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匈奴已经两个多月,任敞却没有按时回归。汉武帝有些心烦意乱,召集群臣再次商议对匈奴的应对之策。
经历了上次的朝议,群臣都已猜出汉武帝准备臣服匈奴,不敢再提出异议,含糊其辞的建议等待任敞回来再做决定。
这时,博士狄山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和亲对汉朝最为有利。”
汉武帝略有不悦,冷冷道:“依你看来,利在何处?”
狄山侃侃而谈:“兵者,凶器也,不可数动。高皇帝欲伐匈奴,被困平城,不得已与匈奴和亲。惠皇帝、吕后时,因和亲而天下安乐。文皇帝几欲兴兵,看到边境苦不堪言后,最终也选择了和亲。先帝时,七国之乱,天下骚然,平定之后,终先帝一生,再不言兵。如今,陛下大举讨伐匈奴,虽然获胜,国内却已空虚,边民更是大困。由此观之,和亲则国运昌盛,兴兵则内外疲敝。”
狄山所说有理有据,汉武帝无法反驳,沉默许久,问张汤道:“张汤,你一向主张臣服匈奴,对狄博士所言有何看法?”
张汤站出列,义正辞严道:“回陛下,狄山一介愚儒,浅薄无知,宁可忍气吞声,也不愿奋发有为。如果人人如他这般颟顸无能,汉朝何谈大兴。”
汉武帝大喜:“说得好!为人臣者,当求富国强兵之道,岂能小富即安?”
狄山不服气,抗声道:“回陛下,臣虽愚,却是一片忠心,为大汉江山计。像御史大夫张汤,乃是诈忠,一味逢迎陛下之欲,将陛下带入歧途,危害社稷。”
汉武帝脸色一沉,不悦道:“何为诈忠?”
“回陛下,张汤身为廷尉时,用心险恶,以苛刻之法深究淮南王和江都王之罪,致使数万人无辜蒙冤。如此疏离骨肉,使藩臣不自安,岂是长治久安之道?他假借肃清谋反之名,逞一己之私威,使陛下背负残酷不仁之千古骂名,为社稷埋下隐患,不是诈忠是什么?”狄山慷慨激昂道。
公然在朝堂上揭老底,张汤气得浑身发抖,汉武帝勃然大怒:“伶牙俐齿,包藏祸心!朕问你,如果让你坐镇一郡,你能阻止匈奴人入侵吗?”
狄山身为博士,从无行政经验,不敢托大,老实道:“回陛下,臣不能。”
“一个县呢?”汉武帝追问道。
“也不能。”狄山有些心虚了。
汉武帝脸色铁青:“一个障呢?”
障是边郡上的一个塞口,相当于前沿哨所。连续说了两次不能,若再说不能,恐怕真的要坐实空谈之名,狄山只好硬着头皮道:“回陛下,臣愿意一试。”
“好!那你就去遮虏障吧,看看匈奴人跟你讲不讲道理。”汉武帝冷冷道。
遮虏障位于酒泉郡最北边,毗邻居延泽,本属于浑邪王的地盘。浑邪王归降后,改建为一个哨口,随时监视匈奴人的动向。
就这样,狄山从一个埋首书斋的博士,成了镇守边疆的军官。别无选择下,他稍稍准备了几天,然后启程前往遮虏障。
狄山被贬往遮虏障后,张汤还不解恨,誓要将他置于死地。想了想,他派出心腹快马给酒泉太守李沮送了一道口信,让他务必置狄山于死地。
口信中,张汤不仅对李沮威逼利诱,还教给了他具体的办法。
李沮年轻时曾服侍汉景帝,后逐渐升任左内史。元朔六年,卫青两次出击定襄,李沮作为强弩将军表现出色。酒泉郡设立后,李沮被任命为首任太守。
对于张汤的要求,李沮颇感为难。身为一郡太守,他不可能去为难狄山,更不敢无缘无故杀了他。但他深知,如今的张汤不可同日而语,早晚要出任丞相,他是绝对得罪不起的。
最后,李沮一声长叹,给镇守酒泉郡北部的肩水都尉发了一道命令,让他麾下两千人从遮虏障而出,前往扫荡匈奴在居延泽以北的残部,务必要惊动伊稚斜。
肩水都尉得到命令后,大惑不解。李沮为人一贯谨慎,奉行的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如今,朝廷没有动兵的意思,他为什么要主动出击呢?
疑问归疑问,但李沮毕竟是自己的上司,肩水都尉不敢违抗。第二天,他依命带领麾下两千骑兵从遮虏障而出,前往扫荡匈奴残部。
自从伊稚斜撤到漠北后,留在居延泽以北的以牧民为主。肩水都尉越过居延泽,一路北上,直抵浚稽山,沿途斩杀匈奴上千人,俘虏牛羊数千头,战果辉煌。
十一月底,伊稚斜得知了汉军出击的消息,怒不可遏。但他实在想不通,汉军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次王,汉朝忽然出兵,到底有何深意?”伊稚斜问阿胡儿道。
“李沮一向谨慎,从不敢主动出击,此番出兵,确实有些蹊跷。以臣的猜测,汉朝可能是想借此举试探大单于的态度。”阿胡儿沉吟道。
“那你以为,应该如何应对呢?”
“臣以为,应该还以颜色,拔掉他们的一个塞口。”
伊稚斜皱眉道:“贸然还击,汉朝皇帝会不会再度大举出兵呢?”
阿胡儿淡淡一笑:“大单于不妨想一想。咱们将任敞留而不遣,摆明了是不想臣服汉朝。如果汉朝皇帝想要出兵的话,又怎会只派出两千人呢?以臣来看,汉朝短期内并没有大举出击的能力。酒泉郡的小动作,不过是试探。如果咱们置之不理,那就是示弱。如此一来,汉朝必将轻视我匈奴,说不定真的会大举出击。”
伊稚斜恍然大悟:“自次王言之有理。越是在这个时候,咱们越不能退缩。必须还以颜色,让汉朝皇帝知道,匈奴并没有倒下去,还有一战之力。”
“不过,咱们也不宜动作太大,点到为止,就当是礼尚往来。”阿胡儿提醒道。
伊稚斜大笑:“好。既然他派了两千人,那我也派两千。”
计议已定,几天之后,伊稚斜果然派出了一支两千人的骑兵,从浚稽山南下,直奔遮虏障而去。
此时,狄山刚刚上任,哪里想得到匈奴人竟来得这么快。但他自诩忠义,不顾部下的劝阻,执意迎战。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遮虏障平日里不过两三百人,面对两千匈奴人毫无招架之力,半日之后,全被斩杀。可怜狄山,上任不过几日,就已经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