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党争博弈
在这场作战会议上,林时恭是最不会被黑的一个官员。
毕竟,就如他所说,他不是辽东本地人,不依附党派,上任抚顺知县也没有几天,俸禄一分没拿,就连粮饷也是他提供的,像林时恭这种定位,没有人能从他身上找到攻讦的机会。
就连周永春这种专门攻讦官员的给事中,也找不到林时恭身上的污点。
但周永春以及其他激进派的官员,本就当官多年,官场交往行云流水,对人不行,但对事,他们有的是办法。
“既然如此,你又有何担忧?”吴亮嗣语气低沉地说道,“你前途光明,后顾无忧,又为何阻止出军?你本就是抚顺知县,难道不应为辽东出一份力吗?我们提议出征赫图阿拉,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我并没有说不好。”林时恭淡淡回应道,“我不过是觉得时机太早,现在还不是出军的时候,况且,我们的军士经验对抗八旗军的经验并不丰富,现在出征赫图阿拉,只会造成更多死伤。”
“不出征,难道林大人还有其他办法收复辽东?”吴亮嗣疑问道。
周永春也提出了疑惑,“是啊,林大人,你口口声声说,现在不是出征的时机,可金军在辽东肆意妄为,攻陷了多座城池,其心之险恶,你难道还要假装视而不见吗?”
“诸位稍安勿躁,请听我一言。”作战顾问兼大同巡抚王士琦,缓缓开口道,“我与蒙古铁骑交战多年,自然而然对游牧民族的了解,比你们深厚,不敢说比在座各位经验丰富,但我还是有资格评价各位的看法。我自认为,金军与蒙古铁骑同为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他们狡诈、残暴、彪悍,奸猾……他们的作战特点,远不是现在的明军可以抗衡的。”
“王大人,你又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吴亮嗣不悦地说道。
王士琦回道,“我此为居安思危,知己知彼。”
“是吗?”周永春不悦地说道,“可我曾记得,你与东林夫子交往甚近,你可能保证,你此刻的言论,没有丝毫的谋私?”
王士琦冷然地看着周永春。
“周大人,辽东局势日益严峻至危,我不希望在座各位的关系,在御敌的同时,依然会产生党争的缩影,这可是在前线,最忌内讧,难不成,你想让我们都产生分歧?让敌军看笑话?让他们钻空子?”
“党争?呵呵!”吴亮嗣冷笑道,“本来,我们几个,就没有抱着为党争利的想法,全然是部分人目的不纯,暗中作梗,然则此刻,你们还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王士琦面色大变,语气冷怒道,“吴大人,我劝你好好说话!”
不只是王士琦,会议上的人,面色都变得十分严肃。
原本他们都没有抱着党争的想法,但无奈的是,从赴达辽东,对局势做出分析与决策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定了,辽东,必然会被党争的火药所覆盖。
吴亮嗣和周永春起身离席,离开前,留下了一句话,“我必然保留出征赫图阿拉的决定,无论结局如何,都是探查敌方实力的一种方式,七天内,我要看到成绩。”
作战策划会议,在这句话话音落下之后,便拉下了帷幕。
所有官员,不欢而散。
就连林时恭也是满脸郁闷。
面对如此严峻的辽东局势,这些官员居然还在为党争利,难道就不能站在同一条阵线上,一同抵御外敌吗?
多党制的弊端,在这次辽东事件上,完全得到了体现。
但事实上,林时恭也能理解,此时此刻朝廷必方便然会格外关注辽东局势,哪个党派在辽东事件上有表现与功绩,整个党派官员的地位都会水涨船高,这对党争的每一方来说,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明军与金军之间的彼此攻守,是一场战争。
而大明官员之间的党争博弈,亦是一场战争。
两者的不同,在于后者没有硝烟,但其严峻性,却比前者还要沉重。
两天后,经过多方商议,最终众官员都同意了探查敌情的作战行动。
由辽东总兵张承荫担任主帅,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担任副帅,率领总共五千士兵,浩浩荡荡地朝着赫图阿拉郊野前进。
其中还包括了宣府巡抚汪道亨作为作战顾问。
这五千兵力虽然有点少,但这次出兵,并非是为了攻击赫图阿拉,而是为了探查敌军的实力,以便给接下来的总攻提供情报支持。
事实上,在总攻金军的策划上,不少官员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为了能为党派博得利益以及功绩,周永春、吴亮嗣以及过庭训等人,在这段日子不断施谋设计说服其他官员,同意总攻行动的实施,最后经过商议,大部分官员这才同意总攻计划,但前提是,必须对敌情有一定的了解。
由张承荫率领的这五千士兵,正是为了了解情报,才前往赫图阿拉的。
张承荫在接到命令的时候,也曾反对过这个探查情报的计划,但无奈的是,不少官员总给他灌输作战思想,这才让张承荫不堪其扰,同意了这次探查情报的作战计划。
其他官员见这份作战策划已经水到渠成,也不再反对,纷纷默认了这次作战。
但他们都不知道,这次作战,将彻底颠覆辽东局势。
就连林时恭,也不曾预想到,这次情报探查的行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辽东的格局。
此时的林时恭,还在跟李维翰对屯田事宜进行策划,旨在于大战之前,存够大量粮饷,提供作战支持。
然而,就在张承荫出征赫图阿拉的第三天,两百名逃兵,逃回抚顺城,同时带来了一则震悚人心的消息。
这则消息,彻底令各个文官武将,震骇不已。
“你说什么?战败?”
当熊明遇汇报消息的时候,林时恭还在考察屯田,听到消息的他,满脸震惊,当即来到了抚顺县县衙的议事厅,向巡抚李维翰求证。
“消息不假。”李维翰语气低沉地说道,“五千士兵,只有两百名逃兵存活,这次出征,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