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六章 西风吹老丹枫树
    死亡对于逝者本人而言,逝者已矣,
    一切归于尘土,归于沉寂。
    可是对于生者,却是巨大的痛苦。
    明珠白发人送黑发人,孩子们幼年丧父,
    都是人间悲剧。
    那西风不停地吹啊吹,
    人间是否有什么,永远不会老去?
    一
    一头野猪朝明珠冲过来,露出尖尖的牙齿,凶狠地叫着。
    明珠一惊,继而转身,镇定地朝那野猪坐下去,把它坐得半死。然而那野猪咆哮呜咽,死命挣扎,还想伺机再咬明珠。
    容若突然在一旁出现,一剑把野猪刺死了。他对明珠说:“父亲,您受惊了!”
    明珠松了口气,定定神,想去拉容若的手,一起回家。容若却对明珠说:“父亲,您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原谅孩儿不孝。”
    话音刚落,容若的身形就渐渐消失了。
    明珠大惊失色,伸出去的手落了个空,他惊慌叫道:“若儿!若儿!”
    明珠猛地醒来,却原来是一场梦。
    好一阵子,明珠才明白容若已经离他而去。
    白发人送黑发人,明珠泪湿枕畔。
    这个梦起码阐述了明珠内心的两点隐忧。
    其一,他担心有人想背后搞他的鬼。野猪代表某种想陷害他的敌对势力。事实上,人生如战场,高处不胜寒。明珠身居高位,一方面,伴君如伴虎,要时时刻刻琢磨皇帝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他还要处处提防觊觎他位置的政敌,明珠不可谓不辛苦。
    其二,容若离去,明珠痛失爱子,同时也失去了事业上的一位好帮手。想想容若在世时,毕竟容若在皇上身边,又深受皇帝赏识,每每回家,父子二人略做交流,明珠总能从容若这里得到不少珍贵的信息。加上毕竟容若聪明颖悟,有时候一言两语,还能给明珠处理问题带来不少思路。明珠实在无法适应容若的突然离去。
    另外,这个梦也揭示了明珠内心对容若的深情。平日里,明珠对容若非常严格,父子之间极少有肢体接触,而梦里,明珠却要去拉容若的手。
    只可惜,容若的手,已经是泥土里的一把枯骨。
    想那容若,曾经是何等冰雪聪明的人物?
    他生前写信给好朋友严绳孙时,说:“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
    所谓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当然是有典故的。《晋书?张翰传》记载了张翰经常纵酒豪饮、以醉态傲世的故事,这张翰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此外,“酒仙”李白在《行路难》中也写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容若的一生,虽然短暂,倒也不枉来这人世一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沈宛为容若生下遗腹子富森。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容若葬在京郊皂荚村,自此与挚爱的妻子卢氏长伴。
    逝者已矣,而明珠却要打起精神,继续他的人生旅程。
    奇怪的是,容若在时,明珠顺风顺水,一路扶摇直上,哪怕遇到什么棘手事,也都能迎刃而解;一旦容若离世,明珠的日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二
    康熙十八年(1679年),当时容若25岁。这一年的八月二十八日,京师地震,一时房毁人亡者甚多,魏象枢借地震弹劾明珠。
    这魏象枢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以整肃纲纪为己任,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他作为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乱、整顿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
    地震当日,魏象枢与副都御史施维翰疏言:“地道,臣也。臣失职,地为之不宁,请罪臣以回天变。”
    与此同时,魏象枢还直陈时弊,说众多大臣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矛头直指索额图、明珠等人。
    当时明珠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安抚受灾民众,最终康熙对明珠的信任没有被丝毫动摇。然而到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也就是容若去世三年之后,同样是遭弹劾,明珠却被罢相,尽管他很快被重新启用,任内大臣,却不再是权倾朝野的风云人物。
    后人认为明珠被罢相,其实是康熙本人授意朝臣郭琇所为。康熙本人文韬武略,又善于驾驭臣下,他的一贯作风是玩平衡术,当某一大臣及其派系势力过于强大,他便扶持与之对立的派系,便于自己最终操纵朝政。比如鳌拜飞扬跋扈之时,康熙扶植索额图;当索额图恃功傲上,他支持明珠;而当明珠权倾朝野之时,他自然不能容忍。
    康熙二十七年,待一直倚重明珠的太皇太后孝庄离世,康熙到底找了个借口,以“掣肘河务”为由,罢了明珠的相位。也难怪总说“伴君如伴虎”,许多事,此一时,彼一时。
    还可以这样理解,容若在世时,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君王,容若会尽可能加以斡旋,如同润滑剂,使得双方矛盾不至于过度激烈。而一旦容若离世,双方的沟通受到限制,君臣关系不知不觉偏离轨道,也是有可能的。但无论如何,明珠勤敏练达、智慧过人,辅佐康熙皇帝在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消除三藩割据势力、抵御沙俄入侵等方面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想那容若在世时,每逢和皇帝出塞,思念亲人的时候,父亲明珠也是他思念的对象之一吧?
    再来温习容若的一首词: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是啊,河山无定据,西风吹老丹枫树,明珠也在渐渐老去。
    容若身后,他的后代也都有自己的命运。
    容若共有三子四女。
    长子富格,由颜氏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所生。容若在世时,非常爱这个孩子,还常常带着他去会朋友。一次,容若牵着富格的手对顾贞观说:“此,长兄之犹子。”又牵着顾贞观的手对富格说:“此,孺子之伯父也。”容若离世时,富格10岁,已稍稍懂事。后来富格和他的父亲一样,成了康熙皇帝侍卫,但富格寿命不长,26岁就英年早逝。
    次子富尔敦,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仅做了一任七品官就英年早逝。倒不是命运对纳兰家格外残忍,资料显示,清代人平均寿命仅30多岁,早逝现象比较常见。
    第三子富森,为沈宛所生遗腹子,倒还长寿,活过了70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离世,享年73岁。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容若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沈宛为他生下的遗腹子,古稀之年的富森,被皇室邀请参加太皇太后的七十寿宴。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想那纳兰家族,从钟鸣鼎食之家,到星流云散之境,也就短短近百年。
    幸亏纳兰词如天空里的星辰,永远在人类的夜空中闪耀。据说容若在世时,已出现“井水吃处,无不争唱《侧帽》《饮水》之篇”的局面。朝鲜人也曾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到了今天,美国、日本等国都有纳兰词的爱好者。纳兰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了永久的生命。
    容若曾写道:“此情待共谁人晓。”纳兰词,最动人、最令人留恋处,是一个“情”字;最让人叹息、让人牵肠挂肚之处,是一个“愁”字。这些情与愁,如何能跨越时间与空间,在我们心头百转千回、久久盘旋?
    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容若本人至情至性,他的词作不过是他本人的心声。
    真心真情,加上天赋的悟性,以及容若本人勤奋努力、上下求索,他用字奇巧,用典灵活,灵感天成,句子让人过目不忘,作品终于传世。
    不过纳兰词传世绝非偶然。
    文犹人也。喜爱纳兰词的人,只有了解容若的身世,才能真正把词读懂。当然,懂与不懂,有时候不重要,喜欢就好。
    容若在词的艺术领域登峰造极,加上他本人是相门公子、御前侍卫,如此一来,容若的特殊身份、美好人格、隽永词作,共同凝成了动人心魄的纳兰词。
    多少人一生只爱纳兰词!