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拿破仑来说,和俄国的战争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法兰西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同盟的保护者,他并不介意再多一个和波兰有关联的头衔。
此外作为英国的粮食最大出口国,俄国并没有承诺执行柏林法令,拿破仑显然是不会允许俄国人破坏自己的大陆封锁政策,把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英国。
不过俄国人同样被普鲁士的迅速灭亡而感到惊恐,而普鲁士的失败,也意味着在欧洲大陆上,俄罗斯需要独自面对拿破仑的大军,而不会有其他援军了。
因此为了1813年法俄之间将要爆发的战争,俄国人变得非常谨慎,准备作战的时间要比第四次反法同盟出兵时花费的更多。最终沙皇决定派遣十万人的军队和大批炮队、还有哥萨克作为第一批抵御法国人的军队。至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身边最为精锐的近卫军则作为第二批支援部队。
但是挟征服普鲁士王国,和完全征服德意志地区的余威,拿破仑决定先发制人。在1812年12月末,法军的前锋就越过了普鲁士和波兰的分隔线,进入了普占波兰地区。
法军的行动得到了波兰人的热切呼应,波兰贵族和工商业者把法国视为自由精神的代表,而大多数波兰民众则认为法军是波兰民族的解放者,在他们看来拿破仑回应了波兰人民的呼吁,从此被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瓜分的波兰可以复国了。
还有些激进的波兰民族主义者,把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同样视为波兰民族的一部分,认为这三个地区也同样应该并入到恢复独立的波兰境内。
波兰人这种不彻实际的幻想,除了彻底激怒俄罗斯人,更加坚定的与法国作战之外,并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在法军进入波兰的消息刺激下,普鲁士占领的波兰领土上,波兰人开始发动起义,赶走了普鲁士任命的官员,等待迎接法军的到来。
波兰人在波兹南为到来的达武元帅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东布罗夫斯基将军率领的波兰军团列基亚,在进入波兰不到两个月,就扩充到了3万人的规模。
凭借着波兰人的幻想和渴望,法军轻而易举的的从波兰获得了数之不尽的人力和军需物资的补给,而拿破仑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个含糊其辞的恢复波兰权力的声明而已。
拿破仑很清楚,他这次出兵不是来消灭俄国的,虽然法军轻易的击败了普鲁士王国,但是法国还没有时间消化这场胜利的果实。
普鲁士人失败的太快,也就造成了普鲁士损失的只是一些士兵,其国内旧有的组织和经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法军接连不断的胜利,让普鲁士人轻易的放下了武器,但是如果法军和俄国人在波兰陷入了僵持作战,那么谁会知道普鲁士人会不会再次拿起武器呢?
因此拿破仑此次出兵进入波兰的目的,一是想给俄军一个教训,迫使俄国向法国屈服,使得英国失去在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强力的盟友,并让俄国加入到大陆封锁的地区内;
二是希望让法军先熟悉下波兰及俄国边境地区的地形,为下次出征俄罗斯做好准备。
至于波兰人想要的独立,拿破仑对此不屑一顾。法国并不需要在东欧出现一个新的强大民族国家,拿破仑需要的是和俄罗斯之间有一个缓冲国,帮助法国监视和抵抗俄国对中西欧地区的窥视。
因此拿破仑需要的,是一个东欧地区敌对俄国的桥头堡,一个完全听命于法国的波兰政府,一个可以为将来进攻俄罗斯提供人力、物力的战争基地。
而且从已经进入波兰的拉纳元帅的来信中,拿破仑看到了波兰境内声势浩大的独立运动,并不是一个民族的自我觉醒,而是无数个小地方互不统属的无政府反抗行动。
对于这样的波兰,拿破仑自然是不会把它当成法国的盟友,而只会把它视为给养法国军队的养分。
1813年1月底拿破仑进入了华沙,他对前来迎接的波兰贵族们许诺,将给予波兰自由。
为了让波兰人在即将到来的法俄战争中,在俄军后方的立陶宛、白俄罗斯发动起义,拿破仑打算任命波兰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叶卡德琳娜时代反抗瓜分波兰的斗士塔杰乌歇.柯西丘斯科,作为波兰临时政府的首脑。
但是和专制开明的叶卡德琳娜斗争了几十年的塔杰乌歇.柯西丘斯科,并不觉得拿破仑和叶卡德琳娜有什么区别,他对着拿破仑派出的特使富歇要求道:“除非这个波兰政府未来能够保卫波兰的自由,不受拿破仑的侵犯,否则他绝不会加入这个政府。”
拿破仑除了咒骂塔杰乌歇.柯西丘斯科已经老的不能正常思考之外,不再试图发动立陶宛、白俄罗斯的起义,以牵制俄军的力量了。
在拿破仑看来,就算没有起义的帮助,法军也能独立击败俄军。而给予了波兰人完全独立的地位,只会给他将来的俄国战略带来麻烦。
拿破仑在波兰设置了冬营,开始从法国调集援军。到了2月底,法军在波兰境内的军队增加到了10万5千人,其中有3万人是作为波兰各城市中的警卫队,和防备躲在东普鲁士的威廉三世,截断法军后路的后备部队。
虽然不管从那个方面看,威廉三世手中都已经没有了,能够威胁法军的武力了,但是拿破仑依旧不愿给威廉三世任何翻盘的机会。
虽然放弃了立陶宛、白俄罗斯的民族起义计划,但是拿破仑在外交上孤立俄罗斯的行动始终没有停止。在法国人的引诱下,土耳其和波斯入侵了多瑙河下游、高加索地区,迫使沙皇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并调动了一部分俄军应对两国的入侵。
在外交上成功孤立了俄罗斯之后,法军也从普鲁士征发到了足够的军需物资,做好了和俄军开战的准备。
拿破仑把自己的大本营挪到了华沙,华沙是通往波兰北部平原的战略要地,维斯瓦河向北流经该城,而在华沙北面的30公里范围内,还有着三条河流汇入了维斯瓦河,它们分别是布格河、纳雷夫河、弗克腊河。
这些河流形成了华沙城的天然屏障,从法军进入华沙城后,拿破仑就命令德赛指挥着达武、拉纳、缪拉三只部队越过了维斯瓦河,占领华沙到普图斯克一线,控制布格河、纳雷夫河通往华沙城以北的各渡口。
而当时沙皇任命了80多岁的卡缅斯基作为俄军名义上的统帅,在沙皇斥退了库图佐夫之后,俄军中就没有那个将领有足够的威望,和得到沙皇的足够信任,统帅一只俄国的大军了。
不得已之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只能搬出了,已经无法走路的卡缅斯基元帅作为俄军的统帅。并让在保罗一世暴亡一事中的同盟者,本尼格森作为整只大军的实际指挥者。
本尼格森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11月俄军就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那时法国人还在普鲁士和威廉三世作战。但是本尼格森拖到12月底,才带着6万人从彼得堡出发,向华沙慢吞吞的前进。
本尼格森令人费解的行军计划,给了法军占领华沙,切断俄军和东普鲁士军队之间联系的时间。
当俄军抵达华沙城下时,法军不但已经占据了华沙城,并在当地波兰人的协助下,对俄军做出了两翼夹击的攻击形态。这时的本尼格森才恍然大悟般清醒了过来,匆匆退到了距离华沙以北50公里处的普图斯克,等待布霍夫顿率领的4万俄军的后续部队的汇合。
1813年1月29日,在普图斯克,拉纳元帅率领的法军和本尼格森率领的俄军发生了一次小战役。这场战役的结局是双方不分上下,但是双方都对自己的皇帝汇报自己取胜了。
拉纳元帅说他击败了本尼格森,占领了普图斯克。而本尼格森的汇报就有些神奇了,他说他不仅打败了法军,还在战斗中打伤了拿破仑本人。但是拿破仑当时并不在那,而且他也从来没去过普图斯克。
不过这次战役的后果就是,让法军明白了一件事,他们的作战对象并不是萎靡不振的普鲁士军队,而是一只生气勃勃、顽强战斗的俄国军队。
俄军从普图斯克再次撤离之后,就退到了纳雷夫河的上游,沃姆日阿及其以北地区。
本尼格森先是没能占领战略要地华沙,接着又被法军从普图斯克赶跑,这无疑引起了俄国国内舆论的不满。加上大贵族们对于沙皇解除了库图佐夫军职的怨恨,导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遭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彼得堡社交场所流传的对亚历山大一世不满的传闻,就和当初保罗一世暴亡前的情景差不多,这让亚历山大一世感到了恐惧。
他不得已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去告诫本尼格森。要求其获取一次对法军的胜利,以扭转国内对沙皇及其本人的舆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