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1章 吏治之道
    等越娘带着那两个妾侍出去了,王延兴才开始对老太太说到:“孙儿现在走的这条路,实在是有些跟传统相差太多了,所以,孙儿才会让她们先走开……这些东西听了,对她们也没什么好处!”
    老太太点了点头,示意可以理解,然后,开始期待地等着王延兴后续的解释。
    王延兴这才继续说到:“治政之道,最关键的,还是吏治!”
    一个理想的吏治,那自然是令行禁止,上下通达。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很多人,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心。所以,一条命令下去,总会在一次一次的传达,和一层层的执行中,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
    也许有的变化,对整个事务有帮助,但是,更多的,还是会扭曲、弱化的负面的因素。
    每多一个负面因素,行政效率就会相应地下降一点。
    当这些负面的东西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治政体系就会崩溃。就好像大唐的统治体系,在进入晚期后,其基层便已经大部分失去了活力,国家无法从基层汲取到足够的营养,进而出现了各种困难。至于现在,就大唐而言,整个统治结构,已经彻底失活……说起来,就是这些负面的东西,不断地累加的结果。
    “那该如何解决这些负面的东西呢?”
    其实,想要彻底解决……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将这些负面的影响降低抑制。
    而要有效地控制这种东西,首先第一条,要统一思想!
    王延兴一直都在说,自己有一个宏愿,那就是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便是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思想。是给其下的各级人员有一个思想正确的标杆,那就是大家一起来努力奋斗的目标,是要让天下富庶、公平,哪怕是寒士,也能面有欢颜。
    对应的,就要让各级人员,在思想上,去反思以往的,各自为了自己获取利益,为了各自家族获取利益的意识,形成一个天下为公的目标。
    然后,才是提高各级人员的治政能力,改变现在的以家族出生、以诗文取士的入仕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所有州、县一级的主官,必须是进修学堂中达到了合格水准的,相应的佐官,条件虽然有所放松,但是至少经过速成班的培训。
    为的,就是要降低行政命令在传达时候的理解错误。
    接下来,更重要的,则是监督。
    传统的大唐的监督手段,是通过御史台来监督百官。但是,御史台在实际的行政过程中,往往成了党争的工具,变成了权臣互相倾轧的手段。这种所谓的监督,其实并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所以,王延兴在自己的体系下,除了要求本系统内部的自查外,又设立侍卫司,按照唐律和管理规程和条例来监督各级官员。
    不过,这种行政手段难免会出现官官相护、互相勾结的情况。
    所以,王延兴更看重的,是财务审计!
    因为钱是不会说谎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当对某个部门进行系统的财务审计后,贪墨、挪用等等都是明显可见。
    另外,侍卫司内部,还有一个秘密警察部门,作为第三道监督手段。
    不过,就算是这样了,王延兴却还是没有足够的底气地对老太太说道:“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就算现在制度设立得再好,总会让有心人找到空子钻!”
    “所以,治政之事,最关键的,还是要应势而动、应时而动,只有保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吏治之道!”
    一通打道理说完,王延兴只当老太太肯定听得要昏昏欲睡了,谁想,老太太竟然是越听越精神,听到最后,竟然连连拍着案几说起好来。
    看到老太太这般精神,王延兴不觉一阵怪异:以前在泉州的时候,可没见老太太这般关心政治呀!
    感觉到了王延兴眼神中的奇怪,老太太笑了笑,对王延兴道:“大哥儿,你大人的话,你听听就好,别总是想着天子怎么怎么样了……不过,你多抽些时间,去跟徐副使说说话!”
    徐副使?徐副使便是福建第一才子,王延兴的老师,俆寅!
    王潮还在泉州当刺史的时候,俆寅就给他当长史,后来,王潮身任威武军节度使,俆寅的官职,便应声而长,成了节度副使。是王潮治理福州和建州的最得力的助手。
    不过,他跟王家关系最密切的,还不在于此,而是他是徐小娘的父亲!
    因为有这层亲戚关系在,所以,王、徐两家便走动比较频繁……不过,徐家人丁稀薄,俆寅只有此一女,没有儿子;而王家,主持家务的,是老太太,所以,老太太跟俆寅反倒是经常来往。
    原来,老太太开始关注治政,是受了俆寅的影响。
    再看老太太从言谈中透露出的政治倾向,不难分析得出,俆寅对天子怕是早就死了心了!也许,非但是对天子死心,而且,对整个大唐现在采取的治政体系,都充满了失望?
    想来,他肯定有强烈的改革的愿望吧!此前怎么就没多留意呢?这样的一个人,可是现在自己所非常需要的!
    想到这里,他肯定地点了点头:“孙儿正好要去拜见岳父呢!”
    “嗯,那你现在就去吧!”老太太听言,又对小娘道,“许久不见令尊,也有些想念了吧!你们这就去吧!”
    看到老太太这般急不可耐地要赶自己走,王延兴不由得一阵感动。
    他朝老太太再拜告辞后,带着徐小娘和几个儿女,一起去见俆寅。
    去徐家倒是熟门熟路,一行人,坐着马车,不多时就到了徐府。
    徐府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清,王延兴领着一大帮子人,走了进去,倒像是闯入寂静春池的野鸭子一般,搅动得一阵阵的喧闹。
    从正门进去,穿过只有几个老仆在清理着的前院,才在后院看到了正在拿着一本书细读的俆寅。
    小娘和王延兴都是许久不见俆寅了,自然是要少不得一番礼貌寒暄。不过,礼节之后,王延兴不经意地看到他书皮上的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