顿时一愣,立马就意识到这个常义杭是竞争对手。
常义杭做的是蚕桑、纺织、服饰买卖,林时恭自己也涉足服饰,好巧不巧买卖服饰的铺子也开在了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